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激烈的碰撞,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弱小的文學簡單的摩擦,沒有誰愿意指出那個殘酷,也沒有幾個深入了解文學的弱小。為了抓住孤陋的現(xiàn)實,不得不放棄廣闊的文學,這樣的群體有什么資格有什么能力銳文學呢?
1 當今文壇為什么會出現(xiàn)新老兩代作家之爭?
答:因為大家生孩子,孩子會長大,再生孩子,并走向衰老,所以產(chǎn)生新老。因為老的不會自動讓出地盤,至少非常希望自己那套被最大程度繼承,所以與新生代爭,這是大草原上都有的普遍現(xiàn)象。
評:這問題不是當今文壇特有,大概是想問新老作家互相不爽在哪幾,不過提法不準確,擱置。
2 新老兩代作家為何勢不兩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同第一題……啊,不是,確切地說,除了代溝,還有東家不一樣,老作家大多被作協(xié)關照或曾經(jīng)關照或很遲關照。新作家除小郭外暢銷型的似乎都喜歡作協(xié)的規(guī)矩。利益決定陣營。幾乎所有不和諧之處都可以歸結為對立陣營攻擊,或理性攻擊或感性攻擊,總之是攻擊——注意!此乃口水場非戰(zhàn)場,若要完美防御就保持沉默,辯解是出丑行為,或者不停攻擊!攻擊再攻擊!!
評:看來第一題應該直接和第二題合并。
3 如何評價新老兩代作家的是與非,雙方的沖突對中國文壇意味著什么?
答:者作家包括老紅翠老干部老教授老詩人老大叔老大娘,革命文學傷痕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新作家包括退學男失學女下鄉(xiāng)男出國女抄襲男剽竊女發(fā)情男思春女,課桌文學網(wǎng)絡文學下身文學調(diào)情文學穿越文學瞎掰文學。
以上,是非,是是非非,要具體評價可以填滿兩博士論文共十萬字有余,簡短評價……不同的青春同樣的躁動。
沖突意味著,漢字還沒絕種,口水還沒干,思想還沒統(tǒng)一,八成日后還有戲。
評:被市場接收才可能被政府接收,被市場接收不一定被政府接收,看看諾貝爾文學獎就明白,文學設身處地,文學離經(jīng)叛道,文學深入民心,文學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文學沒有力量創(chuàng)造歷史、政治卻有力量借助文學創(chuàng)造歷史。戲劇需要沖突,沖突造就戲劇,文壇前幾年很有戲,最近很沒戲,啥時候再有戲,90后?00后?
新戲的劇本副標題是:韓寒,你和作協(xié)那些老家伙一丘之貉!
4 如何調(diào)和兩者之間的矛盾并讓中國文學的大家庭趨向和諧?
答:不用調(diào)和,時間久了荷爾蒙不夠了皺紋多了手抖了,自然趨向和諧,整個宇宙貌似都在趨向熱寂。
評:此題啥意思?想要中國文學的大家庭完全沒戲嗎?
5 與此相關的其他話題。
答:話題很多很雜,現(xiàn)交給評論。
評:問題很平庸,說實話我們很失望,后果是想多說幾……呃,多說幾段。
新老陣營的說法太過表面。
比如新作家小郭同志雖然抄襲,卻被寬宏大量的作協(xié)原諒,并由王蒙老同志介紹吸收,自從加入作協(xié),更加積極主動發(fā)揮光和熱,辦雜志開比賽,市場化路線外加作協(xié)支持,收入穩(wěn)定增長。
再比如老作家王朔,和大多有過輝煌的文化界人士一樣有了綠卡,和大多有過輝煌的文化界人士一樣還有在本土繼續(xù)燃燒的想法,和大多有過輝煌的文化界人士一樣積極選擇了一位年輕新秀準備拉為新同伴……可惜。王蒙的小郭配合到位,高曉松的曾軼可重裝上陣,王朔相比之下有些失敗,韓寒不冷不熱,新書也不冷不熱。
但是活著的或許還有戲,死了的……王小波,與之相比,你們說的文壇真的能稱為文壇嗎?關注文壇的粉絲們,搖頭嘆息的大哥大姐們,搖頭晃腦的主持編輯們,大家真的喜歡文學嗎?還是更喜歡蹦跳歡呼、看報喝茶、采訪錄音交差了事?
現(xiàn)實是殘酷的,文學是弱小的?,F(xiàn)實是孤陋的,文學是廣闊的。
所謂激烈的碰撞,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弱小的文學間簡單的摩擦,沒有誰愿意指出那個殘酷,也沒有幾個深入了解文學的弱小,為了抓住孤陋的現(xiàn)實,不得不放棄廣闊的文學,這樣的群體有什么資格有什么能力說文學呢?
當今國內(nèi)文壇,如果能稱為文壇的話,不再是沒有電視沒有網(wǎng)絡的那個年代,知識分子們沒有選擇的閱讀的文壇,也不是有深邃思想精準語言的文壇,市場的受眾熱衷的是大頭貼和拉橫幅、歡呼尖叫、嘗新鮮,稍微靠譜一點,這個文壇是在知識分子們不再有多少時間留戀無用文字而忙著絞盡腦汁搶錢的時候,追趕著潮流包裝把自己復合到影視、選秀、新聞、點擊率或者別的什么更直觀更熱血更能維持生計的行業(yè)中去。
文學的作用被那么多更有關感的藝術形式分解替代,寫書賣錢能有多少市場份額呢?與其說是沖突,不如說是各尋出路。
韓寒依靠市場,卻又不那么熱衷市場。市場并沒有更多地看他寫書,而是更多地看他賽車寫博客,順帶買他的書當作十字架表明身份。他的觀點代表了他的利益,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利益。支持他的除了偶像追逐的群體,更多的是看中了他能代言呼聲,這呼聲不是來自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也不是市場炒作,是來自生存權益、生活質(zhì)量、思想自由。反對他的除了嫉妒懷疑,就是不喜歡他說了不該說的話,損害了與他無關的利益鏈。韓寒并沒有比十幾歲的時候更高明老練,卻已諳熟世事,變得更務實和表面了。
這個意義上,韓寒針對的不是什么傳統(tǒng)文壇,而且,傳統(tǒng)文壇已經(jīng)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