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的教學內容選自浙教版《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三章第三節(jié)《圖片素材》,主要知識點為圖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圖層)和靜態(tài)圖像的基本處理。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欣賞過用Photoshop處理過的圖像,對Photoshop有較高的興趣,但只有極個別學生接觸過相關的Photoshop軟件。考慮到“圖層”概念的重要性,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將“組合水果娃娃”實例中對于圖層的操作設計為一個小任務,引導學生在完成小任務的基礎上,以逆向思維探究水果娃娃“五官素材的采集和整體形象組合”的基本操作。為了能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我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供了設計“七巧板拼圖”和“校園宣傳海報”的課堂練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理解圖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圖層),能獨立完成對靜態(tài)圖像的基本處理。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探究與小組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方法,學會在理解和應用知識的基礎上,掌握Photoshop圖形處理的相關知識,訓練并形成圖形處理技能。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創(chuàng)作的樂趣,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增強設計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圖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圖層),能完成對靜態(tài)圖像的基本處理。
難點:使學生理解“圖層”的概念,掌握對圖層的相應操作。
難點突破:讓學生通過對圖層的理解和操作完成教師設計的小任務。
三、教學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 提升理念
師生共同欣賞Photoshop處理過的有創(chuàng)意的照片(如圖1)。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看完圖像,大部分學生已經忍不住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學習使用Photoshop了。教師及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想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設計這個問題,起因于之前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在學完基本操作之后,自認為應付會考已綽綽有余,就開始在課堂上無所事事,或者想方設法玩游戲,卻沒有設計原創(chuàng)作品的意識和行動。筆者認為其癥結在于,學生沒有真正意識到Photoshop的技術價值和學習Photoshop的目的。因此,本節(jié)課中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Photoshop的目的。
學生提出了各種觀點,教師進行總結,并提煉出兩個要求:一是掌握圖像處理的基本技術,二是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 自主學習 探究新知
教師展示一個已經做了一半的“水果娃娃”圖片(如圖2),并展示圖片中各種素材所在的圖層。
教師用鼠標右鍵單擊圖片標題欄,引導學生觀察此圖的分辨率與像素(單位面積的像素點數是圖像的分辨率;位圖是由一個個像素按照矩陣形式緊密排列組成,像素是位圖圖像屬性的基本單位),提出對圖層進行操作的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教師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1)共有幾個圖層?
(2)如何把水果娃娃五官中的鼻子放對位置?
(3)如何把左耳朵放在頭的后面?
(4)如何刪除水果娃娃臉上的雀斑?
(5)如何添加水果娃娃的右耳朵?
這幾個問題基本包含了與圖層相關的全部基本操作技能,分別為認識圖層、快速激活圖層,移動圖層、切換圖層的上下順序、刪除相應圖層和復制相應的圖層。任務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連平時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也非常認真地參與到學習中。當學生完成了任務后,都感覺到用Photoshop處理圖片非常有趣,并很有成就感。
3 階梯教學 小組互助
學生情緒已經高漲了起來。教師適時提出問題:素材是如何來的?是如何組合成娃娃的?給你素材,你能組合嗎?
學生回答:只會操作圖層,其他的(如選取、復制、粘貼等概念)都沒有學過。
教師告知學生素材和完整水果娃娃圖片的路徑,并對Photoshop工具箱里的基本工具(選取、移動、套索、魔棒)進行了簡單介紹。要求學生按照以下步驟獨立完成“水果娃娃”的制作。
第一步:新建一個圖像大小與“end01.psd”相同的文件。
第二步:用橢圓選框工具選出水果娃娃頭、眼睛、眼珠和嘴巴,用移動工具組合好基本的五官。(要求能理解當前操作圖像和當前操作圖層。)
第三步:用磁性套索工具選取出其他不規(guī)則的部位。
第四步:用“自由變換”和“變換”功能擺正其他五官。
第五步:進行操作反思—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辦法?哪些選取操作可以用魔棒簡單實現?你使用的是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嗎?
教師把這些操作要求投影在屏幕上。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基礎稍差的學生可以在操作遇到困難后,看教師的演示。
當小組(4人一組)中有一位學生完成了課堂練習之后,教師邀請已完成練習的學生上來演示,并對其演示的操作方法進行點評,總結出最簡便、最快捷的方法。之后,展開小組互助學習。
4 分層作業(yè) 施展個性
除了課堂練習之外,教師還設計了分層作業(yè)。已經完成了“水果娃娃”制作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完成“七巧板拼圖”,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設計并自由創(chuàng)作一幅“校園宣傳畫”的作品。
七巧板幾乎是每個“90后”孩子都玩過的游戲,也是他們都看過的節(jié)目。設計這個分層作業(yè)(如圖3)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用計算機拼圖的樂趣,同時增強對圖層操作的熟練程度。
校園海報是學生都很熟悉的校園文化。在我們學校,各種社團在每年10月份都會面向全校學生納新,很多社團納新的海報都是用電腦設計完成后噴繪的。在本課,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是“清風漫語動漫社”納新海報的素材,并給出一個已經做好的校園海報作品供學生欣賞。
點評
在描述自己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時,一些教師經常會對“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產生誤解,以為“過程與方法”講的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這是錯誤的。
在這篇案例中,蔣老師在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的基礎上,牢牢把握住“促進學生發(fā)展”這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在“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方法,學會在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基礎上,掌握Photoshop圖形處理的相關知識、訓練并形成技能”。在這里,“過程”講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利用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處理圖片的過程;“方法”講的是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通過實踐學習這三種學習方法。
蔣老師對于“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這些描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際操作練習),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與培養(yǎng);突出了Photoshop圖形處理教學的實踐性和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是完全符合課程改革“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核心思想的?!斑^程與方法”目標的確立,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主體的實踐性,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有了明確的方向。這點可以從教學過程中層次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鮮明地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