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電腦已走進了多數(shù)居民的家庭,學校也不例外。CAI系Computer-Assited Instruction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通常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應用電腦制作CAI課件,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新的問題,下面就談談筆者在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自制CAI課件的必要性
計算機技術(shù)應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體計算機集聲音、圖像、模擬等手段于一體,尤其適用于中學生物教學。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是生物教師的好幫手。
二、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發(fā)展,CAI課件制作已經(jīng)不再是計算機專業(yè)人士的專利了,現(xiàn)在的計算機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雙核的水平,操作系統(tǒng)也由過去的DOS發(fā)展到圖形界面的vista,計算機操作不再需要記憶各種煩瑣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用鼠標來進行操作,易學易懂,從幾歲的小孩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很快學會操作電腦了。對中學教師來說電腦操作應該不是難事。那么如何才能制作CAI課件呢?
1. 開發(fā)平臺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制作CAI課件的平臺。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各種平臺的特點各不相同,有些是幻燈式,有些是主頁式。筆者用的是flash,在使用中,筆者覺得flash的界面非常好,操作控制方便,一般學起來較易上手。
2. 其他軟件
圖片處理軟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繪聲繪影等,主要用來處理一些圖片、影像,如圖片大小的改變、美化圖片等潤色處理。音像處理軟件:如CoolEdit,MP3壓縮軟件等,用來加工聲音、音樂、視頻圖像等。
3. 素材收集
要制作CAI課件必須做好各種素材的收集。如圖片、音像、動畫、音樂等素材。收集的途徑有:平時注意從報紙雜志上收集、到音像店去購買、或者在因特網(wǎng)上收集。
4. 腳本設計
設計腳本就是將選定的教學內(nèi)容編寫成思路清晰、內(nèi)容精練、重點難點突出、易于計算機表達的腳本。就像一個編劇一樣,教師要根據(jù)開發(fā)環(huán)境把課的內(nèi)容一步一步地寫出來,例如圖形、文字布局,閃爍、滾動、旋轉(zhuǎn)、切換等技巧的運用等,都要預先設計好。
5. CAI課件的制作
寫好腳本以后,在開發(fā)平臺上實現(xiàn)腳本所寫的內(nèi)容。CAI課件制作完成后,最好能把它打包成能獨立運行的程序,那樣就能方便其他教師的使用了。
三、制作課件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1. 制作CAI課件要符合科學原則
生物的實物圖要清晰易辨,比例要恰當,如果是放大圖,最好有比例尺,以免讓學生誤解。文字用語要符合生物學的要求,不要與教材相背離。同時,做課件不要做得太華麗、花哨。一個過于花哨的課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學習。
2.課件應該簡潔明了
能簡單說明的就不要復雜化。制作出來的課件要具有容易使用、操作方便的特點,只要稍懂電腦,會用鼠標、鍵盤的人,就懂得使用課件。同時,做課件時不要一下子把目標定得太大,范圍可以小一點。筆者覺得應該多做一些小課件(或者可以叫做小插件),如減數(shù)分裂過程、有絲分裂過程、細胞的結(jié)構(gòu)等。小課件做多了,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組合成大課件。所以要有積件思想,可積少成多,積小成大。
3. 資源共享
每個教師所做的課件可能不盡相同,但一本書、一個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畢竟有限,難免存在著重復工作的問題。做一個課件所花的時間是比較多的,動輒要幾十個小時,如果做出的課件用一次就放在一邊,是資源的浪費。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呢?筆者覺得應該提倡資源共享的思想,開放源程序,讓其他人可以從中學習,從中改進,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
4. 建立資料庫
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做出一個好的CAI課件,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工夫,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時要多注意各種資料的收集,并做好分類工作,當要用到時就可以信手拈來,縮短制作課件的時間。
(1.普蘭店市第三十三中學,2.普蘭店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