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關鍵詞】 腦出血;患者;護理
作者單位:136600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腦出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死亡率和致殘率極高,已成為嚴重威協(xié)人群健康的社會問題。筆者將近幾年來這些病情的觀察與護理體會闡述如下。
1 急性期的觀察與護理
腦出血急性期病情復雜,個體差異大,影響因素多,在搶救治療中,首先要嚴密觀察病情,做好記錄與護理。
1.1 意識觀察 意識是大腦對外界環(huán)境和自身產(chǎn)生的信息給予有意義反應的過程,腦出血患者破壞了這一過程的完整性,甚至完全喪失反應,臨床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識障礙。意識的變化是判斷腦水腫和顱內(nèi)壓高低的指征之一。顱內(nèi)壓增高的患者多反應遲鈍,視角膜反應、針刺皮膚或眼眶上神經(jīng)等來判斷患者意識障礙程度。腦出血輕者則昏睡,重者則呈不同程度的昏迷。如出血量少,局限于大腦半球白質(zhì),或外囊者意識障礙輕,或無意識障礙,出血量大者,則直接波及第三腦室周圍皮質(zhì)或腦干以及腦出血早期即破入腦室則昏迷快而深。同時并血壓升高,體溫升高等癥狀。此時護理上應采取如下措施:①保持呼吸道的順暢,給予氧氣吸入,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除嘔吐物,痰多時給予吸痰;②保持病房安靜,盡量避免搬動;③頭部墊高10~15度,利于靜脈回流,降低顱內(nèi)壓;④開辟靜脈通道,給予止血藥或降壓藥,脫水劑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配合醫(yī)生做好搶救工作。
1.2 瞳孔的觀察 腦出血致死的病理特點是顱內(nèi)出血時血腫的占位并繼發(fā)水腫即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從而使顱內(nèi)壓增高,導致腦疝。觀察瞳孔的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如一側瞳孔擴大,對側上下肢癱瘓,示瞳孔擴大側有血腫存在,并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是小腦幕切跡疝形成的征象,橋腦出血則兩側瞳孔呈針尖樣縮小。雙側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為臨終的征象。
1.3 眼球的同向運動觀察 觀察雙眼球的同向運動障礙不但對了解出血部位有意,而且可掌握病情的輕重。大腦半球出血,雙眼球偏向病灶側,丘腦出血影響腦干頂端常見雙眼球下視。深昏迷患者眼球常固定于中間位置,清醒的患者可無明顯的眼球偏斜。
1.4 生命體征的觀察 對掌握病情及轉歸起決定性作用,護理人員不但要技術熟練,并且要了解其變化的病理意義。①血壓、脈搏、呼吸的觀察:腦出血早期由于顱內(nèi)壓增高,在原來的基礎上,血壓可更高,腦出血后腦組織缺血缺氧。缺氧對生命中樞起興奮作用,從而呼吸加深加快。如病情繼續(xù)發(fā)展。脈搏變慢,呼吸深而慢,血壓再度升高,晚期功能代償失調(diào),脈搏細弱,呼吸變淺而不規(guī)則。故護士應每日按時測血壓、脈搏、呼吸并認真記錄。按醫(yī)囑使用降壓藥,使血壓維持在140/90 mm Hg左右為宜。觀察呼吸應注意呼吸的快慢節(jié)律和深淺變換,呼吸突然變慢或停止,瞳孔不等大,往往是呼吸中樞受壓的表示,可能系腦疝所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癥候;②體溫的觀察:由于腦出血壓迫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而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其特點為:四肢不熱,頭頸部發(fā)熱,體溫可高達40℃,對藥物降溫不敏感,物理降溫效果好。此時給予頭部冷敷,以保護腦細胞。定時測量體溫并記錄。
1.5 嘔吐物的觀察 腦出血是因顱內(nèi)壓增高或出血刺激延髓嘔吐中樞時所致。重癥腦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嘔吐物呈咖啡樣。此時讓患者側臥位,防止吸入肺炎。嚴重嘔吐者禁食,昏迷者鼻飼前應先抽取胃液觀察,如有咖啡樣改變應報告醫(yī)生保留鼻飼管,將胃內(nèi)積液緩緩引出,采取冰鹽水或灌注上止血藥。
2 恢復期護理
定時輕輕的更換體位,要盡量保持肢體活動和肌張力,每天進行患肢各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用墊軟枕等方法將各關節(jié)放置于功能位。
3 心理護理
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仔細傾聽盡量理解,給患者以時間組織語言回答問題,并主動猜測患者的需要,鼓勵家屬多與患者交流,并表示關愛,對家屬心理生理上承受的壓力表示理解,同情,并給予有關信息和技能指導,使家屬了解適應疾病的發(fā)展狀況,緩解患者的行為退化,特別要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的激動和悲傷,防止因情緒的波動使血壓突然升高而引起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