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瑤 崔健光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來源更加復雜,道德實踐的落實,德才兼?zhèn)淙瞬诺蔫T造,都有賴于高職院校端正辦學導向。我們必須正視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探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想道德建設 現(xiàn)狀 方法
目前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僅僅借鑒了普通本科生的德育思想體系,忽視了高職學生的獨特心理特點、政治思想意識。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應重視其思想道德建設的研究,既要遵循高等學校普通大學生教育規(guī)律又要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注重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探索高職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設體系。
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
思想道德素質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分析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xiàn)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首要任務。目前從高職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來看,主流是好的,但是不斷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是相當突出的。具體表現(xiàn)為:
(一)集體主義觀念淡漠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自主、競爭、公開等特征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和價值選擇。促使他們奮發(fā)向上,求真務實,積極進取,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自我意識。但是價值觀念也逐漸由傳統(tǒng)的社會本位轉移到以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為特征的價值選擇上來。集中表現(xiàn)為個性張揚,集體觀念淡薄,更有甚者深陷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的“泥潭”。
(二)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是把價值取向定位在義利并重、個人和社會相結合的層面上。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有的大學生在價值觀念的取向上趨于功利化,“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滋生,見利忘義、逐利棄義之舉增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存在并有蔓延之勢,對金錢物質和自我感官享受的追求得到相當多的大學生的認同。
(三)公德素養(yǎng)較差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然而當今大學生中基礎禮儀修養(yǎng)匱乏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罢n桌文化”、“墻壁文化”、“廁所文化”泛濫,污言穢語脫口而出。男女不注意文明交往,公共場所勾肩搭背,擁抱親吻旁若無人。進門不打報告,頂撞老師。食堂垃圾桶中沒吃過的飯菜推積如山,公共場所長明燈,長流水等浪費現(xiàn)象??荚囎鞅?打架斗毆,酗酒鬧事,更有甚者偷錢偷物觸犯法律,等等。這些都說明部分大學生的公德素養(yǎng)存在較大的問題,道德缺失嚴重影響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總之,大學生道德的缺失,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高職學生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的品質、珍惜時間、講究效益、善于合作、積極進取、勇于競爭的優(yōu)良意識難以形成。
二、高職院校思想道德建設對策的思考
我國的職業(yè)教育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目前還是在模仿大學教育的階段,高職教育的自身的特點研究不深入,客觀上使高職學院面臨著自身教育與其他教育層次缺乏差異化競爭,也致使高職學生在強大的就業(yè)壓力面前表現(xiàn)出自卑而又不甘于自卑、自強而又無法自強、自立卻又不自信、自尊又常常自負等各種思想的匯集狀態(tài)之中。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思想道德建設對策。
(一)加強全社會大環(huán)境的道德建設,為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學校作為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一部分,他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尤其是現(xiàn)在教育的現(xiàn)代化、高效化和開放化,所以加強社會大環(huán)境的道德建設對高校道德建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學校應注重德育隊伍的建設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還要把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為人處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治學態(tài)度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
(三)學校德育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拓寬德育渠道
江澤民同志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工作,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tǒng),好辦法要堅持,更重要的是要適應新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手段和機制.更要力求做到生活活潑,群眾喜聞樂見,切忌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切忌簡單生硬?!边@給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1.課堂教學仍然是當前國內外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課堂上可以針對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疑點、難點問題進行充分的道德討論或者辯論,使各種道德觀念交鋒、碰撞,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辨析能力、道德判斷能力。
2.重視心理咨詢手段的運用,對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政治思想困惑、人際關系糾紛、課程和擇業(yè)選擇、婚姻和戀愛矛盾、心理沖突和障礙等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排除困惑,提高心理素質。
3.通過專題講座、文藝匯演、辯論賽、體育活動等來豐富多彩學生的課余活動,使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得到升華;使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義務感得到增強。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建立定期的學生家長教師聯(lián)席會議的制度,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找出學生、家長、教師各自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正,建立充分的信任,使家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綜上所述,加強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應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以學校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家庭和社會為依托,才能構建科學的有效的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01-10-25.
[2]張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狀況分析和對策思考[OB/OL].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生處, 2006-6-28.
[3]崔曉博.淺析當代大學生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OB/OL].2002西安理工大學論文研討會,200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