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靖
通過對河北體院89名男生進行了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抽樣調查,觀察和教學實踐,證明對學生自我鍛煉的培養(yǎng),應貫穿到整個體育教育中去。通過多種體育手段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個性均得到,在自覺主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過程。
一、方法
如何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我?guī)е鴮W生自我鍛煉情況調查表,對89名男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從六個方面了解學生對自我鍛煉的認識和自我鍛煉的情況調查。
二、結果與討論
從回收的89份調查表中得知,學生中認為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的73人,占82%;現在每天鍛煉是已成習慣,l8人,占20%,不是58人,占65%;鍛煉中最喜愛的項目,球類58分,占65%,健身健美21人,占23%,影響堅持鍛煉原因,課程負擔太重36,占40%,場地設備差44人,占49%;其它l0%。從上述調查結果發(fā)現,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還是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與具體行動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只有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將認識轉化為鍛煉身體的動力。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習慣,并作為重點貫穿到體育教學中去。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術的教學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體育多種手段,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習慣,我們有以下幾點做法。
1、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注意及時消除避免學生運動厭倦心理。
教學手段的新穎,可以提高學生的興奮性和直接興趣,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學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學生對中長跑普遍存在“害伯”的心理。除運動項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們過去練習中,由于不得法,如運動強度密度不適合他們的身體負荷。結果產生了害怕的心理,當提起中長跑就馬上產生了怕的條件反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中長跑教學中,首先向學生介紹耐力的一般常識,重點介紹“極點”的出現及克服的方法,使學生心理上有準備,并懂得“極點”的出現原因及克服方法,從而有意識的調節(jié)呼吸和跑速,樹立信心。練習中我們又采用走跑交替練習、追逐練習,并采用“假信息反饋法”,分段計時練習,如跑一千米以上距離時,采用每跑一圈報一次時,第一圈用其實成績,第二圈采用少報l一2秒、第三圈又少報2—3秒…。并且一邊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信心大增,跑完后雖然疲勞,而感到成績有進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奮性,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有助于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家都很強調學習興趣,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養(yǎng),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只有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在!擇鍛煉項目時也存在一定的興趣差異,而這種個別差異往往又決定著知覺和!擇性。學生會把不感興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覺的對象之外,而集中感興趣的事情。我們除了搞好傳統(tǒng)的田徑、球類、體操之外,近二年還新開了一些在我校還比較年青的項目,網球、健身健美中心等。投入一定的較先進的設備器材,學生對這些項目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并對此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時配合各種宣傳欄、廣播站、印發(fā)鍛煉知識資料,使學生通過課外讀物又獲得一些鍛煉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的來源。學生通過宣傳、實踐活動感到體育鍛煉對自己身體有益。對工作、學習有益而產生了興趣愛好,并且變成自覺行動。
3、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增加實踐鍛煉機會、促進自我鍛煉習慣的形成。
學生的體育鍛煉也受一定動機的影響。動機是推動學生課余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這種動力是和教育對學生客觀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學生上課時,一些學生渴望上一些韻律操的課,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師滿堂灌,希望自己多實踐,對不合口味的課,不愿付出艱辛的勞動,只求得過且過,因此,我們針對體育課實踐性很強,必須多練的特點,我們采用了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促使學生加強鍛煉,培養(yǎng)學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例如,可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做準備活動,起先不限制什么,而后自行設計,互換進行實習,提倡學生之間的體育交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在課外由任課老師與授課班學生訂出每周具體輔導時間,學生到時自覺出來鍛煉,老師進行輔導,解答練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安排一些小型比賽讓學生自己擔任裁判,讓學生從中得到鍛煉。對于少數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中未能解決的技術動作,在課外活動輔導中得到了提高,大大增強了學生自我鍛煉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