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偉
法國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亞說過:“美好的語言,勝過禮物?!辟澝乐詫θ说男袨楫a生深刻的影響,是因為它滿足了個人較高層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師要學會贊美的也就是學會賞識學生。什么是賞識呢?賞識學生就是愛學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學生得到了賞識,就會增強了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賞識就是一種激勵。由此可見,教師相應的教學策略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想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賞識激勵的教學策略更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
一、什么是賞識激勵的教學策略
是以挖掘、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內驅力為主旨。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中茁壯成長。賞識激勵的教學策略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以心靈溝通激活內心需求,調動學生或孩子的內心需求,這是賞識激勵的教學策略的本質特征。有這樣一個案例,育才中學的老校長陶行知有一個名叫“四塊糖”的故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并責令其到校長室。陶校長了解情況后回到辦公室見到那個男生在等他。陶校長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來了?!苯又痔统鲆粔K糖給男生:“這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很尊重我?!蹦猩鷮⑿艑⒁傻亟舆^糖。陶校長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時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隨即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樣的方式。”陶校長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啟迪很深,使我認識到陶校長善于用多角度思維從犯錯誤學生身上找出其優(yōu)點或閃光點,善于用犯錯誤學生身上的積極情感克服和戰(zhàn)勝消極情感,充分挖掘學生內在誘因,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內因產生變化。而不是靠校長的威嚴與職權從外在因素迫使學生改正錯誤。這兩點很值得我們教師深思和品味。
二、如何運用賞識激勵的策略
(一)感受學生,把握需求
這是做好賞識激勵教育的前提條件,感受學生,就應該了解學生,熟知學生,學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愛好干什么,教師都要心中有數。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教師,無論在教學中還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換位思考一下,要站在青少年學生這個年齡段上思考。不要只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要明白學生是怎樣看待老師的所作所為的,學生是怎樣認識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的,學生是怎樣議論他人的,感覺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學生。要想真正感覺學生好,就要喜歡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到教師的可親、可信、可靠,這樣,他們才能對你敞開心扉,使你真正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在需求。
(二)賞識激勵,開發(fā)內力
這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作為教師要做到努力尋找可賞識、可激勵之處,有人曾經這樣說過,一個找不出自己孩子優(yōu)點的父母,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所以找不出自己學生優(yōu)點的教師,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
2給失誤的學生盡可能多一點包容。古代“絕纓酒會”的故事告訴了對錯誤包容的價值。
3根據不同對象、不同特點和不同場合,選擇不同的賞識激勵方法。
總之,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教師的工作是對學生不斷地激勵、喚醒、鼓舞。鼓勵、贊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的愛是一條線,家長的愛是一條線,學生的愛也是一條線,三條線交匯延伸編織成“愛”的空間,在這個愛的空間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好孩子的感覺,激發(fā)鼓勵他們不斷地進步。這是育人的需要,更應該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扎實的行動。賞識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空氣和水,教師應營造一個充分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