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現(xiàn)實問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量大,課時緊,教學任務(wù)難以完成;開學后要學近兩個月的漢語拼音才能進行生字教學,趕不上急用;根據(jù)小學生的思維記憶特點,他們對漢字的識記屬于機械記憶,雖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教師一般采用讀、認、寫三種方法教學漢字,比較枯燥,因此學生不感興趣,參與學習的興趣不高。
針對上述狀況,筆者認為低年級識字教學,應(yīng)通過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資源,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能力,讓學生自主、多渠道、多方位地進行開放式識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盡快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任務(wù),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趣味識字,讓學生在開放的空間中自主識字
語文趣味識字活動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設(shè)置下,在學生的積極主動配合下,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能力、智力、組織協(xié)調(diào)性的訓練。它能夠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促使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活動1:溫馨的名片
開學了,一年級的孩子們來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一切是那樣陌生而又新奇。為讓學生盡快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適應(yīng)學校生活,在帶領(lǐng)孩子參觀完校園后,我開設(shè)了一堂活動課——“制作自己的名片”。孩子們興趣盎然,他們在自己的“名片”上畫上了卡通畫,涂上了漂亮的顏色,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通過小組展示“名片”,組內(nèi)同學不僅認識了人,也認識了字。課后,我又在每個孩子的座位上貼上了他們的名字,讓他們課后互認,比一比誰認的字多。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既結(jié)交了新朋友,交流了感情,又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許多新字。
活動2:多彩的秋葉
學校大操場上有一棵老梧桐樹,秋風一吹,梧桐樹葉紛紛落了下來,有學生撿起葉子興奮地對我說:“老師,你看,秋天到了,葉子落了?!闭捎幸黄n文是《秋天的圖畫》,我心想:這不正是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絕好時機嗎?于是,我對他們說:“是啊,秋天用各種各樣的秋葉寫了好多信,給大自然畫了好多的畫,你們想了解它們嗎?”“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我立刻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布置他們回去搜集各種樹葉,在父母的幫助下制成標簽(標簽上注明樹葉的名稱、顏色、形狀)。一周后班里舉行了“賞葉會”,我將各種樹葉掛在墻上,懸在空中,貼在黑板上,教室立刻成了秋葉展覽館?;顒又校艺埿∨笥焉蟻斫榻B自己認識的葉子,出示自己認’識的和葉子有關(guān)的漢字,他們的積極性高漲,交流氣氛非常熱烈。此項語文識字活動,不僅讓學生認識了一些樹葉,還認識了許多漢字,同時也親近了自然,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二、制作識字剪貼,讓學生在無限的生活資源中自主識字
不少學生平時就有“收藏”的愛好。他們的課本里往往夾著一些精美的畫片或糖紙什么的。課間,也會發(fā)現(xiàn)那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湊到一起,互相交流、欣賞。如果利用這種形式,引導(dǎo)他們識字,該多好呀!于是我讓學生各自準備一本軟面抄,帶些他們喜愛的食品包裝袋,讓大家先看看上面的圖畫,認認上面的漢字,再通過游戲的方法,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認的字多,誰識字最快;最后指導(dǎo)他們認認、讀讀、剪剪、貼貼。就這樣,學生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的“識字課本”誕生了!雖然這識字課本,剪的功夫、貼的技巧以及整體編排的藝術(shù),還相當粗糙,但有一種無窮的樂趣在引領(lǐng)著孩子們成長。
此外,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不定期地舉辦“識字交流會”“識字大王賽”;評選“月識字明星”“識字點子博士”……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但豐富了自己的識字儲備,還獲得了識字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創(chuàng)設(shè)識字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自主識字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薄巴嬷凶R字”游戲把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在活動中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尊重。如教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在操場上》,我把要學的“打球、拔河……”六個詞語分別寫在紙條上,做游戲時,讓學生看了紙條后,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轉(zhuǎn)化為動作,讓其他的小朋友來猜,猜對了得分,猜錯了則扣分。在學生認識生字后,我又讓他們用這幾個詞自由地說一兩句話,然后把他們帶到操場上,一起玩一玩。當孩子們在操場上盡情地歡跳時,為什么“打”“拍”“拔”都是提手旁,而“跳”“跑”“踢”都是足字旁、這些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寫在了他們的臉上。
通過游戲既滿足了孩子們好動好玩的心理,又使他們的注意力持久、穩(wěn)定,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科學評價,讓學生在開放的評價方式下自主識字
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新課程倡導(dǎo)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價等。如何讓學生自評、家長參與評價,我在教學時設(shè)計了兩張評價表,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家長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法、引導(dǎo)學生自主識字。
這一評價方法易操作,教師只要在黑板的一角寫上每課評價的內(nèi)容即可。每次新課學完后,用3~5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省時省力,效果明顯。利用這一方式進行評價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指導(dǎo)好學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
讓家長參與評價,一方面使他們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中的不足,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學業(yè)水平。
總之,開放式識字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主識字、感受識字的樂趣。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意志品質(zhì)和探索精神。然而要從眾多的識字方式中找到適合學生個體、個性的方法,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努力,這樣才能為識字教學添上精彩而濃重的一筆!
(浙江省龍游縣教育局教研塞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