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瑞·約翰遜/著 朱玉庶/譯
2008年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子,我看到我16歲的女兒肖恩和近600名美國運動員一起進入會場。當初我給肖恩在體操班報名時,她才3歲,我從沒想過她會走得這么遠。
看著今天的肖恩,人們難以相信她出生時差點兒出不了產房。當時臍帶纏在她脖子上,醫(yī)生告訴我,她能活下來,是一次僥幸脫險。不過肖恩并未因此而發(fā)育遲緩,她9個月就蹣跚學步,兩歲時在屋里跑來跑去,摔破了頭。我希望找個安全的方式來輸導她的精力,一天正好看到她從餐桌上往下跳,于是想到該讓她去學體操。肖恩喜歡在高臺上跑、跳、跨越,我想,如果她摔下來,至少體操班里有很多墊子。進體操班的第一天,她在平衡木上從這頭跑到那頭,興奮異常。我相信自己已經把她送到可以讓她施展拳腳的地方了。
肖恩6歲那年,我們選擇了一所新的體操學校,這是個小規(guī)模的培訓班,學生不太多。教練問肖恩:“你喜歡體操嗎?”她點點頭?!澳阕钕矚g什么項目?”“平衡木?!毙ざ髯隽艘粋€平衡木的轉體動作,她太慌張,越線了。我直搖頭,但教練反而笑起來:“我喜歡她的力量,這是從事這項運動必備的條件?!苯叹氄劻艘恍┳约旱那闆r,20世紀80年代,他曾代表中國國家隊比賽。肖恩跟著教練的第一周就學會了后空翻。我驚喜地說:“沒想到你能做后空翻!”肖恩笑著回答:“我也沒想到。”
教練喬把肖恩放在少年班高級組,這意味著她要和那些比她大的女孩子競爭。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別的女孩子輕松自如地翻騰跳躍,她只是勉強可以離開地面。雖然她的每個跳躍都充滿熱情,但裁判認為她落地不穩(wěn),技術難度分也給得可憐。即便如此,觀眾們喜歡她精神飽滿的樣子,用掌聲和歡呼聲鼓勵她。肖恩最終排名第12位,我有些不安,擔心她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氣餒。但肖恩說:“我覺得很好玩兒!”并且自豪地展示她的第12名綬帶。她一點兒都沒有受挫的感覺,對她來說這不是贏不贏的問題,而是能否表現她能力的問題。
肖恩12歲時被邀請參加美國青年隊,日程開始緊張起來,她要寫作業(yè),還要參加文學會,去動物收容所當志愿者。一天,訓練課之前,我發(fā)現她在自己房間里掉眼淚。她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蔽冶еf:“你并不是非去不可?!焙枚嗵靵恚乙恢睋乃虑樘?,太累,眼下是她退下來的好機會。但我不能替她做決定,體操已經不再是我引導她釋放精力的渠道和方法,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這要她自己來選擇,而不是我。我對她說:“你是在為自己練體操,如果你決定退出,那是因為你想退出,而不是因為你今天的情緒很糟糕。不管怎么樣,我都支持你?!?/p>
肖恩13歲時,第一次有資格參加在比利時舉行的國際比賽。比賽這天,我和她爸爸坐在觀眾席上,十分緊張。賽場上,80幾斤的肖恩在高低杠上翻飛,在10厘米寬的平衡木上翻騰倒立,每一個動作都讓我屏住呼吸。她看上去泰然自若,聚精會神,我倒有點兒犯迷糊:“這還是我那個讓人牽掛的女兒嗎?”那是肖恩第一次參加跳馬和自由體操比賽,她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不用再為她擔心。我仍然不會讓她因玩耍而晚睡一個小時,即使她在北京贏得金牌也要按時休息。但是,我女兒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當家長最好的方式是給她信任。肖恩有天賦,我要做的只是在她身邊幫她好好發(fā)揮她的天賦。
(摘自《海外文摘》郭德鑫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