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書
根據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調查結果,我國義務教育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具體表現為:教師在教學中以講授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更少;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大多是書面作業(yè)或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如觀察、制作、實驗、課外讀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yè);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看法或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存在著以課堂、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學習負擔很重,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要從傳統(tǒng)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要充分尊重學生固有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從課堂教學、課外輔導、課外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形式加以訓練和培養(yǎng),逐漸轉向現代的學習方式。下面是筆者實施新課標的教學實踐經驗和體會,從五個方面對此進行研究和討論。
一、 變被動性學習為主動性學習
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對應于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二者在學生的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外在的誘因和強制。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愛學,形成強大的內在動力。筆者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整堂課置學生于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平面鏡”的教學中,精心設計了新課導入的課堂演示“水也能燃燒”。找一支與蠟燭等高等粗的玻璃試管,置試管和蠟燭與透明玻璃板對稱,三者固定在一個演示平臺上(課前準備好)。置蠟燭的一側朝向學生,向試管里緩慢注入水(事先讓前排的學生確認是水)至蠟燭等高,點燃蠟燭,“奇怪呀! 水怎么也能燃燒?”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這時慢慢將演示平臺轉過90°,“哦,原來是像!”于是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至此可以向學生提出:像與物到底有什么關系?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們產生一種亢奮的學習熱情、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鳴,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使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被動性“要我學”真正轉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我要學”。
二、 變依賴性學習為獨立性學習
在中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培養(yǎng)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模仿向各持己見過渡。演示實驗一般都是教師動手,學生觀察,實驗的結果都較為理想,但會使學生失去動手機會,容易滋生依賴性。筆者在教學中將教材里演示實驗盡可能改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的課堂教學就能體現出學生較強的獨立性。當然,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獨立性學習能力的形成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從依賴、模仿到獨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由傳統(tǒng)的“教”的過程逐漸轉化為“組織、引導”的過程,最后是學生基本甚至完全獨立。
三、 變共性化學習為個性化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內容與任務的學習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時間及所需要的幫助不同。而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的。筆者在“光的折射”的課堂探究教學中,讓學生分小組獨立進行設計實驗,結果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案有六種之多,這些方案既有個性又有創(chuàng)造性,至于方案的優(yōu)劣、可行性等問題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有發(fā)現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廣闊的空間。
四、 變結論性學習為體驗性學習
《物理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和科學知識放到同等地位,既重視實驗結論,又重視結論的發(fā)現過程。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科學探究。如教“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筆者有意識地將教材中“斜面小車”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式實驗,突出定律發(fā)現的探究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體驗到科學家的科學探究過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領略到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轉變了學生只重視死記硬背結論,不重視結論的探究過程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讓學生嘗試體驗性學習方式,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
五、 變接受性學習為批判性學習
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機械性地無條件地接受書本知識,容不得學生有半點疑問和批判。探究性學習是給學生造疑,并引導學生解疑,它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揭示現象的本質,為學生潛在能力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一定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發(fā)揚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筆者在教“家庭電路”一課時,講到保險絲千萬不能用銅絲替代,一個學生卻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說:“收音機、擴音機的管狀保險絲不是銅絲嗎?”筆者及時表揚這位學生勇于探索、敢于批判的好學精神,并給予滿意的答復。
轉變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要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積極引導學生在“質疑”的基礎上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獨立思考,勇于有根據地懷疑,養(yǎng)成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去摸索、總結,以自己有效的教學方式的轉變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大豐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