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靜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方興未艾,教師們學電腦、用電腦備課、上課蔚然成風,甚至某些學校要求教師上課必須使用美媒體技術。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對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作一些冷靜的思考。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外語教學
多媒體可以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于課堂,并將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撥動學生“趣”的心弦、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英語學習,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粉筆加黑板所無法比擬的。此外、多媒體教學將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受的信息將成倍的增加,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還節(jié)省了因過渡等環(huán)節(jié)而耗費的時間,使課堂教學節(jié)奏緊湊,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由上可知,多媒體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同時,我們又不能不看到一個令人沮喪的如下現實:
一、多媒體越位
在“多媒體外語教學”這一漢語詞組中,“外語教學”是中心詞,“多媒體”是修飾詞。主次不能顛倒。多媒體教學的正確定位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服務于外語教學。多媒體技術目前有先進的一面,但是我們對教育技術的定位不宜提得過高,范圍擴得太大,夸大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越位”傾向。這種傾向對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無益,多媒體越位的后果是,各校貪大求全,相互攀比,甚至不計成本,不考慮教學效果,盲目加大或追加教育投資,把多媒體條件等同于教學質量,重課件輕教學,忽視對語言教和學規(guī)律的研究,忽視師生在教學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誤導學習者對外語學習長期性和艱苦性的認識。而時下部分外行領導為了彰顯“業(yè)績”,規(guī)定外語教學科研立項非多媒體莫屬,則又推波助瀾,使多媒體的越位現象越發(fā)嚴重。
我們現在的多媒體教學,限于條件,大部分學校都采用PowerPoint電子講稿投影的形式。PPT的互交性差,而且又是嘈雜、昏暗的大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種初級形式的多媒體教學充其量只能算是升級版的電化教學。即便從技術至上的角度看,以這種形式為主的多媒體能否給英語教學帶來實質性突破,也讓人心生疑慮。
二、忽略外語教學實質
多媒體是助教手段,多媒體外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一種類型。外語教學的重點在于語言本身,多媒體不能反輔為主。在外語教學中面對與母語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首先需要掌握它的基本語音、詞匯和語法。一個外語學習者發(fā)音準確到位與否、詞匯量有多大、語法掌握的熟練程度如何,始終是衡量其外語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而外語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等都離不開這個現實的基礎。不管持有何種教學理念,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動用何種教學媒體,這個實質性問題是繞不過去的。過去的電化教學也好,現在的多媒體網絡教學也罷,甚至今后更高級、更先進的教學手段恐怕也還是如此。
夸大多媒體的作用,容易使人忘卻語言教學的實質,忘卻語言學習的漫長艱苦過程。語言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語言是一種生存和學習的工具,語言只有在實際使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在一個無法實際使用外語的環(huán)境里學外語,大量實踐是提高外語水平的根本保證。這一實踐過程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不可能代替,多媒體教學手段也代替不了。教師應當讓學習者明白,即便是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英語學習也并無什么捷徑可走。英語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高必須以艱苦的勞動作為代價。
三、信息泛濫
大信息量是人們對多媒體教學津津樂道的一大優(yōu)勢。然而,在外語教學中信息量果真是越大越好嗎?回答是否定的。對于教學中信息量的輸入,我國古代有循序漸進、溫故知新的教誨,現代有國外著名的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InputTheory),即給予學習者足夠的、稍難于理解的語言輸入,而這種輸入又能被學習者所理解。這都說明了外語教學中信息量控制的重要性。
電腦雖然能提供超常的語言教學信息,但學生不是一個自動的接受器。即便是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電腦給學習者的in-put(輸入)也不能隨意地轉化為學習者的in-take(攝入)。現在有的多媒體課堂上課件演示時間已占到了整個教學時間的80%以上?!半姽唷钡慕Y果只能是“拔苗助長”,造成學生身心疲憊,“消化不良”。而有的學校還惟恐信息量不夠用,要求教師人人動手制作課件,讓教師也疲于奔命。這種做法其實違背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的初衷。多媒體中超常的信息還需要教師考慮教學大綱的要求、當時教學的氛圍和學生的需求等多種因素來篩選、整理、組織、歸納,并以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方式展現給學習者。
四、貶低非多媒體教學
非多媒體教學即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興起后,非多媒體教學就“淪”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了。其實,現階段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陷,還難以相互完全替換。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教師在授課時可面授機宜并即興發(fā)揮,組織課堂活動時的機動靈活,師生雙方的互動及其過程中的人文與情感關懷等都是它的優(yōu)點,而且還沒有多媒體教學中突發(fā)故障的尷尬。如在外語教學中不問場合、不顧需求,處處時時依賴多媒體,那就反而限制了教師教學才能的發(fā)揮。其實就教學效果而言,高級先進的計算機也不能包打天下,何況人們還要考慮它昂貴的價格。
五、結論
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豐富了外語教學手段,擴大了外語教學的研究范圍。但是教學技術并不是教學效果的唯一保證。先進的教學技術并不是外語教學改革中的決定因素。全國各地、各校的情況、條件都不一樣,很難步調一致、整齊劃一。預先設定好了條條框框,等于捆住了各校的手腳,不利于各校因地制宜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反思多媒體外語教學不是反對多媒體教學,反思的目的是為了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學華.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J].外語電化教學,2005,(3).
[2]孟臻.多媒體英語教學應重視人的因素[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