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摘要]目的 探討外傷性虹膜根部斷離顯微鏡下治療方法并觀察其治療效果。方法 對38例虹膜根部斷離患者用10-0尼龍線顯微縫合于角膜緣后界。結果 術后矯正視力0.02-0.1者9例,0.2-0.4者13例,≥0.5者16例,修復后瞳孔接近正常者28例,占73.7%。結論 應用顯微縫合術能起到改善瞳孔外觀,消除復視,恢復最佳視力的作用。
[關健詞]眼外傷;虹膜根部斷離;顯微縫合術
[中圖分類號]R6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650(2009)10-066-01
由于外力打擊作用于眼球而造成的擠壓常導致虹膜根部相對薄弱處在睫狀體相連處發(fā)生斷離,在眼外傷中多常見[1],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38例38眼虹膜根部斷離患者,在顯微鏡下手術修復縫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38眼中,男29例,女9例,年齡5-60歲,平均32歲,眼球穿通傷11例,眼挫傷27例。
1.2 術前視力
手動5眼,眼前指數(shù)16眼,0.02-0.5者17眼。
1.3 虹膜情況
斷離范圍1/2象限7例,大于1/2象限10例,大于1/3象限21例,斷離部位:顳上方9例,顳下方13例,鼻上方6例,鼻下方10例。瞳孔形態(tài):不規(guī)則瞳孔16例,D形瞳孔8例,斜圓形瞳孔14例。
1.4 手術方法
行球后或結膜下麻醉,小兒行氣管插管全麻,38例手術均在顯微鏡下操作,術前依據(jù)癥狀可給予20%甘露醇靜滴以降低眼內壓。閉合性虹膜根部斷離先在斷離處做以穹窿部為基底的球結膜瓣,再做角膜緣切口,切口長度大于虹膜斷離范圍。開放性傷口有虹膜嵌頓者用稀釋慶大霉素液沖洗虹膜表面機化物后還納回前房,前房內注入足量粘彈劑,用無齒鑷夾住斷離的虹膜根部,將其拉出至切口外,用一根10-0雙針尼龍線兩針分別均穿過虹膜根部,將虹膜送回前房,兩針均從傷口下面前房角位置穿出于角膜后界位置,然后打結。亦可將穿出的兩針再穿至角膜緣切口后唇中央,將線結埋于切口間。如斷離范圍較廣,可再用同法縫合1-2針,用虹膜恢復器整復虹膜至瞳孔恢復或基本恢復正常形態(tài)。對有晶狀體脫位者,先縫合好虹膜后視晶狀體脫位方位再擴大切口做晶狀體囊內摘除,對伴有角鞏膜裂傷和外傷者,在原切口或擴大延伸傷口后應用聯(lián)合手術。術后應用平衡液置換出粘彈劑,前房內可注入平衡液或少許消毒空氣,以預防角膜內皮與虹膜粘連。
2 結果
2.1 視力
術后矯正視力0.02-0.1者9例,0.2-0.4者13例,≥0.5者16例。
2.2 瞳孔
修復后瞳孔接近正常者28例,占73.7%。3例因虹膜缺損致瞳孔部分偏離視軸線。
2.3 并發(fā)癥
術中前房出血3例,因縫合虹膜過度牽拉或縫合針刺中血管所致,及時行前房沖洗,術后應用止血藥物后無后遺癥。術后6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癥反應,全身及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后消退。
3 討論
外傷性虹膜根部斷離是眼科常見的眼外傷,顯微虹膜根部斷離修復術是難度較高,要求十分精細的手術[2],要使手術成功,必須要有嫻熟的顯微手術技巧。
在顯微鏡下行虹膜離斷修復復位,使術中有了更清晰的視野和景深,以便各解剖層次有立體感,為視功能的恢復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術中粘彈劑的應用保持了前房空間,對角膜內皮、晶狀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對合并癥應用粘彈劑后做聯(lián)合手術可起到止血及軟器械的作用,同時也防止玻璃體脫出的危險[3]。術中進入前房操作要防止損傷角膜內皮及虹膜撕裂,對虹膜根部斷離的修補時進針的部位要立求準確,避免損傷睫狀體而引起出血。
38例病例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大部分合并癥者修復了瞳孔形態(tài),建立了雙眼單視功能,改善了光學通道。這些手術的成功關健在于術者有嫻熟的手術技巧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顯微鏡以及粘彈劑的使用和合并癥Ⅰ期正確的處理,在基層醫(yī)院有顯微手術設備的醫(yī)院完全能進行此項手術,使更多虹膜根部斷離患者恢復視功能。
參考文獻:
[1] 何守志.眼科顯微手術.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380-382.
[2] 柯根杰,劉廣迪.虹膜根部斷離的修復方法.中國實用眼科雜志,1995,13:292-293.
[3] 王作先,吳雅穎,等.虹膜損傷修復并人工晶狀體植入在基層的應用.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2,3:291-292.
(收稿日期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