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春兵
[摘要]全面推進落實新課改要求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轉變觀念,轉變角色,開發(fā)好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價值取向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自身的實際工作出發(fā),結合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fā),闡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觀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49-01
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性工具學科,作為中小學最主要的一門課程,必須提高教學質量,以保證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夠適應他們當前和今后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需要。
特別是在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對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語文改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已新課標為導向,重視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為目標,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全面有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特別是初中語文它又有其自身的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課程。人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收集加工信息能力乃至交際毹力,都將借此打下一生的基礎。而且,初中是人的學識、思想、性格、思維諸方面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故此,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至關緊要,而作為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學反思越發(fā)顯得舉足輕重。
實際上,我國的語文教學一直進行著改革,特別是從1978年呂叔湘先生那篇被譽為語文教學界“一聲驚雷”的《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發(fā)表后,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便以前所未有的聲勢在神州大地展開。十多年來,在教學思想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材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很有影響的各具特色的教學改革家,使得中學語文教學領域成為我國當前教學改革中最為活躍的地帶。但是,如果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形勢還不能令人非常樂觀。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可以說在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各個學校從教學方法,教學設備,教學人員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雖然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無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對新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入,對教材的理解把握有失水準,對課堂的駕馭不夠嫻熟,產 生的一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1.中考的現(xiàn)實性使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處于兩難。家長、學生、學校、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分數(shù)的困擾,特別是教師他們的教學要緊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考試服好務,例如:就語文閱讀而言,現(xiàn)在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由于中考試題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取材于課外,課內現(xiàn)代文已經不再是試題直接的選材的內容,因此對語文課本中的現(xiàn)代文的重視程度被弱化了、淡化了,甚至有的老師說“中考不考課內現(xiàn)代文,學不學關系不大,只要學好了文言文就可以了?!睂W生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轉而想通過做大量的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題來實現(xiàn)。試想:學生頭腦中沒有老師結合課本現(xiàn)代文教學傳授的閱讀知識、閱讀方法做基礎,學生頭腦中沒有各種文體的經典、樣板文章,學生怎么會由已知到未知,又怎么會舉一反三?胡子眉毛一齊抓,遇到啥題講啥題,結果只會事半功倍,累蒙了學生,急壞了老師。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形式無實效的被動應付,新課改實施后,許多新的理念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但也出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那就是許多老師并未真正去探究那些名詞、術語的真正含義,而是望文生義,做起了許多有形式、無實效的應付性變革。一說到閱讀,大家就爭先恐后地談如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一談到教學方式的變革,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等詞語在課堂上大量使用,課堂熱熱鬧鬧;一談到小組互助、談論,就要拉開桌子,課上適時穿插幾句“小組討論討論”就完成了;一說到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就引導學生談個體感受,完全忽略了作者和文本。等等這些都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要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全面有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那么,如何借助課堂教學大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呢?這也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1.突破中考的局限性,敢于強調“綜合性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既能挖掘語文與其它課程之間的共享資源,又能綜合利用各科知識技能,推動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增長才干。如教學朱白清先生的《春》時,我們就組織了有關“春”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lián)、諺語、詩歌、文章等。從而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春”的體驗,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縱橫聯(lián)系,多方擴展,學生的思維多向性、深入性都得以培養(yǎng),課堂教學低下的狀態(tài)得以改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靠的不是墨守成規(guī),而是充滿生機與括力創(chuàng)新。語文定會因注入“活水”而變得豐富多彩。
2.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不是“教書匠”,在新時期教師所充當?shù)氖菍W識淵博的學者,更是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研究者 。對在教學情境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最佳的處理辦法。不斷審視自己在社會和教育發(fā)展中的地位。設計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如果你不想讓上課變成一種單調的乏味的義務。能給你的勞動帶來樂趣的話。那么你必須要從事教育教學的研究。以人為本。就是要使人發(fā)展。教材中與人的思想、感情、品質、意志、心理、世界觀、價值觀、行為準則與習慣養(yǎng)成有關的課文很多。在具體教學中。要根據(jù)課文內容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為品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寓于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語文知識的重新開發(fā)[J].語文建設,2009,(01):13.
[2]李亮,語文教學應以讀書為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35):56-57.
[3]羅偉,淺談人文教育與語文教學[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04):79-81.
[4]尚延聯(lián),語文教學與心理發(fā)展[J].科學大眾,2008,(12):165.
[5]張化,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道德教育[J].河南農業(yè),2008,(20):40,42.
[6]王國權,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必要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