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考察由形容詞構成的回聲拷貝式,發(fā)現(xiàn)能夠進入該格式的都是在語境中表達消極意義的性質形容詞,“A就A”的整體意義具有不可推測性,可將其看作一種構式?!癆就A”構式中存在一個“負預期量”,整個構式表達對這種“負預期量”的寬容,稱之為“寬容義”。
關鍵詞:形容詞 回聲拷貝 構式 主觀意義 負預期量
一、引言
所謂回聲拷貝式,按照王燦龍(2002)的說法,“回聲(echoing)”是指語言交際中,后續(xù)話語對先述話語中的某個語言成分的“同聲回應”(在書面上表現(xiàn)為語言成分的重用);“拷貝(copying)”是指將某個語言成分“復制”到同一句子中的另一個句法位置。該格式是“回聲”和“拷貝”兩種手段共同作用的句法形式,可以碼化為“S,A就A”,其中A指代的是形容詞(本文將第一個A稱為左A,第二個A稱為右A。),S稱之為前述句,左A代表回聲部分,右A拷貝部分。
(1)“你別吃巧克力了,再吃就成豬了。”
“胖就胖,胖有什么可怕的?!?/p>
上例中的“胖就胖”是典型的“A就A”格式,屬于本文研究的對象?!澳銊e吃巧克力了,再吃就成豬了?!笔乔笆鼍銼,“胖”是該格式中的A。
按照以上論述,我們認為以下三例不是回聲拷貝式:
(2)湯唯想漂亮就漂亮(來自網絡)
(3)胖就胖到名震江湖(來自網絡)
(4)她不愛開玩笑,不管別人開不開反正她當真,傻就傻。(王朔《許爺》
例(2)左A前有動詞“想”,例(3)右A帶有補語,例(4)中“就”可以替換為“就是”,這三類例子左A和右A由于各種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不符合“拷貝”的條件,不屬于本文的研究對象。
但我們認為類似如下因省略造成左A或右A殘缺的格式,如“吃飯就吃”“丟就丟了”屬于回聲拷貝式,同時,當“A就A”前有主語或后有語氣詞“吧、唄”時,可視為“A就A”的變體形式,也屬于本文考察的范圍。如: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等都可以進入該格式,限于篇幅,本文將回聲拷貝結構的回聲成分限定在形容詞上,對該格式在語境中的具體意義,格式對形容詞的選擇限制條件等方面進行研究。
二、A就A”格式的整體構式義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在認知語言學背景下產生的,由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提出,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為一種相對完善的語言學理論。構式語法對語言分析采取“所見即所得”的功能主義方法,將詞匯、語法、語義、語用視為一個整體,構式是形式和意義的配對,其意義無法完全從組成成分和其他構式中推導出來,具有不可推導性(non-derivational)?;芈暱截悺癆就A”格式的意義透明度較低,其意義不能完全從其組成成分中推導出來,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構式,在構式語法理論的指導下考察其作為構式的整體意義。
前文中的例(1)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的,在實際的語料中,有部分帶有“A就A”構式的句子屬于同一個“話語角色層面”(王燦龍,2002)。如:
(5)從小家里人就喜歡我姐姐不太喜歡我,她聰明,人長得也漂亮,又勤快,唉,我就是笨,笨就笨吧,我想變聰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能“得過且過”了。
類似于例(5)的句子一般都出自文學作品,用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心理狀態(tài)。不管前述句和形容詞回聲拷貝結構是否出自同一個說話人之口,“A就A”的實質都是表達對前述句中描述的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心理評價。
語言具有主觀性,“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Lyons,1977:739)[1]。“A就A”構式的整體意義不是重復前述句的內容,而是側重于表達說話人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這種非常簡單的句式,有時僅僅是幾個漢字卻表達出豐富的主觀態(tài)度,在例(4)中,與僅用“胖有什么可怕的”相比,“A就A”表達的主觀意義明顯更強。
“A就A”構式表達的主觀態(tài)度可以概括為“寬容義”,具體分為兩類:
A.表達者和具有某性質的主體統(tǒng)一時,表示自己的“寬容”,對對方所說的事情或情況表示無所謂,不放在心上。如:
(6)“你看你的眼睛小的,睜開都跟閉著似的。”
“小就小,就長這樣,能怎么辦啊?!?/p>
例(6)中,眼睛“小”的主體和“小就小”的表達者是重合的,“小就小”表達的是“我”無所謂,不放在心上的主觀態(tài)度。
B.表達者和具有某性質的主體不統(tǒng)一時,表示自己的認同,甚至有安慰,規(guī)勸對方的態(tài)度在里面。如:
(7)“這個項目,他們做的比我快多了,我很有壓力?!?/p>
“慢就慢吧……”
“慢就慢吧”在該句中表示規(guī)勸安慰對方,不要著急,因此我們可以在“慢就慢吧”后面補出其他表示安慰的成分,如“沒關系,你比他們做的仔細”等。
三、“A就A”構式對形容詞的選擇
劉丹青(2009)提出構式的透明度的問題,認為構式與普通結構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透明度大大低于普通結構,構式的整體意義和構式的組成成分,世界知識和語境,以及常見的認知策略和語用推理有關。我們有必要考察“A就A”構式對形容詞的選擇限制條件,因為并非所有的形容詞都能進入“A就A”構式,如:
(8)a*雪白就雪白
b*冰涼就冰涼
c*綠油油就綠油油
(9)a*高尚就高尚
b*健康就健康
c*大方就大方
上述幾例的語言事實告訴我們,“A就A”構式對形容詞具有選擇性,下面我們將對該選擇的具體條件進行分析。
(一)構式中左A須與S具有意義相關性
能夠進入該構式的形容詞A必須與前述句S意義相關。 A可以是S中的某個句法成分,也可以是S中某個句法成分的變體。前者如例(6)中,左A“小”是在S中直接出現(xiàn)過的成分。后者如下面的例子:
(10)“這衣服款式還不錯,但是價錢可不便宜啊!”
“貴就貴吧,誰讓我就看上這件了呢?!?/p>
例(10)中,“貴”沒有在S中直接出現(xiàn),但“不便宜”和“貴”是同義結構,在這個格式中,“貴”與前述句S有間接的語義關系。
(二)構式中形容詞的特點及解釋
1.構式中的形容詞須是消極性質形容詞
比較例(10)和例(8)可以看出,能夠進入該構式的必須是性質形容詞;比較例(10)和例(9),我們可以看出,能夠進入該構式的一般是在語境中具有消極意義的形容詞。
齊滬揚、胡建鋒(2006)提出負預期量(under-expectation)的概念,負預期量是相對于預期量說的,把預期量看作標準量,當實際實現(xiàn)量低于這個標準量時就是負預期量?!皹藴柿靠梢允钦f話人、聽話人或特定社會一般的預期量,也可以是格式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盵2]
“A就A”構式中存在一個“負預期量”,這個“負預期量”在S中提出,“A就A”構式中再次確認該“負預期量”的存在,并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態(tài)度。當形容詞是陳述客觀情況時,該構式表示實際情況與社會預期存在差值和對該差值的不在乎;當形容詞表示變化時,該構式表示實際情況偏離社會預期的變化過程和對該變化過程的不在乎。如例(10)中的實際情況“貴”和預期的“便宜”存在一個差值,“X就X”格式一方面表示承認前述句S描述的負預期量的存在,另一方面表達了對這種負預期量的不在乎。又如:
(11)“你最近好像胖了不少啊?!?/p>
“胖了就胖了吧,反正又不急著嫁人。”
現(xiàn)在人們對身材的社會預期是“瘦”,“胖了”表現(xiàn)出了偏離社會預期量的變化過程,整個格式“胖了就胖了”表達了對這種變化過程的不在乎。
2.格式對形容詞選擇性的相關解釋
該構式表達對負預期量和偏移預期標準量的變化不在乎,表達這種主觀態(tài)度的前提是存在這樣一個負預期量,因此該構式中的形容詞必須是低于整個社會預期量的消極意義形容詞。
“A就A”格式中存在一個“負預期量”,這種“負預期量”體現(xiàn)一種“差值”或“變化”。沈家煊(2006:21)指出“性狀在程度或量上有‘有界’‘無界’之分”,“性狀的‘有界’和‘無界’在漢語語法中的表現(xiàn)就是形容詞有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之分”。性質形容詞代表一個不定的“量幅”,狀態(tài)形容詞則代表“量段”或“量點”。既然狀態(tài)形容詞代表的是“點”,就不會有“差值”和“變化”可言,故不能夠出現(xiàn)在“A就A”構式中。
3.對特例的解釋
前文我們談到該構式中的形容詞都是具有消極意義的詞,下面的兩個例子表面看來例外的情況,如:
(12)“你看看你整天不修邊幅,可沒你姐姐漂亮?!?/p>
“漂亮就漂亮唄,漂亮又不能當飯吃?!?/p>
例句中的“漂亮就漂亮”不符合我們前面論述的條件,但是我們可以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王燦龍(2002)指出“充當回聲成分的短語一般都不能過長”。焦慧穎(2007)對“X就X”中X的音節(jié)數進行了統(tǒng)計,“‘X就X’格式中處于‘X’位置的詞語音節(jié)數均不超過5”,但是“X≤3則占到實際應用的絕大多數,其比例為97.34%”[3],四個音節(jié)或五個音節(jié)的情況實屬罕見,我們認為上例中的“漂亮就漂亮”之所以出現(xiàn)是受到了音節(jié)數的控制。例(12)中的句子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變換:
(13)“你看看你整天不修邊幅,可沒你姐姐漂亮?!?/p>
“沒她漂亮就沒她漂亮唄,漂亮又不能當飯吃?!?/p>
進行了相關的變換后,句子表達的意義和主觀態(tài)度并沒有改變,但是由于“語言的經濟性原則”的影響,我們更傾向于選擇例(12)的說法。
四、結語
Langacker(1993)認為“主觀化的程度高低跟語言編碼形式的多少成反比:主觀化程度越高,觀察對象越是脫離舞臺,在語句中登臺呈現(xiàn)的語言形式就越少?!盵4] 能夠進入“A就A”構式的必須是在語境中表達消極意義的性質形容詞,這與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的不同特點有關?!癆就A”構式表達豐富的主觀意義,稱之為“寬容義”。但這種“寬容義”的具體來源是形容詞本身還是該構式中的副詞“就”,本文并沒有進行討論。
注 釋:
[1]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4).
[2]齊滬揚,胡建鋒.試論負預期量信息標記格式“X是X”[J].世界
漢語教學,2006,(2).
[3]焦慧穎.“X就X”格式的句法、語義及語用考察[D].暨南大學碩士
研究生論文,2007.
[4]Langacker,R.W.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14.
參考文獻:
[1]郭初建.“VO就VO”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胡習之.“A就A”與“A就A在M”[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1989,(3).
[3]胡艷.“X就X”與“X就是X”的比較[J].天中學刊,2008,(4).
[4]焦慧穎.“X就X”格式的句法、語義及語用考察[D].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7.
[5]劉丹青.構式的透明度和句法地位:流行構式個案二則[Z].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講座.
[6]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7]馬慶株.語法研究入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王燦龍.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結構分析[J].漢語學習,2002,(6).
[9]齊滬揚,胡建鋒.試論負預期量信息標記格式“X是X”[J].世界漢語教學,2006,(2).
[10]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11]沈家煊.“有界”和“無界”[A].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2]項菊.復說式“X就X”初探[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5).
[13]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
[14]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田潔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