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正
同學們寫日記,一般都是一則寫一人、一事、一景或一物,這樣常常會覺得“沒有內(nèi)容寫”,久而久之就會對寫日記厭煩起來。學習寫“跟蹤日記”,可以連續(xù)幾天跟蹤著寫一個材料,還能激發(fā)寫日記的興趣,并能增進對所“跟蹤”事物的了解,從而學習到有關(guān)方面的知識。
“跟蹤日記”,就是對在日常生活中能經(jīng)常看到的人、事、景、物等,一天天跟蹤著記的日記,或者說是針對一個內(nèi)容(材料),接連不斷或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一組日記。
寫“跟蹤日記”要注意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選擇日記材料
并不是任何材料都可以寫成“跟蹤日記”。能經(jīng)常接觸和觀察到,會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才適合選為寫“跟蹤日記”的材料。例如人物有: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鄰居、朋友等;事情有:媽媽洗碗,爺爺養(yǎng)鳥,奶奶養(yǎng)花,某老師講課等;景物有:校園的景色,路邊的梧桐樹等等。
二、寫成跟蹤日記
“跟蹤日記”關(guān)鍵在于“跟蹤”,就是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同一處景,進行跟蹤觀察。例如寫爸爸,可以集中一段時間,天天觀察爸爸,把爸爸在不同場合的神態(tài)、行為、語言等如實地記錄下來;寫爺爺,可以有意識地分別寫出爺爺早晨喂鳥、傍晚喂鳥、高興時喂鳥、不高興時喂鳥、鳥有病時喂鳥等等不同情況下“喂鳥”的情形;寫校園的景色,可以寫校園的早晨、中午、傍晚、晴天、雨天,甚至一年四季景物變化的“跟蹤日記”。
三、整理組合成篇
學會了寫“跟蹤日記”,還應該學會把它們整理、組合成篇。例如:可以把寫一個人的若干則“跟蹤日記”,組成一篇較全面、完整的習作。下面是一個同學寫的一組(選3則)關(guān)于養(yǎng)蜂的跟蹤日記:
6月2日星期日晴
上午,爸爸帶我去村口一棵桃樹下收蜜蜂。蜜蜂停在一人多高的樹枝上,結(jié)成了一個比籃球還大的蜂團。爸爸用小掃帚慢慢地把蜜蜂趕入蜂箱,搬回家,放在院子里。聽爸爸說,蜜蜂很勤勞。從明天開始,我要對它們進行跟蹤觀察,寫跟蹤觀察日記。
小作者把和爸爸收蜜蜂的事寫成了第一則日記,是“跟蹤日記”的開始,接著就跟蹤著記后來有關(guān)養(yǎng)蜂的事。
6月3日星期一晴
今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就聽見蜜蜂的“嗡嗡”聲了,我起來一看,它們在蜂箱口飛來飛去。爸爸告訴我,那是蜜蜂在熟悉環(huán)境呢。我發(fā)現(xiàn)有的蜜蜂腿上已經(jīng)有黃黃的花粉了——蜜蜂真勤勞啊!爸爸又告訴我,下個星期日要進行第一次查蜂,我可不能錯過觀察蜂箱內(nèi)部情況的機會啊!
第二則日記的結(jié)尾,小作者又交代了下次要觀察的內(nèi)容,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體現(xiàn)出了“跟蹤”的特點。
6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第一次看爸爸開箱檢查蜂群。箱里面的蜂群,聚成一團,看不見巢。直到爸爸把它們一框一框地提出來,才看得見那雪白的非常整齊的蜂巢。從上往下,分別裝的是透明的蜂蜜,黃黃的花粉,蠕動著的幼蟲。爸爸還把蜂王指給我看,它比一般的蜜蜂更大,更長,在蜂巢上慢慢地爬著,有許多蜜蜂圍著它轉(zhuǎn)……蜜蜂這個大家庭是多么的有紀律啊!爸爸告訴我,下個月就可以采蜜了,我還要繼續(xù)“跟蹤”下去!
第三則日記寫看爸爸查蜂觀察到的內(nèi)容,又把下次要跟蹤記的目標預示出來……后來,小作者還寫了第4則日記,寫觀察爸爸采蜂蜜。之后小作者把4則日記整理成一篇作文《我喜歡勤勞的蜜蜂》。由此可見,寫“跟蹤日記”,可以提高觀察能力,積累作文材料,寫出更好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