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枝 李育林
摘要歌舞片《芝加哥》獲得了巨大成功,體現(xiàn)在它擁有獨特的故事,人物形象的鮮活、生動,歌舞場面絢爛多彩,娛樂元素多樣迷人,藝術水準高超,而展示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本文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分析了《芝加哥》的藝術特色與成功之道。
關鍵詞人物形象;歌舞,娛樂;罪惡
飛人邁克爾·喬丹橫空出世給芝加哥帶來無限榮耀和美好形象,但此前這個大都市給人的印象是:大盜、暴力、販毒、黑勢力橫行……影片《芝加哥》讓我們回到了歌舞升平的時代,一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充斥的是追逐名利、無情背叛、赤裸交易、男歡女愛、通奸敗德、欺瞞愚眾、復仇犯罪、女性暴力。故事的完整、歌舞的絢爛、形象的生動、表演的精彩、剪接的自如、服裝的絢麗、細節(jié)的深意使其贏得較多大獎:2003年金球獎獲8項提名,奪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三項大獎;獲2003年奧斯卡13項提名,最終獲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音響、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美術指導6項大獎……在2002年北美票房榜中排名第十,達1.7億美元。一部娛樂類型片,何以如此受人歡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成熟的故事、生動形象及對社會娛樂化的嘲諷
1920年,渴望成名、出人頭地的年輕歌舞演員蘿絲(Roxie),不惜一切代價,犧牲錢色、背叛丈夫、說謊作偽,后因報復殺人鋃鐺入獄。在能言善辯、長袖善舞的律師比利·弗萊尼的幫助下,由殺人犯搖身變?yōu)榱钊送锵У氖芎φ?,獲得自由身后,繼續(xù)向自己夢寐以求的明星大道邁進。其間又與槍殺通奸的妹妹、丈夫的女演員威爾瑪·凱莉(Kelly)之間產(chǎn)生種種關系——仰慕、求助、輕視、競爭、合作……影片由知名的百老匯音樂劇改編而成,此劇屢經(jīng)演出,趨于完美。
俗話說:社會大舞臺,舞臺小社會。影片給我們提供的社會舞臺中,人們之間鮮有真摯純潔的感情,僅有阿莫斯始終不渝地對妻子蘿絲的忠誠一例(可惜他自嘲為無人關注的透明人),其他人際關系往往建構在金錢、名利、肉體、欺瞞和暴力之上;媒體則不辨黑白,不管死活,興風作浪,追逐新奇}還有形形色色、鮮活而丑陋的人物形象——如不擇手段出人頭地、矯情虛榮、頭腦簡單的歌舞女郎蘿絲;有愛錢如命、聰明狡詐、操縱媒體、玩弄法律和愚弄百姓如閑庭信步、瀟灑自如的律師比利;有在獄中將囚犯與獄外娛樂公司之間牽線搭橋并以此來牟取暴利的監(jiān)獄長嬤嬤;還有同樣渴望出名、頗有心計、受制于人的凱莉……人性墮落、道德淪喪,不僅罪犯變無罪,逍遙法外,且成為娛樂圈的偶像,艷光四射、名利雙收……這些令人不寒而栗,頓生恐懼,但都用影像方式輕松、寫意、戲劇展現(xiàn),娛樂試聽而已。
二、異常的男女關系,突現(xiàn)的女性暴力
影片中,男女之間的關系非常不協(xié)調(diào),甚至畸形——從羅拉士監(jiān)獄女囚們邊舞邊唱自述的犯罪經(jīng)歷中,從兩個女歌舞明星的成長史中,從大律師嘴里的故事中(由劉玉玲扮演的女子怒殺在床上同時與兩女性作樂的丈夫),從法庭外光天化日下的槍殺事件中不難看出;她們受男人的欺騙、玩弄、虐待、毆打、冷落、拋棄……在愛的失衡和自衛(wèi)、報復意識作用下,她們干凈利落用槍、繩進行瘋狂復仇以宣泄情感,居高不下的女性暴力和犯罪,使人們不禁要問:女人和男人誰是謀害者,誰是受害者?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她們也在追尋自立之路,盡管她們不得不利用、投靠男子,盡管獨立之路漫長而坎坷,但付出終有回報,片尾艷麗的舞臺上,兩女性傾情歌舞贏得如雷掌聲便是佐證。
三、巧妙靈活的時空轉(zhuǎn)換,寓意深長的細節(jié)描寫
本片故事簡單但耐人尋味,場面轉(zhuǎn)換和時空交錯處理得極為精彩、圓熟、流暢、靈活,不僅制造新的視覺感受,還增強了劇情容量,頗有深意。如影片開始,凱莉在激情舞蹈、蘿絲與小人物弗瑞德鬼混、警察捉拿凱莉三個不同場景用平行蒙太奇交錯展現(xiàn),監(jiān)獄長嬤嬤初次出場時,猶如她在歌舞場上粉墨登場,由肥碩的嘻哈女歌星奎恩‘拉提法(Queen Latifah)扮演的嬤嬤在灰暗的監(jiān)獄與亮麗的舞場交替切換,道白與唱詞“When Youre Good To Mama”結合,將監(jiān)獄亦是商場、錢能通神的狀況以戲謔的方式展示。還把人物的過去、幻想、心理活動與現(xiàn)實場景自然結合:如蘿絲多次在意念中幻想自己登臺傾情歌唱,或在凱莉演唱的舞臺邊,或在探案的警察面前,此刻直逼眼睛的手電筒光幻化成舞臺上的聚光燈,或在無罪釋放卻飽受冷落后尋求東山再起時;蘿絲在比利的幫助下初次出獄,答記者問時的場景,與比利操縱各種木偶表演的畫面相切換,比利在法庭上兩次神氣活現(xiàn)的精彩表演、巧舌如簧的辯駁與舞臺上心花怒放、春風得意地歌唱、跳踢踏舞的鏡頭相互呼應——不難看出他對法律、媒體、民眾的玩弄和欺騙是多么的得心應手、輕輕自如。
影片多次將舞臺與過去、與現(xiàn)實、與監(jiān)獄、與法庭、與聯(lián)想相銜接,將寫意與寫實巧妙結合在一起,還用邊舞邊歌的形式完成敘事以及閃回、多畫面的運用,交叉蒙太奇的妙用,使得此片電影語言十分豐富,免除了歌舞片中人物陡然跳出來歌舞的突兀,劇情發(fā)展也更自然流暢,易于理解,且寓意深刻。
那牢籠式造型、多面鏡子預示著女人生活的壓抑狀態(tài)以及性格的多重性。稍縱即逝、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顯示出導演的良苦用心和刻意經(jīng)營,試舉幾例——蘿絲與弗瑞德在床上鬼混時,其丈夫立著的相框顛翻幾下而倒下,由此可見在她眼中,丈夫地位幾何?門前冷落的凱莉勸說處境相似的蘿絲一起合作,蹲下?lián)焓皹纷V時,競露出長筒襪上的幾個破洞,生活窘迫之狀赫然可見。審判蘿絲的法庭外的一幕場景頗具戲劇性——賣報車上準備了兩類報紙,一類頭版上印著“蘿絲敗訴”,另一類印著“蘿絲無罪”,當法官宣布蘿絲無罪釋放時,樓上賣報人發(fā)出信號,報童立即拋出印有“蘿絲勝訴”的報紙,于是街上傳出叫賣聲,新聞的時效性是這么精心炮制出來的。但很快大街上新的槍響了,又一個女殺人犯誕生,于是剛出爐的報紙和蘿絲失去新鮮感無人關注,民眾和記者們趨之若鶩奔向新的犯人。
四、精心打造的歌舞,多元的娛樂元素
本片有優(yōu)雅迷人、變化多樣、色彩斑斕的歌舞場面:奇妙壯觀的集體舞、整齊劃一的雙人舞、生動活潑的獨舞,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美輪美奐的布景,冷暖分明的寫意光影,絢爛多彩的艷麗服裝,大飽眼福。
三位大牌明星的加盟,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對于影迷而言,她們可謂耳熟能詳,大名鼎鼎。曾主演過《美國舞男》《漂亮女人》《不忠》的理查德·基爾雖年過五旬,經(jīng)過兩個月的短暫訓練,就能歌善舞,把愛錢如命、黑白顛倒、聲色犬馬、翻云覆雨的“法”場高手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澤塔·瓊斯是百媚眾生的大美人,身懷六甲的她仍能展優(yōu)美舞姿,做高難度的劈叉、蹬腿動作、從順桿上滑下;2002年已摘過金球獎影后桂冠的齊薇格乃當紅明星,雖不是歌舞演員出身,經(jīng)過苦練,也能同時唱、舞、演,將一心擺脫貧困,想成為眾人關注中心、幼稚的女子形象表現(xiàn)得絲絲入扣。
此外,本片也有較多的色情元素,隨時可見女性柔美曲線、豐臀細腰、酥胸玉腿的展示,也能吸引一些觀眾的眼球。
五、滿足恐怖時代大眾心理撫慰的需要
美國有些有趣的現(xiàn)象——當天下一片祥和太平時,充斥于銀幕上的往往是災難、恐怖片,如《卡桑德拉大橋》《恐怖地帶》《龍卷風》《天地大沖撞》《完美風暴》《異形》等,它在告誡眾生不要樂極生悲、得意忘形,要有清醒、警覺意識,警惕自然災害、外域災害、外域侵略。而戰(zhàn)火紛飛、經(jīng)濟蕭條或時局動蕩的時代,人們往往渴望輕松愉悅、明快活潑、男歡女愛的電影,如歌舞片、愛情片。于是在經(jīng)濟大蕭條的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了親切可愛、甜美動人的“小酒窩”秀蘭·鄧波兒;上世紀50年代進入了冷戰(zhàn)時期,電影本身也遇到了危機,于是就有了《窈窕淑女》《音樂之聲》等片問世……它們幫助困境中的人們逃避現(xiàn)實、制造幻想,人們也樂于在虛幻的影像中尋求撫慰,甚至還能實現(xiàn)自己的玫瑰夢。
自“9·11恐怖事件”以來,美國人似乎還籠罩在不安定的氛圍中,“國際警察”的家人也不得不提防著過日子。進攻阿富汗、伊拉克的炮火聲消逝不久……此時,包括Ⅸ劍魚行動》在內(nèi)的許多恐怖片、槍戰(zhàn)片停映、遭禁,人們不希望看到更多的血腥、殘酷的悲劇發(fā)生,希望有溫馨浪漫、輕歌曼舞的銀色夢幻來安撫緊張心理,《紅磨坊》的受寵及本片的成功是否會帶來新一輪歌舞片的高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