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對一個女友談起我要一個人去歐洲的旅行計劃,她生氣地說:“你怎么一點責(zé)任也不懂,怎么就沒想帶著我一起去?”
事實上,我在等待她做出一點實琢行動,表示她有一點“責(zé)任是相互的”這一種觀念。她可預(yù)先看一看歐洲地圖,計劃一下合適的路線及費用,還可以攢一點錢,或是想方設(shè)法去做一點與此相關(guān)的事情,不用她說,我也會提出一起去,但我卻沒有看到她為此做過一點努力或嘗試,我甚至懷疑她對去歐洲有無興趣。她只是要求我對她盡責(zé),事實上,那是女人試圖通過愛來表現(xiàn)出的一點人性里的控制欲,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希望找到一個愛她的男人后,讓那男人去做到,這想法很可憐。
有一句女性聽來備覺響亮的口號可以概括這一類想法,叫做“男人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實際上,運用一點邏輯就知這想法問題很大,女人最終征服的仍是男人,而不是世界。我們都知道,世界遠比一個男人精彩得多,不幸的是,女人若不是親自征服世界,她也很難享受到征服世界的過程。她最多會李受結(jié)果,而上臺領(lǐng)過獎的人都知道,最好的事情已經(jīng)在臺下發(fā)生過了。臺上只是一個總結(jié)性發(fā)言而已,它相當(dāng)于一句話后面的那個句號,我不認為那里面有多大的享受,甚至覺得有點多余。
每當(dāng)我拒絕姑娘們的這一類建議或要求時,她們都會氣’睫地說我不愛她。呵呵,我當(dāng)然愛她,只是不喜歡她那一類建議與要求,我拒絕她是在提醒她,她的要求不合理,委婉地指出這一點,正是表示我對她的尊重。其實我理解那姑娘的想法,她因能力有限,所以特別地重視那一顆全心全意愛她的心,她覺得,有了那顆心,別人就理應(yīng)為她做所能做的一切,因她覺得若是換成她自己,她也會那么去做。
她高估了自己的愛心,事實上,她與我一樣,并不會為我去做一件她不想做的事情,更不用說一切。
就像我認為她應(yīng)當(dāng)做成某事卻沒有做成一樣,多數(shù)時候,“換位思考”與“以己度人”很難分清。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我們只寧愿相信對我們有利的那一種換位思考,雖然事實總是提醒我們,我們的想法有問題。
愛心方面,我以為,擁有一顆百分百愛別人的心,必伴隨有百分百愛別人的能力與實際舉動,不然那顆心就很值得懷疑。那些沒有愛的能力而只有一顆愛心的人,非要到吃盡辛苦,獲得那能力的時候,才能理解我說的話,而一個人若要獲得能力,非得對自己狠一點才能辦到。
不幸的是,據(jù)我多年觀察,那些能力弱的人恰恰是對自己很好的人,他們只是對別人有點狠。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勞動最累,而別人勞動很輕松。從來沒想過自己也去試一試那種輕松,最終,他們只有很好的想法,卻無實現(xiàn)想法的執(zhí)行力,而他們的想法往往是空中樓閣,總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上,最初是對父母,然后是情人,接著是對婚姻中的伴侶,最后是對孩子。他們中運氣不好的,就會產(chǎn)生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別人都不好之類的悲觀想法。他們完全忘記了,其實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對別人盡一分責(zé),才有機會贏來別人對你盡責(zé)的機會。不然,別說是計較那回來的責(zé)任是一分還是五分,你多半連別人對你盡責(zé)的機會都贏不到——他們的哀鳴在我聽起來有點剌耳,我很能同情,卻不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