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軍
【關鍵詞】 中風后遺癥; 療效
中風后遺癥是患有腦血管疾病半年后留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蹇,肢體偏癱,麻木等功能障礙。給患者和家庭帶來諸多不便和痛苦。近年來筆者采用針灸、中西藥、推拿等綜合治療中風后遺癥效果顯著。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已收治了60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現(xiàn)就其療效經(jīng)過深入探討和實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0例為門診患者,男385例,女215例,年齡38~85歲,平均61.5歲,病程2個月~2年。經(jīng)CT等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后遺癥306例,腦出血后遺癥210例,腦血栓形成后遺癥50例,其他們34例。按中醫(yī)辨證,其中氣虛血瘀型306例,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160例,風痰瘀血、痹阻經(jīng)絡型85例,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38例,陰虛風動型11例。
1.2 治療方法 凡符合本病診斷,而無明顯禁忌證者,均可采用綜合治療。
1.2.1 針炙[1]具體取穴及針刺手法視病情選定,留針20 min,2次/d,常用穴位有:上肢癱瘓取肩髃、曲池、后溪、手三里、內(nèi)關、外關、合谷、陽池、四縫等穴;下肢癱瘓取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昆侖、解溪、委中、風市、腰陽關等穴位;語言蹇澀、失語加啞門、廉泉通里、三陰交、太溪穴位;舌強加金津、玉液穴位;口角歪斜加地倉、頰車、下關、牽下等穴位。
1.2.2 擴張血管、活血化瘀治療 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10~15 d為1個療程。
1.2.3 神經(jīng)細胞營養(yǎng)劑 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10~15 d為1個療程。
1.2.4 推拿[2]和功能鍛煉 頭面部,一指推拿法與按摩法并用,從印堂穴至晴明、太陽、下關、人中等穴,往返12~20遍;上肢部,四指推拿法和滾法并用,在上肢往返15~25遍,最后,搖關節(jié),拿捏上肢,搓、抖、捻五指;腰背部及下肢后側(cè),施實、推、按、滾手法往返操20 min即可。除此之外,家屬要多給患者活動肢體。
1.3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3]根據(jù)1996年《中風病診斷與療效標準》分為。
1.3.1 基本痊愈 癥狀消失,肢體肌力基本恢復,生活能自理,語言清晰。
1.3.2 好轉(zhuǎn) 癥狀減輕,肌體功能部分恢復,肌力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級以上。
1.3.3 無效 癥狀、肢體肌力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按以上標準,臨床治愈305例,顯效85例,好轉(zhuǎn)135例,無效75例,總有效率87.05%。
2 典型案例
2.1 基本情況 患者女,64歲(家人訴),半年前曾在某大醫(yī)院因腦梗死進行系統(tǒng)住院治療45 d出院,2007年4月3日來就診,經(jīng)檢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者左半身不遂,口舌偏斜,言語不清,面色晄白,氣短乏力,少汗,手足腫脹,舌質(zhì)暗淡,苔白膩,左上肢肌力0級,左下肢肌力2級。
2.2 中醫(yī)診斷 中風后遺癥,氣虛血瘀型[4]。給“補陽還伍湯”加味治療,藥方:黃芪60 g,當歸15 g,紅花10 g,桃仁10 g,川芎10 g,赤芍10 g,地龍10 g,遠志10 g,菖蒲10 g,伸筋草15 g,杜仲15 g,牛膝15 g,寄生15 g。水煎服用,2 d/1劑,3次/d,1次100 ml,服用15劑,患者氣色紅潤,言語能聽懂,手、足腫脹消退,左上肢肌力1級,左下肢肌力3~4級之間,半身不遂明顯減輕。繼續(xù)給予50劑鞏固治療,半年后隨訪,患者已能生活自理,無復發(fā)。
3 討論
眾所周知[5],中風后遺癥是曾患有嚴重的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所造成。祖國醫(yī)學稱之為腦中風或卒中,臨床上可分為中經(jīng)絡和中臟腑等類型。病在腦,本病的主要病機在于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逆亂于腦,脈絡瘀阻而發(fā)本病,在后期治療注重調(diào)理臟腑氣血平衡,益氣活血通絡非常重要。運用“補陽還伍湯”治療很好。針刺治療能使中風患者腦病灶血流波幅增高,腦血液循環(huán)改善,改善病灶缺氧狀況,促進中風患者的恢復。應用川芎嗪注射液和復方丹參注射液可以擴張血管,活血通脈。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運用能調(diào)節(jié)和改善神經(jīng)元的代謝,促進突觸的形成,誘導神經(jīng)元的分化,并進一步保護神經(jīng)細胞免受各種缺血和神經(jīng)毒素的損害,提高腦血管代謝不足,有抗腦功能衰退的作用。筆者給予患者進行按、揉、搓、抖、搖、屈伸等手法推拿治療,可以減少肌肉萎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強肌肉恢復。
綜上所述,綜合治療,臨床觀察療效好,治療費用少,風險小,容易掌握,適用于各基層醫(yī)療社區(qū)。
參 考 文 獻
[1] 邱茂良.針灸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5:10.
[2] 邵鉻熙.實用推拿手冊.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2.
[3] 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212-215.
[4] 許濟群.方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6:6.
[5] 蔡光先.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科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