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嶸
說白了,魔術師就是一個騙子。不過,這種騙子是被頒發(fā)了“行騙”許可證的。誰若說出真相,誰就有可能觸犯了他們的道德規(guī)范。
泄底,即說出魔術實施的方法,是魔術師最痛恨的事。如今春晚、元宵晚會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而網上關于揭秘劉謙魔術的版本還在層出不窮。不過劉謙說了,這些版本沒有一個是對的,“我相信,專業(yè)的魔術師或許可以猜到魔術是怎么辦到的,但是沒有一個人出來真正揭秘,這讓我很感動?!逼鋵?,即使有魔術師“再現(xiàn)”劉謙的表演,也不能肯定他的表演方法和劉謙是一樣的。
家有家法,行有行規(guī)
魔術師圈內廣泛遵守薩斯頓的“三原則”:1表演前,絕對不向觀眾說明接下來所要表演的內容;2決不在同時、同地、同觀眾的情況下表演相同的魔術第二次;3絕對不向觀眾泄露魔術的秘密。
霍華·薩斯頓是二十世紀初美國一位偉大的魔術師,雖然他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三項原則,但是后人為了紀念他,將魔術表演所必須遵守的三項守則用他的名字命名。劉謙說:所謂的“透露”,不代表教學(魔術是一種專業(yè)知識,學習是要付費的)。破解魔術絕對是魔術師的大忌!要知道,所有的魔術都是前人殫精竭智,花了很多時間甚至金錢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破解魔術的秘密,不但葬送了創(chuàng)造者的心血,砸了其他魔術師的飯碗,更剝奪了觀眾體驗魔術神秘之處的權利。
十幾年前美國??怂闺娨暸_推出了一位“破譯魔術師的密碼”的蒙面人,幾乎將所有的大型魔術(包括穿墻術、憑空消失的坦克、鋸人等等)全部揭了個底朝天。比如他先表演精彩的“刀刺箱中女郎”,然后打開箱子,讓觀眾看到一個里面事先設計好各種刀槽的箱子。他表演“原地升空”,先是靠墻站好,然后燈光變暗,等燈再亮時他已經平地升起,似掛在墻上。表演完畢,他立即指出這是在墻上做了手腳——原來墻上早就多出一塊臺子可站,是靠美術師把這塊突出的地方“畫”得跟平面一樣,燈一暗,站上去就行了。他還暗指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所謂“空中飛翔”完全是假的,接著他放了一個人在“空中翱翔”的電影,然后指出這是在水下拍攝的,背景配上藍天就行。
該片因受到魔術界的強烈抗議被禁播,現(xiàn)在這位蒙面人再也不敢出來了。一位業(yè)內人土說,這位蒙面人是誰,圈里人都知道,而且節(jié)目中有些“揭秘”根本是錯誤的。
為了遵守行規(guī),魔術師出版的書都是小兒科的。劉謙春晚出名之前就出版過系列圖書,但書中多為演出經歷和入門魔術,絕對不會告訴你怎么把戒指變進雞蛋。劉謙說也不要別的魔術師向他泄底。曾經在一次世界魔術研討會上,他見到一位墨西哥的魔術師表演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硬幣魔術,“而當那位墨西哥魔術師準備講解那些魔術的秘密時,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立刻遠遠地跑開,捂著耳朵不愿意聽,我們部知道,一旦了解了魔術背后的秘密,就再也沒有樂趣可言了。”
有玄機,但并非奇跡
但是歷史上也有魔術師被迫站出來泄底。第一次魔術泄底是為了拯救魔術師的性命。大約四百多年前,人們十分相信巫術與超自然現(xiàn)象,在那個迷信的年代中,任何未被教堂所認可的魔法,都會被認為是黑魔法。只要一個人指證,魔術師就會面臨審判。這種情形到亨利八世統(tǒng)治期間開始變本加厲,表演魔術會被處以死刑。16世紀末,甚至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屠殺女巫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第一本英文魔術書——1584年的《巫術探索》,該書揭露了不少魔術秘密,以證明這些“奇跡”事實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來達成,而非借助邪惡的力量。據說這本書幫助許多魔術師脫離了被燒死的命運。
20世紀還有兩次著名魔術師站出來泄底的事件,那是為了揭露一些人利用魔術實施騙術。逃脫大師哈里·胡迪尼終身與假靈媒作對,打假大王詹姆斯·蘭迪則懸賞尋找自稱特異功能者,然后出書揭露這些人的騙術不過是簡單的魔術,比如“耳朵識字”就是偷看。
不過,即使知道了其中的玄機,我們依然會驚嘆魔術師的技藝。《啊,敗給魔術》中說:“講笑話跟變魔術一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時機的掌握,在對的時機做(說)了正確的事,那魔術才神奇,笑話才好笑,其中往往只差一兩秒,這需要多年的經驗以及精密的安排才能計算準確?!?/p>
魔術師看起來漫不經心的表演,根本不是什么奇跡,而是反復苦練熟能生巧的結果?!澳g”以人之力混淆現(xiàn)實,雖然是假的,但是它帶給你的驚喜卻是真的。觀看魔術會使你暫時走出現(xiàn)實,生命充滿了驚奇和夢想,而你親眼目睹的東西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電影《致命魔術》講述了兩個帥哥魔術師斗法的故事,結尾,一個魔術師說:“現(xiàn)在你在尋找秘密,但是你不會找到,因為——你并不是真的在尋找,或者你壓根就沒想把它們找出來,你只是希望被愚弄。”
魔術的科學原理
魔術師把觀眾的注意力從關鍵的保密動作上轉移開的方法,歸根結底就是誤導。劉謙介紹了會產生“誤導”的心理原理。
基本原理一:觀眾會注意正在動的物件,或是發(fā)出聲響的物件(相反的,靜止不動或者不發(fā)出聲響的物件是不會受到注意的)。
基本原理二:觀眾會看魔術師正在看的地方(相反的,魔術師不希望你看的地方,你自己不會去看)。
基本原理三:魔術師覺得很重要的東西,觀眾也會覺得很重要(相反的,魔術師覺得不重要的東西,觀眾也會覺得不重要)。
《環(huán)球科學》2009年第一期發(fā)長文,專門介紹了魔術能誤導觀眾的腦科學依據。
文中稱,認知神經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至少存在兩種類型的隱性誤導:一種叫做變化盲視,除非觀察者把變化前后的狀態(tài)直接進行比較,否則在任何時刻觀察整個場景,這種變化都不會被發(fā)現(xiàn);還有一種隱性誤導叫做無意盲視,是指人們對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視而不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無意盲視現(xiàn)象的經典例子:要求受試者只為某個三人籃球隊隊員間的傳球計數(shù),而忽略其他球隊隊員間的傳球。當這些受試者專心數(shù)數(shù)的時候,半數(shù)受試者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過球場(這個“大猩猩”甚至在場中央停了一會兒拍他的胸脯)。
該文還披露,并非所有魔術都在認知水平起作用。利用視覺系統(tǒng)的特點,運用相應的道具也可以產生非同尋常的效果。這其中有:
彎曲的勺子:魔術師晃動一把勺子,讓勺柄看起來好像是柔軟的。
原理:視皮層里有些神經元對移動的影像和線條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們對振動影像的反應不同于其他視覺神經元。結果就是,神經系統(tǒng)對振動物體的末端和中段的反應有差異,堅硬的物體在這種情況下看起來就好像中間變柔軟了。
視覺殘留:魔術師已經把物體從視野中移除,但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看起來好像物體還在那里。
原理:當刺激撤除后,由于神經后放電會導致產生大約100毫秒的余像、
三維空間扭曲:觀眾先盯著一個旋轉的碟子看一段時間,這個碟子有三個區(qū)域會發(fā)生擴張和收縮的運動。再讓觀眾看靜止物體時,他們會感覺靜止物體也在擴張和收縮。
原理:神經元分別適應了視野中三個區(qū)域產生的運動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