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軍
摘 要:新時期的大學生的理想狀況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表現(xiàn)為個人理想不斷得到加強,社會理想日漸弱化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社會理想、社會責任意識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社會理想教育的相應的措施,旨在為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責任理想信念教育探討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理想現(xiàn)狀
理想可分為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社會理想是指一個社會的階級或個人對未來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追求、設想和預測。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當代大學生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的現(xiàn)象,部分大學生理想迷惘,表層理想的多元、多變傾向并對核心層理想產生沖擊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
1.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利益,輕社會利益。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為個人施展才干、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同時社會競爭、人們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一部分學生在考學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各種壓力下,目光定格在個人的努力、拼搏上,當集體與個人發(fā)生沖突時,利益的天平毫不猶豫的傾向于個人,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矛盾時,則以個人利益為重,逐漸形成了以“我”為主。
2.缺乏人生奮斗目標,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市場經濟的特征就是人都是理性的,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們必然從自身的利益需求出發(fā)選擇自己的行為,人們必須學會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和動態(tài)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發(fā)展。個人的個性和地位真正凸現(xiàn)出來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識、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責任明顯增強,有關國家、社會利益在大學生的頭腦里考慮的越來越少。
3.社會主人翁意識淡化,重個人前途,輕社會思想。一些大學生沒有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些大學生缺乏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關系的認識,缺乏對自己負有歷史使命的正確認識和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的對社會應具有的主人翁的嚴肅態(tài)度。
二、大學生社會理想現(xiàn)狀的形成原因
1.社會方面的原因
經濟社會的轉型造成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觀體系和道德標準出現(xiàn)了激烈地碰撞與融合,并沖擊著原有的傳統(tǒng)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意識。諸如假冒偽劣、分配不公、人際關系扭曲等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正不斷暴露出來。隨著大學生與社會的頻繁接觸,受到的沖擊越來越明顯。而學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還是停留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上,只注重在課堂的說教而忽視了身教的重要性,注重傳遞忽視交流,因此當代大學生缺乏社會理想,社會責任感的淡化與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
2.家庭方面的原因
現(xiàn)在大多數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生長在溺愛的環(huán)境中,只知索取而淡忘了在索取的背后需要一定的付出,還有一些家長自己本身就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至反對這些“虛”的東西,而一切只向“錢”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孩子的道德觀、社會責任感……
3.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階段,社會上的一些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學校的正統(tǒng)教育之間的矛盾在不斷的沖擊他們,當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到越來越多的挫折后,不少同學開始錯誤的認為老師的教育、學校的教導都是假的,都是虛偽的,在他們心里,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義務離他們越來越遠。
三、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大學生的社會理想教育
1.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另一方面,社會又離不開個人,沒有個人,社會就不能存在,就此而言,“社會本質,即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本身”。如果大學生正確地理解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就有利于其社會責任意識的產生。
2.加強學校對大學生的正確的道德價值導向作用
“改變精神價值觀點是使現(xiàn)代社會擺脫危機的唯一出路。”在當今中國這樣一個多元社會里,人們(包括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以集體主義道德為核心的道德價值導向,以便引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他們能夠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
3.使大學生懂得承擔社會責任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是離不開社會整體利益發(fā)展的。沒有社會整體利益的發(fā)展,沒有生產力的提高,沒有生產關系的完善,沒有精神文明的進步,就不可能有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唯一的途徑在于推動社會整體利益發(fā)展,在于每個人主動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因此“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贝髮W生如果懂得了這一道理,就會自愿地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邵曉瑩.提高大學生理想教育的有效性.當代青年研究.2008年03期
[2]陸海.論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J].教書育人.2007,(11)
作者單位:河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