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軟實力是高職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高職院校精神力、制度力、行動力和形象力等要素。軟實力的提升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以共識提升學校精神力,以規(guī)范提升學校制度力,以榜樣提升學校行動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軟實力;提升策略
當前,高職教育的重心已從規(guī)模擴張全面轉移到內涵建設。新一輪辦學水平的競爭,表面上看還是成績的競爭、設施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軟實力的競爭。高職院?;谲泴嵙Φ膬?yōu)勢,是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核心的競爭優(yōu)勢。如何提升軟實力,是高職院校內涵發(fā)展的“硬道理”。
高職院校軟實力的主要內涵
軟實力的提出源自國際政治學研究。上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哈佛大學教授、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在與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激辯美國國力是否衰敗及未來發(fā)展趨勢時,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隨后又在《變化中的世界力量本質》、《軟實力》、《誰與爭鋒:美國力量的轉變》等一系列著作中完善了軟實力概念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奈認為,綜合國力由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部分組成,硬實力主要是基本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有形的物質力量,通過“經濟胡蘿卜”和“軍事大棒”威脅利誘別人“去干他們不想干的事情”;軟實力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價值觀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說服力、國際聲望以及領導人與國民形象的魅力等無形的力量,通過吸引、滲透、同化等非強制性的方式讓他人“去干他們想干的事情”。20世紀末、21世紀初國際政治領域的博弈,越來越凸顯出軟實力的存在及其價值,軟實力理論及其研究開始風靡全球。
一切競爭都要靠實力取勝,實力都存在“軟”和“硬”兩個方面。在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構成要素中,硬實力主要包括人(師資隊伍)、財(經濟狀況)、物(設施設備)等有關物質形態(tài)的全部顯性因素。奈認為“軟實力是一種能夠影響他人喜好的能力”,與此相對應,高職院校管理中的軟實力應該是學校價值理念、辦學思想、管理制度、行為準則以及由這些要素構建的社會聲譽、辦學特色、品牌影響等非顯性因素的綜合。軟實力能對學校運行所投入的人、財、物等各種資源要素起粘合、潤滑、催化作用,使彼此分散的物質要素不斷產生類似化學性能的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推動學校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硬實力和軟實力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只有雙輪驅動,兩翼齊飛,學校才能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高職院校軟實力的基本要素
高職院校軟實力是學校的價值理念和內在品質,是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學校的精神力、制度力、行動力與形象力等四個要素構成。這四個要素之間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精神力是制度力、行動力與形象力的核心源動力,制度力是精神力、行動力與形象力的規(guī)范約束力,行動力是落實精神力、制度力與形象力的強而有力的行為力量,形象力是精神力、制度力、行動力的綜合粘力。如果說精神力指導師生“做正確的事情”,制度力則是規(guī)范師生“正確地做事情”,行動力則是促使師生切實有力、快速有效去做事情,而形象力則可進一步提高師生做事情的效率和效益。軟實力是精神力、制度力、行動力與形象力的合力,四個核心要素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一要素的缺失,都會造成學??傮w軟實力的斷裂;任一環(huán)節(jié)的扭曲,都會造成學??傮w軟實力的扭曲。而且這種斷裂、扭曲的情況一旦形成,要想糾正往往非常困難。因此,學校要想擁有強大的軟實力,就要在每一個核心要素上都足夠強勁,否則就會因為“短板效應”造成整體實力的大大削弱。
高職院校軟實力提升的策略
高職院校軟實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精神力、制度力、行動力、形象力等核心要素都具有路徑依賴性的特點。提升軟實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要將精神力的培育和滲透貫穿于整個軟實力提升過程的始終,四管齊下,多措并舉。
以共識提升學校精神力提升學校精神力,必須要使師生個人的價值理念與學校的核心理念達成高度一致,如果學校的核心理念迷失或提倡的價值理念不能使學校師生心悅誠服地認同和執(zhí)行,就會激發(fā)各種矛盾糾紛而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提升學校精神力,首先,要旗幟鮮明地提出并公開昭示要求全校師生共同信守的辦學思想、核心價值觀、特色和創(chuàng)新體等辦學理念口號,如果高職院校還缺乏這樣一些口號,則可以發(fā)動全校師生參與口號的制定,這樣既可充分發(fā)揮群體的智慧,同時又可讓師生無形中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其次,要重視策略的應用??筛鶕?jù)學校的實際情況,綜合采用環(huán)境法、儀式法、反復法等策略,通過教師大會、校園媒體甚至人際交談等各種途徑強有力地“灌輸”這些理念。要使每一位師生都能明確:學校的辦學思想是什么,核心價值觀是什么,學校特色是什么,創(chuàng)新項目是什么,使學校的辦學理念深入人心,轉化為全校師生自覺的共同行動。
以規(guī)范提升學校制度力提升學校制度力,制定制度必須要規(guī)范。高職院校的制度從主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部門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一類是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的校內規(guī)章制度。對于第一類制度,學校應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對于第二類制度,要本著科學、人本的精神,建立健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行政服務等內部規(guī)范運行的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產學結合、工學交替、訂單培養(yǎng)等對外的運行機制。提升學校制度力,執(zhí)行制度必須要規(guī)范。執(zhí)行過程要特別強調程序性,防止制度變?yōu)闄嗔Φ墓ぞ叨粸E用。制度力的生命在于切實執(zhí)行,既要“有章可依”,更要“有章必依”。
以榜樣提升學校行動力榜樣具有感染、激勵、號召、帶動等示范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F(xiàn)代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人、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模式實際上都是從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后果衍生出來的。學校行動力主要蘊涵在領導作風、教風和學風當中,而領導作風、教風和學風三者之間具有線性影響關系。因此,提升學校行動力,領導干部首先要成為教職工的榜樣。領導干部要加強業(yè)務學習,做學習的表率;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做貫徹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嚴于律己,做清正廉潔的表率;要走群眾路線,做關心群眾的表率;要具有開拓精神,做創(chuàng)新的表率;班子內部要講團結,做和諧的表率。提升學校行動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榜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由于心理地位、學識風度、人生閱歷的不對等,容易成為學生崇拜的榜樣,教師應切實提升自身素質,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提升學校行動力,要發(fā)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生干部大都品學兼優(yōu),與普通學生共同學習生活,思想、心理、行為都比較接近,更容易受到普通學生的接受與模仿。要選好、用好、培養(yǎng)好學生干部,帶動廣大學生共同進步。
以理念提升學校形象力 理念是形象的靈魂,形象是理念的落實。提升學校形象力,首先要與辦學理念相協(xié)調一致。沒有辦學理念的貫穿,學校形象力建設就失去靈魂;不能對辦學理念加以落實,學校形象力提升等同于“做秀”。在學校環(huán)境、形象標識、形象傳播等學校形象力建設過程中,必須鮮明地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xiàn)出鮮明的職業(yè)精神、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氛圍,要讓人們一走進學校,就能感受出這是一所什么層次與特征的學校。
參考文獻:
[1]約瑟夫·奈.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M].何小東,等,譯,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2.
[2]于洪良.提升高校發(fā)展軟實力的思考[J].理論學習,2006,(6).
[3]李化樹.論大學的軟實力[J].復旦教育論壇,2005,(3).
[4]潘璋德.高職院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要素[J].發(fā)展,2008,(1).
作者簡介:
鄭蒼鈞(1974—),男,浙江臺州人,碩士,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投資理財系高級經濟師,主要從事產業(yè)經濟與校園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