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心理的相容和感情的共鳴。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堅持黨的原則性,又要注重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理利相濟,三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就一定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把握尺度,關注一個“情”字,做到“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首先要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學習、勞動、愛好和個性人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達到思想上的相勇,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果做思想政治工作都擺出一付“我比你高明”的架勢,流露出“我說你服,我打你通”的神氣,動不動就訓斥人,甚至諷刺挖苦,就會傷害人的自尊心,不會有共同語言,思想政治工作必然無效。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凡事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苦衷,體諒對方的難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使雙方心理相通,感情相融。你對人只說三分話,別人也會對你全拋一片心,這就是人際關系中的對等規(guī)律。傾注深情,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是以情感人的成功之所在。
二、話真理透,入情入理,做到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特點。同一件事,有的同志能夠抓住本質(zhì)的東西,將出深刻的道理來,人家就信服,有的只能就事論事,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人家就想不通。常言道:人怕理,馬怕鞭,蚊坑蟲怕火煙,拒不解受道理的人是極少的。以理服人,首先手中要有理,才能為說服教育打下基礎。
有理還得懂理,理在我們手中,我們還要懂得更深的道理,否則不能從根本上說服人,光講大道理不行,它不能包醫(yī)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種具體的思想問題。還要懂得各種各樣的小道理,用大道理管理小道理,把理說清說透,說到對方的心坎上,才能確實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如果我們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恐怕我們的目的很難達到。
三、理利相濟,做到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理利相濟,就是要與人的合理利益相結合。情再多,理再深,如果與自己毫不相干,或是毫無益處,恐怕是很難產(chǎn)生共鳴的。馬克思指出,人們必須有吃、喝、住、穿,人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文化技術、宗教等活動?!叭藗儕^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馬克思還說:“思想工作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做思想工作只會唱高調(diào),說空話,不考慮對方的合理利益和要求,群眾關心的你不說,而你說的群眾又不關心,這種思想工作肯定是徒勞無功的,甚至還會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四、區(qū)別對象,因人而異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說理,應該區(qū)別對象,因人而異,這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規(guī)律的。區(qū)別對象,首先要熟悉對象。一個說理者不熟悉自己的工作對象,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縱有好的愿望,也難以成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對象,必須要深入基層層,多調(diào)查,多研究,與自己工作范圍內(nèi)的人多接觸,多交談,掌握第一手資料。
熟悉對象,區(qū)別對象,作為說理者,關鍵是要研究和掌握不同對象的心理特點。特別從個人興趣、能力、氣質(zhì)、性格等方面入手掌握情況,其中性格是個性的核心。個人是各不相同的,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社會經(jīng)歷不同,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和興趣愛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點。這直接影響、制約著說理的難度和效果。
從長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理利相濟是不能單獨運用的,它必須成為一個鏈條,既務虛又務實,即教育人的思想又關心人的生活,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就能把工作做到職工的心坎兒上,就能很好地除掉工作生活中一些不利于企業(yè)發(fā)展的“障礙物”,從而把員工凝聚到一起,促使團隊精神的形成,產(chǎn)生巨大的企業(yè)合力。
(廊坊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