周敏鳳
摘要:在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的課堂上,教師退居“二線”擔當組織引導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就似那放飛的風箏,線頭在我們的手中。攥緊了,風箏斷線而去;放任不管,一經(jīng)風浪必然墜落。此時,教師有效的課堂引導語言對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心靈,提高課堂效率就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關鍵詞:引導語言;啟迪思維;價值取向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張揚學生的個性”這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如今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教師退居“二線”擔當組織引導者。我們的學生變得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敢于質(zhì)疑老師的觀點,我們的課堂呈現(xiàn)出無限的生機。此時,我們的學生就似那放飛的風箏,線頭在我們的手中。攥緊了,風箏斷線而去;放任不管,一經(jīng)風浪必然墜落。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老師只有擁有了靈動而智慧的引導語言,才能與課堂渾然一體。這對于我們追求有效的語文課堂,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 蘊涵沖突的問題——啟迪學生思維
【畫外音】帕斯卡爾說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人因為思想而偉大?!笨鬃右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生的理解、積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都是靠思維來支撐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恰當?shù)奶N涵矛盾沖突的問題,適時地拋出這些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學生參與思辨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鏡中像】案例:特級教師孫建鋒《只揀兒童多處行》片斷。師:孫老師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發(fā)現(xiàn)課文的第六節(jié)(春光,竟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發(fā)揮出來了!)與原著的第六節(jié)不一樣——“春光,就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這樣地潑辣,這樣地華侈,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揮霍出來了!”請發(fā)表你們的看法!生:有的認為原著好,有的認為改編的好。師:改編派(甲方)與原著派(乙方)陳述各自的觀點。甲方:文章不是寫給兒童看的嗎?“華侈”,我們不懂。乙方:不懂,正需要學習。我方認為,“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這樣地潑辣,這樣地華侈”排比在一起,一氣呵成,情感貫通。甲方:“揮霍”是貶義的,不如“發(fā)揮”用得好。乙方:“發(fā)揮”,是有所限制的,顯得有些溫柔;“揮霍”是無所顧忌的,顯得很灑脫。還是用“揮霍”更顯得春光的飽滿,飽滿到可以大把大把地拋撒。生:(辯論中轉(zhuǎn)移了話題)我認為,課文的第四節(jié)“我們站了一會”讀起來,有點別扭,改為“我們站了一會兒”較順口。師:學習書本而不迷信書本,崇拜作家而不盲從作家,這是一種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生:(舉手)師:請講!生:春光,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發(fā)揮出來了!我,把爸爸、媽媽一生蘊藏的天真、活潑釋放出來了!(鼓掌!)
【弦外話】以上的案例中,教師課前進行了深度的文本解讀,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第六小節(jié)與原著中的內(nèi)容有出入,于是巧妙地拋出了一個極具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對課文與原著中的內(nèi)容作比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個問題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品詞析句,發(fā)表自己對句子的感悟,言語中流露出的個性化體驗的精彩令人驚嘆。
二、 順勢生成中的引領——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畫外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有的課堂因為有了學生獨特的體驗,而使得課堂錦上添花,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但有效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就只考慮教學主體——學生的獨特體驗。那種只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的多元,唯恐抹殺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體驗;只注重學生的個性張揚,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忽視了文本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的情況是不可取的。語文教學應該從文本的價值取向出發(fā),再去探究、挖掘?qū)W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當我們的教學生成中出現(xiàn)了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悖于文本的價值取向時,教師則應該毫不猶豫地發(fā)揮語言引導的作用,順勢進行引導。
【鏡中像】案例:《三打白骨精》教學片斷。師:請同學們用“我憤恨”“我敬佩”“我嘆息”說說對書中人物的感受。生1:我敬佩孫悟空,因為他不怕困難,堅定不移,誓與白骨精斗到底。師:說得真好,還有不同的看法嗎?生2:我憤恨的是白骨精多次想盡辦法害人,這樣的人心腸太狠毒。師:好,你說的觀點很有道理,非??少F。(問似有不同意見的生1)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嗎?生1:白骨精也有我敬佩的地方。師:(皺起眉頭)噢!你想的與別人不一般,說說你的理由吧。生1:她遇到困難與挫折也不灰心、也不放棄,還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師:(皺起的眉舒展開了,臉上泛起笑意)你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觀點,是個有勇氣的孩子,這一點我們要向你學習。接下來我們就這個問題:你覺得當今社會上是需要白骨精這樣的人,還是像孫悟空這樣的人呢?進行討論。安靜的課堂一下子像炸開了鍋,同學們都圍在一起各抒己見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后,一只只小手高舉,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生1:我覺得當今社會上需要像孫悟空這樣的人,越多越好。因為孫悟空為民除害,幫助了很多弱者,使弱者受到了保護。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我們身邊的任長霞也像孫悟空這樣堅定不移,誓與壞人斗爭到底。如果社會上多一些像孫悟空與任長霞這樣的人,不但弱者受到保護,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也會大大減少。生3:白骨精雖然百折不撓,但她心狠手辣。如果社會上多一些這樣的人,天下就會大亂,弱者更加沒有容身之處。
【弦外話】以上這一案例中,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敬佩白骨精”這一違背社會價值觀的問題時,教師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順勢引導:“你覺得當今社會上是需要白骨精這樣的人,還是像孫悟空這樣的人呢?”激起學生的思辨,從而明白了這種嚴重違背社會道德和人性的勇敢,絕對不行。這樣的引導使學生的價值取向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有效的課堂引導語言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追求的,它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門學問。課堂上,學生是我們放飛的風箏,讓我們都來用心設計自己的引導語言,努力錘煉自己的引導語言,適時表達自己的引導語言,這樣那根風箏線在我們手中就是張弛有度,任學生自由飛翔。
(金壇市金城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