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幾年記者的孫春龍,今年32歲,是山西人,現(xiàn)在是《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幾個多月前的那段經歷,至今讓他記憶猶新: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婁煩縣發(fā)生山體滑坡,造成人員傷亡,已經確定有9人死亡。孫春龍看到這個報道,第一反應就是其中會不會存在著瞞報,他又搜索了相關媒體的報道,有關這個事故報道的死亡人數(shù)都限在十以內這個數(shù),似乎統(tǒng)一了口徑。而當他打開網上“婁煩吧”,里面所有網友一致認為死亡人數(shù)有隱瞞,他又通過在山西的朋友了解此事,得到的也是肯定的說法。職業(yè)的敏感和責任心,讓他感覺到了這里面問題的嚴重性,于是,他通過各種渠道對這起事故進行了多方認真打探,所有的渠道反饋的信息都是:死亡人數(shù)最少在百人以上。
百人以上,那就是重大事故。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也為了探究真相,他立即動身,只身深入婁煩縣調查情況。采訪的過程比想象的要艱難得多,首先是當?shù)卣畬τ浾卟扇×藝啦榈拇胧?,到事故現(xiàn)場的路上,也有三道關卡進行盤查,他只能繞遠路,繞過關卡,小心翼翼地摸進礦區(qū)現(xiàn)場,然后進行暗訪。如果泄露出了自己的記者身份,他將會被“請4”出婁煩的。為了不暴露身份,他乘客運班車時,不得不在距離當?shù)貦z查站還有數(shù)百米的時候,就提前下車,然后繞小路步行進入婁煩城。為了采訪方便,他沒有選擇住旅店,仍怕暴露身份,思來想去,不得不把自己喬裝成一個普通工人,找了一個工地臨時住下。
他經過多番努力,找到一位現(xiàn)場目擊者,目擊者向他講述,坍塌事故發(fā)生的時候正值深夜,遇難者除了山腳下的村民外,還有那些上山撿礦石的外地人。晚上撿礦石的人都戴著礦燈,說到死亡人數(shù)時,目擊者只說了一句話:滿山的燈,一下子都滅了。
接著,他來到當?shù)氐囊恍┵e館,因為事故剛發(fā)生不久,從外地趕來的親屬還都住在賓館里。當他表明自己的記者身份時,很多家屬只是失聲痛哭,他們并不信任孫春龍。因為有很多記者也都到婁煩來采訪過此事,但后來都沒有發(fā)表報道。要想取得受難家屬的信任,他不得不向他們承諾盡最大的努力來披露此事。就這樣,才有了數(shù)十名家屬把遇難親人的名單寫出來,他很快就整理出了一個41人的死亡名單。為了核實這份名單,他和自己的同事王曉還按照名單,一個個打電話到所在的村子里去問,最終確認了這份名單準確無誤。
2008年8月20日,孫春龍在自己所供職的媒體上發(fā)表了《婁煩:被拖延的真相》,指出婁煩事故中存在瞞報謊報行為,隨后他的這篇文章被多家網站轉載。然而,讓他吃驚的是第二天早晨起來,他發(fā)現(xiàn)所有轉載該文章的頁面,均無法打開或者打開后直接跳轉到了首頁。
這樣的遭遇,讓孫春龍很郁悶。難道就這樣放棄嗎?孫春龍忘不了遇難家屬們眼巴巴地看著他,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們的情景,他越來越感覺到如果不披露這件事情,就是他的失職。
2008年的中秋夜,孫春龍心潮難平,他是記者,自己需要的就是進行如實的報道。他連夜奮筆疾書,寫出了《致山西省代省長王君的一封信》,并把它貼到了自己的博客上。這封信隨后被大量轉載,最后驚動了溫家寶總理。2008年9月17日,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方面進行核查。10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山西婁煩尖山鐵礦“8·1”事故調查組成立。
孫春龍聽到這個消息后很高興,因為這一起最初被當?shù)囟ㄐ詾樽匀粸暮Φ氖鹿?,終于被還原為一起重大責任事故。
2008年11月26日,孫春龍被推薦為“2008感動中國人物”的候選人。面對眾多網民的支持。孫春龍說:“這一次,我沒有放棄,這也是我作為一個記者應有的責任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