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玉
1750年,一個孩子出生在北京的驢肉胡同。這是他們滿洲正紅旗居住的地方。這個孩子的祖先因為跟著清太祖和清太宗入關,立下戰(zhàn)功,所以他們家有個世襲的職務。他的父親常保世襲了這個職位后,又屢立戰(zhàn)功,一路升遷到了福建副都統的職位。出生在這樣的公務員家庭,他的生活不愁吃穿。他長大后又有固定的工作,似乎就決定了他鐘鳴鼎食、平步宦海的前程。
然而,好景不長。他三歲那年,他的母親生下了他的弟弟,卻因為難產而死了。一個三歲的孩子就這樣失去了母親的關愛。而父親常保為國而少顧家,很少回京?,F在又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弟弟。一個無憂無慮的幼兒,在還需要媽媽懷抱的時候被逼長大。從他懂事起,苦難就伴隨著他。他和弟弟考進京城最好的學?!贪矊m的那一年,他那中正平和的父親積勞成疾,病逝在福建。他和弟弟真的成了孤兒。為官清廉的父親并沒有什么產業(yè),僅有的一些財富也被小妾們瓜分干凈了。
從那以后,他們原本幸福的生活被破壞了。在家里,他和弟弟受盡父親那些小妾的欺負。在學校,他這樣的窮學生經常被那些富家公子取笑。在社會上,誰也不會指望這樣出身的孩子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兄弟在外,受盡冷落。
在學校里,經常有些不懷好意的同學仗著自己家里的勢力欺負這對沒背景的兄弟。有一次,一個大官的兒子想羞辱這個窮孩子。于是,寫了一首罵老師的打油詩,并在落款處寫上那孩子的名字。老師一來上課,這個大官的兒子就把詩遞上,并指著窮孩子的頭說:“老師,我親眼看見他寫了這首罵您的詩。”老師在氣頭上,不容這個窮孩子的辯解,拿著戒尺狠狠地朝他的手心打了下去。這一打,打痛了他的心,打斷了他的骨氣,打掉了他的良知。這樣的惡作劇,他經常是那個被惡整的主角,但他并沒有和那些公子哥硬拼,他的心里很明白,像他這樣沒背景,甚至連父母都沒有的孩子和那些有錢有勢的公子哥硬拼是沒用的。他只能忍,忍他們的欺負,忍他們的嘲笑,忍他們的無理取鬧。他只能等待,等待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不管別人怎么羞辱他,他一心讀他的圣賢書。
清兵已入關一百多年,他明白滿人要和漢人共處一家,學習漢人文化很重要。其他的滿洲子弟最不屑的就是學習漢人文化,因為他們就算不學,憑著滿人的身份也不會淪落到底層社會,所以他們都滿足現狀。只有他很認真地讀漢人的四書五經。除此之外,他還意識到:清朝這么大的國土,除了要和漢人搞好關系外,其他少數民族也不能冷落。俗話說,蒙滿一家親,所以他學習了蒙古語,學習了藏語。這樣一來,連同他自己民族的滿語,他就精通了四種語言。就連當時著名的詩人袁牧都賦詩頌揚他們兄弟倆:“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p>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在皇帝的一次出巡中,官員找不到儀仗用的傘蓋。乾隆龍顏大怒道:“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一時滿朝文武被嚇得張口結舌。這時,他從侍衛(wèi)的隊伍中走了出來,答道:“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他們的對話大意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里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難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龜玉的過錯嗎?顯然不是,應是看守人員的過錯,是看守人員的失職。乾隆一聽,大喜。忙詢問他的出身和年歲,乾隆見他說話流暢,聲音清亮,思維敏捷。對他十分贊賞,從此他一路升遷,青云直上。
他,就是和紳。歷史上著名的大貪官。人們只知“和紳跌倒,嘉慶吃飽”。他貪盡人間財富,他是使大清沒落的罪人。卻不知才華橫溢的他,曾幾何時也有過為百姓服務的遠大理想。卻不知,遺傳父親一身忠骨的他被黑暗的社會壓成了媚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