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王基一
摘 要:通過模塊形式呈現(xiàn)信息技術選修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但從《標準》要求到最終落實,每下一級,都會打一些折扣,最后執(zhí)行時,已經(jīng)與原來的要求相差甚遠。這使信息技術選修課程的價值銳減。為了有效解決選修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選修課程的價值,本文解讀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分析了地方層面對選修課程的指導意見和學校在選修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指出了高考、師資和教學資源三個方面影響著信息技術選修課程的開設,并從模塊設置、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實現(xiàn)信息技術選修課程的價值,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選修課程;模塊;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22-0012-03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日益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fā)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為此,《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新設置,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但在實際操作中又是一個難點。如何發(fā)揮選修課程的作用,實現(xiàn)《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對當前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分析,筆者提出一些有利于實際操作的策略。
一、從《標準》建議到實施現(xiàn)狀
1.國家層面上關于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實施的建議
《標準》中建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由必修與選修兩部分組成。必修課程是“信息技術基礎”,選修課程包括“選修1: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2: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3:網(wǎng)絡技術應用”、“選修4: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和“選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個模塊,這些選修模塊涉及信息技術的技術基礎、應用、信息處理各個層面,既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適度反映前沿進展,又關注技術文化與信息文化理念的表達,凸顯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進一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各選修模塊在知識銜接和內在邏輯上是平行的,《標準》對于選修課程的學習順序不作具體規(guī)定。至少應開設“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wǎng)絡技術應用”、“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中的兩個。同時建議,將選修模塊安排在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或以后開設。其中“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與數(shù)學課程中的部分內容相銜接,應在高中二年級第一學期或以后開設。由學生自己決定選擇哪個模塊學習。
2.地方層面上選修課程執(zhí)行的變通
《標準》指導著信息技術課程,但是各個地區(qū)的當?shù)亟?jīng)濟、科技、文化發(fā)展狀況又有所不同,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上又有所變通,如《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指出基于學校師資、設備、教室以及經(jīng)驗學習積累等原因,選修課宜于高一年級第三學段開設,有條件的學??稍诘诙W段開設。對于模塊開設問題,根據(jù)本省實際情況,《指導意見》將全部高中分為三種類型。第三種類型主要是指省、市(縣)重點中學外的一般學校,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薄弱學校,應提供所有學科全部模塊的40%以上供學生選擇。江蘇省在五個選修模塊中指出必須開設“多媒體技術應用”和“網(wǎng)絡技術應用”,學生從中任選一,修兩個學分。廣州在《廣東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指導意見》中指出,學生完成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獲得2個學分之后,必須從5個選修模塊中任意選擇1個選修模塊,獲得余下的2個必修學分。并建議每個學生在完成4個必修學分之外,再選擇修習1個選修模塊,必修、選修共獲得6個學分。除此之外,“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與數(shù)學科目中的“算法”內容相銜接,建議應該在“算法”教學之后安排,也可以把“算法”和“算法與程序設計”結合起來學習。山東省在《山東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教學指導意見》中指出,在高二年級選修兩門課程,修4個學分,在高三年級,可以在信息技術或通用技術的選修模塊中任選一門,修2個學分。各個省份關于選修模塊的教學,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既提供了一些具有示范意義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從目前已經(jīng)實行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來看,對于信息技術選修課程的執(zhí)行,各省不完全一樣,但是基本都遵循了一個重要原則,即與高考緊密結合。
3.學校層面上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實踐的無奈
真正把選修課程落到實處的是學校。學校教學過程既是執(zhí)行上級課程政策的過程,也是對課程政策檢驗和反饋的過程。但是通過對一些學校的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的教學狀況與省級方案又是兩回事。高考的指揮棒指揮著學校的教學,信息技術課程也不例外,如:海南省的考試內容為《標準》中規(guī)定的必修和選修(“人工智能初步”除外)內容,這使得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人工智能初步”就在無形中被扼殺了。山東省和江蘇省的考試范圍只涉及了《課標》規(guī)定的必修內容,選修的課程也就不受重視了。浙江省的信息技術高考,考必修和“多媒體技術”,“算法與程序設計”中的任一門,很多學校只開設其中一門選修課。學校完全按照高考的指揮進行教學,只修高考要考的科目,學生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選修,而是學校統(tǒng)一選修。這樣,一些學生雖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但因高考及學校的原因,只能忍痛割愛。
二、出現(xiàn)的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
本次課程改革是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等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的,《普通高中方案》(實驗)指出:“課程設置有利于解決科目設置相對穩(wěn)定與現(xiàn)代科學迅猛發(fā)展的矛盾并便于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有利于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為學校有特色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學校靈活安排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并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钡聦嵣?選修課程的目的已經(jīng)發(fā)生異化,出現(xiàn)事與愿違的狀況。出現(xiàn)的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考的現(xiàn)實沖擊著學生的興趣
從目前的現(xiàn)實情況看,無論高中課程如何改革,高考都是回避不了的話題。既然關系到高考,就存在選修課程與高考接軌的問題?,F(xiàn)在部分省市信息技術課雖然列入高考,但是所占分數(shù)極低,也就影響了選修課的開設。迫于高考的壓力,大部分的學校只是應要求在高一開設“信息技術基礎”這門必修課,而對于選修課,少開、不開、明開暗不開的學校比比皆是,而學生又疲于應付高考科目那些鋪天蓋地的作業(yè)、測試,即使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選修課程。
2.師資力量不足制約著選修課程的開設
與必修模塊中的內容相比,選修模塊內容專業(yè)性更強。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按照課程改革精神,五個信息技術選修模塊在實際教學中要真正全部開設,在客觀上就要求一定數(shù)量和具有一定專業(yè)素質的教師。但是,信息技術課是新興學科,發(fā)展歷史不長,甚至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是其他的學科教師轉過來的,這是造成信息技術學科師資力量薄弱的一個原因。另外,選修模塊中的“人工智能初步”、“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等都有一定難度,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要求更高,而信息技術在高考中的地位決定了學校不可能引進更多專業(yè)教師,除定期對原有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外,只能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自學。但是,繁重的教學任務已使教師身心疲憊,自學自然無暇顧及。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學校僅僅集體選修其中一門或者兩門,而且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大部分的選修課程被束之高閣了。
3.教學設備影響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的幾個選修模塊,在內容上是平行的,每門選修課程的開設都要求有不同的條件,而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使得教材上提到的一些硬件或軟件無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實現(xiàn)。如有些課需要了解數(shù)碼相機、掃描儀等的使用,并利用這些設備進行必要的素材準備,但很多學校并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以至于不開此類課,即使開了,也不能達到標準中所要求的目標。
三、高中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實施的改進策略
針對高中信息技術選修模塊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想實現(xiàn)選修模塊的最初目標,必須搭起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梁。在目前狀況下,可以從學生與高考的關系、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資源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增強教學的可操作性。
1.正確處理好學生個性發(fā)展與高考的關系
高考應從屬于課程,高考應為課程服務,并檢驗課程實施的狀況。而現(xiàn)實卻是高考決定課程的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也不例外,考什么學什么,不考就不學。因此,如何處理好學生個性發(fā)展與高考的關系,是搞好信息技術選修模塊教學的當務之急。有的地區(qū)實行的政策是,對于考??频膶W生考信息技術課程,而考一批和二批的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并不做要求,這雖是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提高了一部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但是在學生的培養(yǎng)上還是有失偏頗。高考應本著“為學生構建展示自己的舞臺,使考試成為課程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原則來進行改革。因此高考政策制定時可以要求學生只考自己選擇的模塊,但在高考試卷中要提供所有選修模塊且難度相當?shù)念}目,并標明所屬模塊,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高考“指揮棒”的積極作用。必修必考,選修選考,分類要求,分步實施??荚囋u價制度必須依據(jù)社會和人的需要,不斷做出調整??荚囋u價制度改革的過程,就是課程實施者的教學觀念不斷轉變的過程??荚噧热莺涂荚囆问阶兞?教師教學觀念也會發(fā)生相應轉變,信息技術選修模塊的實施才會走向正軌。
2.學會學習,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選修課程的實施,對信息技術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僅承擔著對學生進行選課的指導責任,而且還要適度把握選修模塊的深度,選修模塊能否得到有效的實施,師資力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目前在教師再教育和專業(yè)化成長過程中,形式主義比較嚴重,缺少實質內容。為此,必須從制度上保障教師接受再教育,從教育機構、財政投入等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提供必要的服務。另外,根據(jù)信息技術課程更新速度快,發(fā)展迅速的特點,要想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不能僅僅靠培訓,還要由外部支持轉向內部自律,自己鉆研教材,在學習材料的呈現(xiàn)上,更靈活生動,貼近生活,注重與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學習新的知識,開發(fā)教學資源,向研究型教師轉變,使教研活動不僅有經(jīng)驗交流和借鑒,而且有理論引領。
3.學會合作,充分利用已有資源
很多學校存在的問題是,設備的購置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并不是或很少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造成了大量硬件資源的極大浪費,學校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充分使用已有的資源,將購置的教學資源真正用于學生的學習,將設備為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所用。除此之外,對于條件較好的學校,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有實力開發(fā)一些校本課程或教學資源,這時對地理位置相近、彼此通達性較好的一些學校,可開展校際間選修課程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廣泛開展交流,教師可以在學校間互相兼任選修模塊教學任務。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選修模塊價值的實現(xiàn),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是各個地區(qū)、學校的情況不同,如何能在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設信息技術選修模塊,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其價值,還有待學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裴娣娜.現(xiàn)代教學論(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3]錢云花.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課選修模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8):85-86.
[4]王愛勝.解開信息技術課的選修癥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7,(6):39-40.
(編輯: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