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作文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大家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不少探索與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中學作文教學中一些問題漸漸突顯出來,亟待匡正策略,以期作文教學更有序,更有格,更有效。
一、重視單篇訓練,忽視序列指導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很重視單篇訓練,通常的做法是選擇教材單元后提供的一道作文題或課前即興擬出一道作文題,然后在作前指導與作后評講上著力。作前指導主要是進行審題、立意、謀篇等方面的提示,作后講評常常是找出那么幾篇成功或失敗的習作,師生交流,指出優(yōu)點,找出存在問題。下一次訓練,更換一個題目,同樣的過程,同樣的方法,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這種重視單篇訓練方法之所以大行其道,與作文教學長期以來缺少序列化指導有關。至今作文教學沒有相對成熟的教材,有的只是每個單元之后寥寥數(shù)語的作文指導,加上很少有老師肯去深入鉆研,自主開發(fā)作文教材,使得作文教學一直處于自由、自流狀態(tài)之中。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每個單元的寫作均滲透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各單元的主題分別是“我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感受自然”等,看似主題明確,但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以及各次訓練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不僅學生看不明,恐怕連教師也很難道得清,這樣的編排方式看似順應了時代潮流,實際弱化了寫作教學的地位。此外,不少教師重視作文訓練的數(shù)量,忽視訓練的質量,片面認為多寫必能提高寫作水平。當然筆者不否認多寫對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但沒有整體規(guī)劃的單篇訓練法,隨意性很強,或全面開花,訓練重點不明,似乎每篇習作都從審題、立意、謀篇、語言等方面去導寫和講評;或淺嘗輒止,訓練深度不足,今天剛訓練如何寫人,明天改練如何敘事。這種隨意的無序的訓練,效率自然是極低的。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文教學的隨意和無序直接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率,加強作文教學的序列化指導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首先,國家應加強作文教材的建設,編寫出一套或多套相對權威的作文教材,以此來規(guī)范自由無序的作文教學。一個科學的寫作訓練序列應該具備下面幾個特征:符合學生寫作訓練的客觀實際,體現(xiàn)學生寫作的內在規(guī)律,符合學生對作文的認知心理結構。語文教師也應不等不靠,深入加強作文教學的研究,充分利用學校教研組的力量,努力開發(fā)出適合本校實際的校本寫作教材。例如,特級教師余映潮在中考作文復習教學時,精心設計了讀題訓練、材料訓練、構思訓練、成文訓練、修改訓練、應變訓練等序列化的訓練。這些訓練規(guī)劃細密,匠心獨運,扎實有序,讓學生終身受益。
其次,就單篇作文訓練而言,同樣也應有一個序列的問題,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些老師想一次將一篇文章或一種文體做通,這是不切實際的。清人唐彪認為:“文章一次做不佳……將此題再為之,必有勝境出矣。再做復不佳……又將此題再為之,必有勝境出矣?!碧丶壗處煵堂髦鞒值摹俺踝?、互批、反批、重作”四步作文教學法實驗,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所謂反批,是針對已經批改過的作文,重新批改反駁,旨在引起爭辯,于無疑處生疑。所謂重作,是根據(jù)原習作訓練的目的和要求,對習作的局部或全篇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追求創(chuàng)新和完善。這樣的訓練避免了蜻蜓點水,更扎實、深入、有效。
二、重視自由表達,忽視基本規(guī)范
近年來,作文教學越來越重視自由表達,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寫作無“米”的問題,也有利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但自由總是相對的,作文教學中鼓勵自由表達,并不等于教師角色可以缺位,放任學生自流。如今不少學生寫作時,心中無規(guī)范,天馬行空,任憑心性,其結果往往是語言表達不夠規(guī)范,文體特征不夠鮮明,題意理解不夠準確。
自由作文滿足了當代中學生追求個性自由,展現(xiàn)自我風采的內心訴求,又與新課標“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精神相合拍,它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解決作文無話可說的問題。但在把寫作的自由權交還給學生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寫作基本規(guī)范卻沒有被學生所遵守。語法、體裁、審題等寫作知識因為新課改要求“淡化”,在教學實際中被忽略,有些甚至漸漸被淡出,于是在這些方面的問題日益顯現(xiàn)出來,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作文教學應先教會學生入格,再鼓勵學生出格。這里的“格”,是指作文的一般性規(guī)范?!耙?guī)范”是個很微妙的詞語,因為它本身就很難講得清,但作文教學又絕對不能沒有規(guī)范。寫文章不能言辭達意、文從字順,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就說不上“規(guī)范”了??梢?規(guī)范是一種底線,“入格”就是對這一底線的堅守。所謂“出格”,就是讓學生放開膽子,跳出規(guī)范,自由表達,展示個性。沒有充分的“入格”訓練,“出格”就顯得不倫不類,不能為大眾所接受。
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上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
字詞句篇上的基本規(guī)范。在字詞上,不寫錯別字,不寫不規(guī)范的字(如繁體字、不規(guī)則簡化字),不使用諸如“稀飯(喜歡)”“ 醬紫(這樣子)”“GG(哥哥)”等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guī)范的網絡語匯,至于2009年一考生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更不應提倡。在句篇上,不可以出現(xiàn)病句,句法要符合語法的組合規(guī)則,符合語義的搭配要求,符合語用的表達習慣,不影響正常的交際。
文體選擇上的基本規(guī)范。自由作文往往不限文體,近年來的中高考作文也傾向于不限文體,但不限文體不能等同于拋棄文體。教師們經??吹揭恍┪捏w特征不明的習作,既不像記敘文,又不像議論文,內容七拼八湊,活像大拼盤。為此,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例如,寫記敘文,就該以寫人記事為主,議論必須畫龍點睛,惜墨如金;寫議論文,就應以議論為主,作為事實論據(jù)的事例的敘述必須簡明概括,不宜展開。
審題立意上的基本規(guī)范。近年來,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都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不在審題上為難學生。但也應注意到,由于考試帶有評價、選拔的功能,命題者總是在寫作題旨、選材范圍、表達方式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限制,真正沒有任何限制的作文是不存在的,寫作仍是“戴著鐐銬的跳舞”。如果要說與以前的有何不同,只是“鐐銬”的松緊度有所放松罷了。此外,當前話題作文熱有所減退,命題與半命題作文重新受到青睞,這對學生的審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審題訓練,幫助學生全面把握作文在寫作題旨、選材范圍、表達方式等方面的一些隱性限制。
三、重視技法指導,忽視積累感悟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技術主義傾向。不少教師信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熱衷于作文技法的指導。諸如:什么敘述的技術、描寫的技術、議論的技術、說明的技術、抒情的技術、起承轉合的技術、夾敘夾議的技術、渲染升華的技術,等等。有的老師甚至總結出所謂的“萬能作文法”“作文必勝秘訣”??蓪W生掌握了這些技法、秘訣之后,寫作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高,他們或提筆萬鈞,腦中茫茫然不知從何說起;或無病呻吟,心中蕩不起一點情感的漣漪。
筆者從不否認寫作技法、訣竅的重要,只是反對唯技術至上的技術主義。就作文教學而言,僅僅授之以漁還不夠,如果池塘內無魚,捕魚的技術再高超,也只能望塘興嘆。
寫作是人的一種生命實踐形式,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外化。無論哪種寫作技法、訣竅,都必須以學生豐富的積累、真切的感悟為基礎。如今作文教學偏偏忽視了積累感悟,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學生閱讀興趣的異化導致積累不厚。當代中學生閱讀過中國四大名著的寥寥無幾,閱讀過外國名著的更是鳳毛麟角,相反對休閑書、電視、網絡非常癡迷。二是學生感覺器官的鈍化導致感悟不深。于漪老師說:“從事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讀無字書——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可現(xiàn)在的中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他們無暇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面對豐富多變的生活,他們的反映變得遲鈍,不善于用耳朵去傾聽,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大腦去思考,用心靈去想象,于是,情感的園地日漸荒蕪,思想的天空日益蒼白。沒有了豐厚的生活和知識積累,缺少了真切的生命和情感體驗,即使學生掌握了再好的技術,也難以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
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堅決反對唯技術至上的傾向,回歸注重積累感悟的傳統(tǒng)。
一是要提倡更加開放的閱讀。千百年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一直注重大量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但“五四”以后,這一傳統(tǒng)日益式微,技術主義開始大行其道。對此,特級教師韓軍曾振臂高呼,高舉反對技術主義的大旗,強調積累感悟的重要,主張由“舉一反三”回歸到“舉三反一”。 “舉一反三”惟重范文的分析解剖,想以少勝多,效果少慢差費;而“舉三反一”強調大量閱讀,重積累積淀,效果多快好省。當然,閱讀范圍不能囿于課文和一些優(yōu)秀作文或滿分作文,一定要跳出課本之外,引導學生投入到更為開放的閱讀中去,讀中外名著,讀古代詩文,讀網絡時文……“風之積也若厚,則其負大翼也有力”,有了“讀書破萬卷”的輸入,才能由量變到質變,產生“下筆如有神”的輸出。
二是要強調真切深刻的感悟。羅曼·羅蘭說:“要照亮別人,自己心中要有亮光。”寫作時沒有真情實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呢?沒有感觸怎能寫出內容充實的作文呢?感觸不深又怎能寫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事實上,寫作的實質就是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作者對生活獨特的感悟。因此,教師要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作為寫作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生活中感悟,讓他們擁有一雙靈敏的耳朵、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善思的大腦,一顆敏感的心靈。這樣,作文教學才可能走向有效和高效。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蔡明.蔡明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
[4]李明潔.語文規(guī)范的健康生態(tài):基準線和寬容度——兼議中學生的語文規(guī)范教育[J].語文學習,2009,(6).
[5]代寶民 丁雪梅.作文教學繞不開的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7,(5).
[6]陳家彥.高中作文教學反思[J].語文教學之友,2006,(8).
[7]蔣興娟.試論作文教學三感[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8,(4).
(張志祥 江蘇省海安縣張垛中學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