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幾個為什么
a.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鈉粉末與鹽酸反應(yīng)?
因為碳酸鈉粉末與鹽酸反應(yīng)的速度太快,不便控制,難以操作。
b.為什么不能用濃鹽酸?
因為濃鹽酸具有較強的揮發(fā)性,如果用它制取二氧化碳,則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會混在二氧化碳中,使制得的氣體不純。
c.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yīng)制取二氧化碳?
如果用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yīng),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碳酸鈣的表面,阻礙反應(yīng)繼續(xù)進行甚至使反應(yīng)停止。
d.為什么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其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e.為什么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導氣管要接近集氣瓶的底部?
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這樣容易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
f.為什么長頸漏斗必須伸到液面以下?
為了防止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g.為什么收集二氧化碳時,集氣瓶口上要蓋一玻璃片?
這是為了防止外界空氣流動對瓶內(nèi)氣體造成影響,蓋上玻璃片,有利氣體的收集。
(方正縣德善中學曹文志)
禁止觸摸──心理拓展小游戲
【目的】使學生配合工作;倡導多角度思考問題;展示同心協(xié)力的益處。
【時間】10~20分鐘。
【人數(shù)】不限,人數(shù)較多時,最好將隊員劃分成若干個由5~7個人組成的小組。
【道具】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一個乒乓球、一段約30厘米長的管子(管子的內(nèi)徑比乒乓球稍微大些)、一個較大的活動扳手、一把木工鋸、一根繩子、一小瓶蜂蜜、兩張能寫字的紙、兩支鋼筆、一個放大鏡、一聽未開封的軟飲料、一個塑料防雨屏風、一個網(wǎng)球、兩卷衛(wèi)生紙、一瓶未開封的酒、兩個瓷杯子、四個新氣球、兩個生雞蛋、一株小辣椒樹。
要把上述所有東西都準備齊全,不太實際??梢越o每組復印一張清單,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
【概述】這是一個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趣游戲,目的是使學生配合工作。
【準備】替各組把管子埋在地上后,扶直。管子的地上部分長約25厘米。如果你想在場地上多次開展游戲,可以把管子固定在地面上。每次做完游戲后把管子蓋起來,以防止絆倒人。
【步驟】
1.向各組展示埋在地上的管子。
2.每個管道里放一個乒乓球。
3.讓各組盡量想出多種辦法取出乒乓球。但不能破壞乒乓球、管子和地面。只能利用上述道具完成任務(wù)。
4.游戲結(jié)束后,引導學生就相關(guān)策略和方法展開討論。
【討論問題示例】
●你們想出了多少種辦法?這些辦法都有效嗎?
●你們是如何想出這些辦法的?除一種辦法外,各組還有其他方案嗎?
●如何將這個游戲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安全】游戲結(jié)束后把管子移走,以防止絆倒人。
【變通】
1.發(fā)揮想象力,采用其他道具取出乒乓球,而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器材。
2.起初,先讓學生獨自想辦法,然后再組成小組共同完成任務(wù)。
【答案】
1.將軟飲料或酒倒入管子,使乒乓球飄上來。
2.在繩子一端沾少許蜂蜜,然后把乒乓球粘上來。
3.從辣椒樹上摘一些辣椒,把種子風干后,放進管子里,澆些水。最后長大的植株會把乒乓球頂出管子。
(摘自中國戶外拓展網(wǎng))
高考數(shù)學的小竅門
錯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考試或多或少會發(fā)生些錯誤,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避免類似的錯誤在今后的考試中重現(xiàn)。因此平時注意把錯題記下來,做錯題筆記包括三個方面:(1)記下錯誤是什么,最好用紅筆畫出。(2)錯誤原因是什么,從審題、題目歸類、重現(xiàn)知識和找出答案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分析。(3)錯誤糾正方法及注意事項。根據(jù)錯誤原因的分析提出糾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應(yīng)注意些什么。記錄下來分析,并盡量保證在下次考試時不發(fā)生同樣錯誤,那么在高考時發(fā)生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
分析試卷總結(jié)經(jīng)驗
每次考試結(jié)束試卷發(fā)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類。(1)遺憾之錯。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2)似非之錯。記憶得不準確,理解得不夠透徹,應(yīng)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等。(3)無為之錯。由于不會,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yīng)用的問題。原因找到后就消除遺憾、弄懂似非、力爭有為。切實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老大難問題。
(葉子)
“有失”和“失之”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陜西“禁跑令”引爭議,教育部門稱有失偏頗。
●男士在正式場合穿著西服套裝時,全身顏色必須限制在三種之內(nèi),否則就會顯得失之于莊重和保守。
●“保護學生安全”寄托教師有失簡單化。
上述三例中,“有失”與“失之”的使用是否正確呢?其實,此問題本不難,但卻仍有不少人感覺無從判斷。下面筆者就試著對此二者略加辨析。
其實,從表面上看,二者雖都有一“失”字,但其意義、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及習慣搭配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
①意思懸殊?!坝惺А敝笆А蹦恕笆У簟?、“失去”之意,“有失xx”即指“失去xx”或“在xx方面有所欠缺”之意,如“有失體面”,即“失去體面”;“有失穩(wěn)妥”,即“在穩(wěn)妥方面有所欠缺”。對于這一點,“失之”則與之不同?!笆е敝笆А庇袃煞N意思:一是“差錯”、“錯過”,但這種意思并不常用,僅存在于“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失之千里,差以毫厘”;“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等少數(shù)成語中;二是“缺陷”、“欠缺”之意。其后原本應(yīng)有一“于”字,但現(xiàn)在已習慣將之省略。換言之,“失之xx”即“失之于xx”之省略形式,其指“缺陷在于xx”之意。如“失之偏頗”即“缺陷在于偏頗”;“失之盲目”即“缺陷在于盲目”。
②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懸殊。“有失”后邊所接之詞乃“失”之賓語,其否定的是其賓語內(nèi)容,如“有失檢點”即“失去檢點”。而“失之”后面所接之詞則乃“失”之補語,其多用來補充說明于哪一方面有所失誤,如“失之粗魯”即“失處在于粗魯”。
③習慣搭配懸殊?!坝惺А敝蠖嘟影x類詞語(有時中性類亦可),如“公平、公允、慎重、穩(wěn)重、穩(wěn)妥、厚道、斯文、體面、風度、檢點、縝密、完美”等;“失之”之后則多接貶義類詞語,如“草率、粗魯、放肆、片面、偏頗、冒失、不當、荒謬、輕浮、倉促”等,二者正好相反。
顯然,“有失偏頗”與“有失簡單化”之后所接詞語的感情色彩不當,而“失之于莊重”亦有不妥,其不可如此搭配。
(湖北省襄樊市??悼h第2中學陳永海)
“注射器”探究壓強的妙用
注射器作為一種常見材料,在中學理化實驗中應(yīng)用較多,體現(xiàn)了“小器材,大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射器的構(gòu)造和使用與學過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知識都有關(guān),那么“注射器”在壓強實驗中有哪些用途呢?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影響因素
器材:注射器。
操作過程:如下圖,用兩個手指同時擠壓注射器的兩端,感受兩個手指的感覺或凹陷程度;然后改變力的大小,比較一個手指前后的感覺或凹陷程度,即可驗證。
二、大氣壓強的存在
器材:注射器、砝碼、水、紙片。
操作過程:方法一:如圖甲,將注射器活塞推到頂端,用手指堵住注射管口,然后在活塞下面加掛鉤碼,活塞不下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方法二:如圖乙,去掉活塞,把注射器灌滿水,用手指堵住管口,觀察水不會流出來;或者把注射器灌滿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口,紙片不會掉下來。這兩個實驗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三、估測大氣壓
器材:注射器、量程足夠大的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操作過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如上圖所示,當注射器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即大氣對活塞的壓力);3.讀取注射器的容積V;4.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度L.
則大氣壓的值為:p=F L / V。
(也可以用上例中圖甲方法來測量,試一試。)
(訥河市同心中學劉桂英)
中考前調(diào)節(jié)學生心態(tài)的方法
1.渲泄。在備戰(zhàn)中考期間,適度的交流與渲泄是自我解壓的良好方法。鼓勵學生與同處境考生進行交流,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給全體學生減壓。
2.理喻法。督促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讓他們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正視現(xiàn)實,縮短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
3.積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學生總是沉浸在不愉快的情緒中,或滿腦子都是“我學不會”、“學不好”的想法,那么他們的情緒肯定會低落。這時不妨提醒學生:坐到書桌前學習時,先想象令你愉快的畫面,然后心中默念“我一定能學好”,然后充滿信心、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蛘吒嬖V學生每天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眼睛說:“我相信我一定行。”讓學生多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自信。
4.適度運動。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做一些讓學生感到快樂的運動或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放松自己。這種方法可消除疲勞,使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對消除焦慮心態(tài)能起到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5.深呼吸。提示學生感到緊張時,可以做深呼吸,要多微笑,不但要對自己笑,也要對同學、朋友笑。挺胸抬頭,提高行動速度,主動與人交往。
(雞西市第18中學張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