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修辭是語言的藝術(shù),是能恰當?shù)乇磉_思想感情的手段。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在修辭這方面的要求是“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今天筆者來談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正確運用不太常見的兩種修辭格。
1.譎說
譎說,本意是心懷詭詐地勸說。古文中也多次出現(xiàn)。如《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衢等譎說超,使出擊敍。”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由于特殊的原因和目的常常需要講些假話和謊話來達到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同樣也需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利用“譎說”來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和良好形象。如《藤野先生》中魯迅就承認在他的老師面前撒了謊,文中魯迅決定棄醫(yī)從文后,向藤野先生辭別,看到先生臉色有些悲哀時就說了假話:“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边@一“譎說”是善意的,是魯迅對老師的尊敬和慰藉。還比如孫犁的《荷花淀》中男人們到部隊后,女人們想去看丈夫,卻不愿直說,就說:“我不拖尾巴,可是(丈夫)忘了一件衣裳。”這種修辭的使用顯示了孫犁高超的語言技巧,將青年女性羞怯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譎說,必須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有效果,有時的說謊,不僅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你在說“假話”,并不一定非要別人相信,這只是一種掩蓋的薄紗,下臺階的手段。目的是讓雙方都不尷尬而已。雙方心神領(lǐng)會后,一場糾紛就會輕易化解。當然有些特定的場合就不能說真話,《鴻門宴》中的曹無傷就因為項羽的一句“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而丟了性命。
2.飛白
飛白是與譎說相應的一種明知說錯或?qū)戝e而故意如實援用或仿效的修辭手法。飛白修辭的使用大體可分為字形飛白、語音飛白、詞語飛白、詞義飛白和邏輯飛白等幾種。
字形飛白就是利用書寫的錯誤來將錯就錯構(gòu)成飛白。最著名的事例當屬《楊修之死》中的楊修戲曹操一段,“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嬉笑,而心惡之?!惫湃藭鴮懙牧晳T都是豎寫,這里的“人一口”正是“合”的白字。楊修利用這一飛白和曹操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個玩笑也加速了楊修的死亡。當今社會中利用字形飛白而達到特殊效果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廣告語中的“‘咳不容緩”“無與‘輪比”等。
語音飛白是利用各種不準確的語音如口吃、咬舌、方言等構(gòu)成飛白。如老舍的《茶館》:“王淑芳(看李三辮子礙事)說道,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也該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jīng)?冰涼!”一句玩笑話,一處飛白表明了人們對動蕩時局的不滿。又如《炊事員熊老鐵》:“熊老鐵還想倔強到底,卻見張部長有回屋里,抓住那位何同志的手說道:‘東(同)嘖(志),剛才熊老鐵的話你都聽見了吧,好好地趕(檢)討趕(檢)討吧……”“東嘖”“趕討”是方言的記錄,如不用這種飛白的手法就體現(xiàn)不出這種特殊的藝術(shù)效果。
詞語飛白是在談話寫作時,故意使用一般人都能意會的詞語來代替本來的名稱,從而達到另有蘊味和趣味的效果。如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詞語中出現(xiàn)的“躲貓貓”是無故受到傷害后而無人承擔責任的飛白,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按蜥u油”是什么事情與自己無關(guān)的飛白,一般用來代替“路過”用來進行快速回復?!案┡P撐”是推來推去,推卸責任的飛白,成為一些問題因某種原因而不發(fā)甚至做立場中立狀的代名詞。“山寨”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的飛白。迅速成為善打擦邊球,經(jīng)常行走在行業(yè)政策的邊緣,而引起爭議等。
詞義飛白就是利用用詞的錯誤來變更詞義從而達到表達的效果,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就大詞小用了“調(diào)查研究”,詼諧有趣的同時也達到了批評的效果。
邏輯飛白是利用語言邏輯的錯誤來增強表達效果。如魯迅《風波》中:“趙七爺接著說:‘……你可知道這回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是燕人張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萬夫不當之勇,誰能抵擋他!”“丈八蛇矛”毫無邏輯根據(jù)的無稽之談,純粹是趙七爺?shù)膽{空想象了。還有《夜走靈官峽》中,“‘屋里怎么沒有人呢?我一邊說一邊抖著大衣和帽子上的雪。坐在那里的小孩扭轉(zhuǎn)頭,眼睛忽閃忽閃的望著我說:‘叔叔!我不是個人?他站起來……”這里“我”的問話顯然違背了邏輯事理,小孩的問話把邏輯錯誤點破了,文章顯得詼諧幽默貼近生活。
總之,譎說和飛白的運用都是為了語言表達的需要,不管是“作假”還是“就錯”都能產(chǎn)生直說而不能責備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朱玉山 江蘇徐州市睢寧縣第二中學2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