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兆友
l實施情感教育的作用與意義
情感分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兩種。當外界事物滿足了人的需要時,就會引起人們對它的興趣,產生積極情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當學生與教師在課上產生友善、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情感體驗時,學生就容易接受教師的各項安排,形成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這種情感的產生,不僅能提高學生完成動作時的協調性和判斷準確性,而且還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阻力的信心,提高課上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師生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效應,產生驅動感,激發(fā)起教與學的熱情,共同努力去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情感因素的運用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2運用情感教育的途徑與時機
2.1指導練習時
對順利完成動作的學生,要用贊美的語言和表情來加以肯定,同時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榮譽感、自尊心和上進心,使之獲得愉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去完成教學任務。對于種種原因暫時沒有完成動作的學生,要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動作,找出錯誤原因及改進方法,用肯定的語言和表情對他們進行鼓勵,使之充滿信心,產生肯定情感,達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思想境界。
2.2宣布授課內容時
在宣布授課內容時,教師要講明教材內容的作用,提前誘導學生,使他們對所學項目產生相應的情感。比如,在長跑教學時,教師應向學生講明,安排此教學內容的目的并非想讓學生把運動成績提高到如何高的程度,主要是通過這一過程,鍛煉意志品質,培養(yǎng)吃苦能力和承受困難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同學們學習、工作和立足社會的必備因素。這樣就可引導他們對長跑練習產生積極的情感,使之從中得到堅韌不撥的情感體驗。
2.3講解示范時
情感的基礎是需要,需要影響人的態(tài)度,而態(tài)度則支配其行為。如果教師在不違背教學原則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學生的需要,與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將對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課上教師與學生同練,練習失敗后和學生一起總結經驗;夏天上課講解示范時,讓學生站在陰涼處,自己站在陽光下等等。這種忘我的精神風貌和人格力量,必將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尊敬感。這種精神感召力能驅使學生聽從教導,加深學生對教師的感情,為組織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4出現違紀情況時
體育教學多數是在室外進行,外界的環(huán)境較為復雜,學生的注意力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于表現出來的自然本能和利己主義思想與行為,不應采用簡單粗暴的措施于以“消滅”,當學生出現錯誤后,首先想到的是被老師批評,此時如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學生加以疏導,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以強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學生服從命令,即使達到課堂環(huán)境的暫時“平靜”和”秩序”,也掩蓋不了學生內心深處所涌動的強烈壓抑和內心憤懣,甚至是對教師的仇視與敵意、欺騙與反抗,這種不滿或消極對抗往往造成課堂心理氣氛的下降和課堂紀律的松懈。
3運用情感教育應注童的問題
3.1教師的情感素質,是保證情感教育的首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以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積極進取的精神、高雅端莊的儀表、熱情活潑的性格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等優(yōu)良品質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3.2注意“感情投資”,主動接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平和認真、親切自然的態(tài)度,盡可能地消除學生拘謹抑郁的心理,縮短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師生間要沖破思想禁錮,在沒有專制、壓力、戒備和懷疑的情境中交往與勾通,最終達成心理上的相容與默契,從而實現“信其道”,“樂其學”的效果。
3.3課上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人的情感是在實踐中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在教學中有時會因某種因素的變動而引起學生相應情感的變化,教師應根據具體時間、地點、條件和學生特點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3.4注意營造優(yōu)美的練習環(huán)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要重視自己的儀表風度、衣著服飾,以強壯的體魄、勻稱健美的體型、瀟灑大方的風度、準確優(yōu)美的動作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合理布置場地器材,充分利用學生間相互感染的作用,以集體鼓掌、歡呼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練習情緒。
3.5要注意完善自我,及時獲取新信息,吸收新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提高自身修養(yǎng),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用知識的“暗函”效應及感召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