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一個作家,一個對世界持有達觀看法,同時又對心靈有細微觀照的人。借著他參加一個教育論壇的空隙,記者在他下榻之處,與劉墉先生進行了一次對話。
一、 “特殊的孩子如同另類的書籍,會更精彩”
記者:您擁有許多的讀者,我們先聊聊您走讀人生狀態(tài)下的讀書生活,想必您的讀書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因為從您的書中,傳遞出生命的很多美好,同時也領會到生活中許多的感悟。
劉墉:我是什么書都讀,或嚴謹?shù)刈x,或散漫地讀。在臺灣的時候,印刷廠有時會拿他們印的別人的書給我看,林林總總,常常也有驚喜!有的時候是課本,有的時候是很冷門的書。翻這些書的時候,依舊有相當大的營養(yǎng)獲得。因為我們平常往往都“吃”一些制式的課本,比如老師介紹的書目。但是印刷廠突然送給我的這些莫名其妙的書,給我特殊營養(yǎng)和啟示,很可能會成為我作品里面跳躍的東西,能夠激發(fā)出我另外一種靈感。同樣的道理在教育當中也有體現(xiàn),制式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就是一個模式,腦袋里產生從天而降的思想很難,反而可能是從農村、從偏遠地區(qū)“蹦”出來的孩子可能更有靈感,更有創(chuàng)造性。這次來北京電視臺做節(jié)目,我所探討的不是我的兒子多么優(yōu)秀,或者我的女兒多么優(yōu)秀,而是探討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夠優(yōu)秀的事情,問題是父母能不能把他的智慧挖掘出來。舉個例子,有一位叫尤涵的,他當年在英國讀書時念到一半就退學,把他爸爸幾乎氣死。我去他家時,只要是他的兒子打來的電話,他爸爸就直接掛斷。我就打電話給尤涵,尤涵說讓我等他電話,15分鐘后他接電話一聽我還在,就不得不與我溝通。還有一次他和我在北京飯店碰面,他一邊和我握手一邊看旁邊的女生,可我會沉下心來等他。因為,我不信我不能夠開導他。后來他成長得很好,又回到英國讀完博士,連他兒子的名字都是我起的。我與他的交往有十幾年了,他還送了很多自己出版的書給我看,他也做了心靈的導師。特殊的孩子如同另類的書籍,人生會更精彩!
二、 “尊重孩子,他的一生會有多次新出發(fā)”
記者:現(xiàn)在的許多父母,在孩子學習路上一路緊逼,好像分分鐘把人生做戰(zhàn)場,好像每天都是決戰(zhàn)。
劉墉:這是需要糾正的!研究顯示,今天的孩子將來可以活到130,我們難道還要以當年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40多歲的觀念來對待嗎?“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老話。十年讀出來的學問在今天夠一輩子用嗎?一生中,可能由于科技變革,一個大公司就會被淘汰,每個人都需要再學習、再出發(fā)。作為中小學生,某科考試沒考好,難道就要否定他嗎?我自己中學的時候常常不及格,但是我母親就不太在乎,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總是在考試的時候有閑來之筆,所以我后來能夠上藝術院校。但是現(xiàn)在的家長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有一次我和幾位教育專家在吃飯,他說:每次他的兒子都考最后一名。我對他特別佩服,因為沒有幾個父母愿意談這個事情。有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說,他的孩子到外面讀書,念了一段自己就退學了。我說,你的兒子或許有一種特別的力量,你想想人家比爾·蓋茨,還有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不就是如此嗎?為什么我們偉大的中國只能接受孩子未來做教授、律師、法官、醫(yī)生呢?這樣其實是不對的,這樣不能成為一個大國的。一個大國是兼收并蓄般寬廣的。我們的父母應該是寬容的,難道必須要讓他們都北大、清華畢業(yè)嗎?所以我就是要跟父母們強調,不要給你孩子過大的壓力,也不要給你自己過大的壓力,人生不是只有這一條路。我們原來總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直讓孩子們學學學,學鋼琴如果學不好,還要被打。來了客人,就讓孩子表演鋼琴,彈奏結束以后孩子就把蓋子一蓋,以后可能幾十年都不會再翻開來。因為他心中想到的只是當初怎么被強迫,怎么被罵。學習音樂、學習美術那些能夠影響他一生的東西,只是因為父母的強迫,使得他一生都失去了美的感覺。我們中國應該讓下一代有更大的思想空間,如果都把孩子都放在一個模子里,就會害了我們的國家?,F(xiàn)在的孩子是被一個龐大的知識壁壘所包圍,這些都是來自于家長、來自于學校、來自于社會方方面面的,都在向一個孩子去說我提供給你有營養(yǎng)的東西,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卻很少考慮對孩子給予尊重。
三、 “心性智慧需要一生體悟”
記者:您的這樣的一份不帶某種地域文化束縛,或者是某種民族疆界的一種人文包容與尊重,其實也是一種健康的心性。
劉墉:我原來只是要超越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財富。但是我的一些觀點能夠產生這么廣大的共鳴,就變成了對許多年輕人甚至是家長的責任。我在臺灣地區(qū)演講,很多人會問我問題。過去我很可能教父母如何讓孩子上哈佛,但是我今天要說不是非要讓孩子進名校。孩子未來的生命很長道路很長,難道不能夠讓他自己計劃自己的生命嗎?所以人要由自己心里面產生學習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成長。如果說被強迫讀了大學、研究生,博士畢業(yè)就再也不讀書,那又是何苦呢?所以我認為讀書不一定要讀很多,有好多的東西可以看,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學習。我到每一個城市都會問當?shù)厝撕芏鄦栴},可是你會發(fā)覺有多少人生活在那個城市里面根本不了解周遭的事物。其實我們周遭很多東西都是美好的,為什么發(fā)現(xiàn)不了呢?因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把他細膩的觀感都磨損掉了。
四、 “影響自己一生的重要書籍”
記者:來自于您的成長過程,可能會有幾大類的書籍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相伴,回首起來,依舊有心靈喜悅與感動,我們來聊聊這方面吧。
劉墉:當然了,有兩本書影響了我的一生。年輕時看到了德國大哲學家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杰作,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中一道光耀的奇異彩虹。它里面講的人是一根繩索,在超人與禽獸之間,那是危險的前景,危險的回顧,危險的戰(zhàn)栗,下邊是無底的深淵,也就是駱駝、獅子和嬰兒的境界。這個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后來我想是不是人一定要經過駱駝、獅子和嬰兒呢?是不是可以根本不用經過駱駝,直接就到達嬰兒,一下子就悟了。是不是因為我們年輕,就應該好好經歷這個駱駝的艱苦,也因為經過了這個艱苦,有一天我們闖出來了,就像獅子一樣馳騁,施展我們的抱負,當我們的將來年華流逝的時候,我們能夠返璞歸真達到嬰兒的境界。后來我讀到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后來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眾里尋他千百度。實際上講的是同樣的事,這些組合起來就成為了我后來超越自己的觀念,所以后來的“超越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肯定自己”,就是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特點,創(chuàng)造我個人的風格。每個人都不等于別人,要肯定自己是天地當中不可或缺的,如果說有你沒你都沒有什么關系,那你的存在有什么價值呢?所以這些東西都是我從初中讀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從高中讀的《人間詞話》所感就開始醞釀起來的,成為影響自己一生的重要書籍。
五、 “愛是最讓你震撼讓你感動的力量”
記者:能否像畫卷似的給我們描述一下您的走讀人生,或者是與讀者交流的故事。
劉墉:我是一個很堅持的人。我簽名的時候人很多,我就會堅持每個人只簽一本,絕不多簽字。但是有一次我破例了,一個媽媽拿了兩本書給我,她說一個是親生女兒,一個是前妻的女兒,她是后媽,“我到底把這本書給誰?”我破了例,但是我覺得我這次破例應該。還有一次簽名,來了一個中年的女士,她和我握手時說是我的粉絲,我握到她幾乎覺得握到了一根枯柴,她是一個非常瘦削的女人。然后她轉身指了指后面說:你看看,這兩個是我兒子。我一看像半截寶塔一樣健壯的孩子,我覺得這個媽媽是多么偉大啊。我常常注意這些帶孩子的媽媽,她們的手腕是那么那么細,但是我覺得這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母愛。所以現(xiàn)在我每次看到一個瘦削的媽媽,我就會想到那一幕。我曾經到過云南的很多地方,甚至整夜在高麗貢山奔馳。有一個孩子說:劉墉老師,我已經被錄取到北京的大學,我馬上要離開這片山了,真正回家的機會恐怕不多。我說,你為什么不利用暑假的時間多和媽媽爸爸一起聚聚呢?然后把你的愛告訴他們,你應該好好說啊。他說:我說不出來,我也沒有辦法在家里面呆著,因為看到他們就讓我的腳步沉重,我再也走不出去了。有的時候,簡簡單單的語言當中,會讓你震撼,讓你感動。
記者:是的??赡苣哌^了生命這樣一個歲月,可能來自于您這樣的生命閱讀,可能那種宏大的東西您可能處之泰然,來自樸素的、心靈的東西會感受巨大的震撼。
劉墉:實際上最大的力量都來自于愛。因為我們有了愛才能愛別人,一切一切都是那小小的愛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