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人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了一篇名為“大齡剩女的面相及化解法”的帖子,總結(jié)出四大類“大齡剩女”的面相,并逐個分析了她們嫁不出去的原因。真如這篇文章所言,“嫁不出去”和長相有關(guān)嗎?
嚇人的貼子:四大面相使你嫁不出去
“單身終老是人生的一種缺陷,絕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晚年會獨自度過。但是,雖然知道姻緣好壞,一半是天意安排,一半是性格使然,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單身終老的面相時,就要及早留意。帖子的開頭,發(fā)帖人為剩女的命運感慨,并引出了面相之說。接下來,則開始具體解釋:
面相一:耳小、耳反、耳無垂珠。這種人聰明,好勝,反叛性強,在愛情上不愿付出,只望收成,牙尖嘴利。
面相二:額高而突。額高的女性思想早熟,容易胡思亂想,自尋煩惱。在愛情方面每每喜歡比較,老是覺得人家男友如何好,自己男友如何不及。
面相三:鼻梁斷,橫紋破。鼻梁有明顯凹痕為之斷,有明顯線紋為之破。鼻梁有缺陷者,主體質(zhì)差,意志力弱,易有外傷。
面相四:鼻子長。鼻子太長者高傲、敏感,自我而缺乏包容性,凡事猶豫不決,在愛情上往往因過多的考慮而錯失良機,因而抱獨身主義。
在網(wǎng)上搜索一下,該帖的轉(zhuǎn)載率頗高,新浪、搜狐及貼吧都有涉及。
專家駁斥:剩女面相是無稽之談
真如這篇文章所言,“嫁不出去”和長相有關(guān)嗎?對此,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陳煥然博士做出了堅決的批駁。
陳博士表示,我們所謂的“面相”,也就是長相,70%以上都跟DNA有關(guān)。長相另外的20%~30%則是由后天的生活習慣決定的?!岸?、耳反、無耳垂”,在今天并不能稱為生理缺陷,相反目前很多時尚的“新新人類”還要刻意通過整形手術(shù),將自己的耳朵改造成“無耳垂、無耳棱”的另類“外星耳”,難道她們會集體變成“大齡剩女”嗎?
此外,額頭的高低是由額骨決定的。如果真有所謂的“剩女面相”,那豈不是很多西方人都嫁不出去?況且時下正在流行“大奔頭”美女,安吉利娜·朱莉、金泰熙、林志玲等明星的炙手可熱,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鼻梁有明顯凹斷的,大都是由外傷引起,也就意味著并非是先天而成?!懊嫦唷敝f,顯然牽強。“鼻梁處有明顯線紋”,恰恰是美女笑起來的最大特征。比如當紅組合“Twins”里的阿Sa和阿嬌,都是一笑起來鼻子上就布滿很多細細小小的紋路,非??蓯邸?/p>
陳博士表示,“眉毛”的長短,還經(jīng)常和后天的修剪習慣有關(guān)。至于“鼻太長”的說法,就更不適宜中國人的實際情況了。中國的女孩,鼻子不好看的原因大部分是“過于短小”,那么又何來“鼻太長”?
相由心生:誰都可能成為萬人迷
陳煥然表示,之所以上述的四種面相會與“大齡剩女”聯(lián)系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它所依托的五官特質(zhì)傳遞給外界一種并不寬容的錯誤信息。例如,額頭高的女人經(jīng)常給人一種過分獨立主觀的感覺,而直直的鼻梁又容易使人顯得高傲和挑剔。正是這種對于五官的死板認知,才造成了生就此類面相的人不容易得到交友機會,而錯失了擇偶良機。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齡剩女面相”的問世很值得大眾檢討一下自身的審美標準和審美情趣。
中國的很多算命術(shù)士,經(jīng)常把“面相”和“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有所謂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說法。陳煥然認為,“面相”決定“命運”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恰恰卻是“命運”在塑造“面相”。
除去先天遺傳的成分,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教育背景、所處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性格特質(zhì),都會使人形成不盡相同的“面相”,“相由心生”在心理學上早已達成共識,良好的五官感覺其實是一種健康心態(tài)的寫照。因此一個人的面相并非永久不變,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變成“萬人迷”。
釋放情緒:壓力過大陷入“心理死角”
為什么會有此類荒謬的帖子誕生?心理學專家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疑病癥”,它是壓力作用下緊張情緒的一種畸形釋放表現(xiàn)。
嫁不出去,就懷疑面相不好;心情一低落就擔心是“抑郁癥”,怕要自殺:又氣又恨不能平靜的時候就懷疑自己得了“狂躁癥”,可能然害社會;不喜歡讀書就歸結(jié)為“鬩讀障礙”;算錯報銷單就自卑是“數(shù)字恐懼癥”……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白領喜歡用心理學來分析自己的日常行為,但是對這門科學的一知半解,使他們習慣將一切負面情緒上綱上線,定義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療。這都是“心理疑病癥”的表現(xiàn)。
除了上述生理原因之外,“心理疑病癥”的患者大多在競爭壓力過大的生存空間里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識強烈,凡事苛求完美。因為殘酷的現(xiàn)實往往不夠“完美”,所以內(nèi)心會抱有某種“逃避現(xiàn)實”的渴望和沖動。故而在遭遇挫折和失敗時,不能很客觀地面對現(xiàn)實,而是盲目借助和迷信所謂的“心理學”,給自己的負面情緒亂貼標簽,從而以“病人”的姿態(tài)或者“天生命定”的理論出現(xiàn),期望可以博取同情,逃避責任。這種臆想出來的“心理疾病”雖然是“莫須有”,但危害同樣很大。為人處事應當客觀從容,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否則可能會導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