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丹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改善,中國的社會正在蔓延著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一種物質(zhì)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傾向。電影《李米的猜想》就講述了在消費主義的時代背景下,李米、方文、裘火貴、裘水天等人的不同心態(tài),方文、裘火貴、裘水天被自己的欲望牽著走忘記了自我的本真存在,最后迷失在欲望的沙漠中。這術(shù)電影故事從生存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的存在。
每天奔走于喧鬧、忙碌的現(xiàn)實中,幾乎無閑適的心境去慢慢品味自己喜歡的電影。前日,一個偶然的機會,觀看了電影《李米的猜想》,巨大的心靈震撼使我久久難以平靜。是苦澀?是悲憫?還是酸楚?實在是用語言難以表述??墒?,總有一種魚鯁在喉的感覺,讓我難以釋然。“愛情”這個詞曾經(jīng)被眾多的文學家和詩人吟詠、歌唱,每當人們心中升起對“愛情”的想象,總會伴以溫柔、甜蜜、神圣、純潔的感覺,她是駐扎在我們心中的天使?!独蠲椎牟孪搿窔埲痰卮蛩榱宋业膲艋茫置髟诎凳咎焓挂褖櫬溆趬m土。是什么讓天使折斷了翅膀?追思的結(jié)果讓我涌出如下的思緒。
一、鏡像化生存的悲哀
電影《李米的猜想》主要由三個蒙太奇的段落交叉敘事組成。第一段蒙太奇敘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李米和方文是中學同學,兩個人學習都不太好。李米說:“方文有兩大愛好,一是讀武俠小說;二是和她談戀愛?!眱蓚€人都是高考落榜生。在影片中,李米還告訴觀眾,方文接到高考落榜通知書的情景,“他去了游泳館在那里游了一個下午”。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在方文的內(nèi)心中對高考的結(jié)果是在乎的,他明白高考的失敗,對一個城市青年來說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身著潔凈西裝的白領生活將和自己無緣;意味著他將進入社會的下層,每天為微薄的收入而奔波;意味著他不能滿足給心愛的女友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方文的心中是酸楚的、郁悶的,他需要在狂熱的游泳中去宣泄自身的苦悶。影片的手法非常簡潔,只用了主人公李米一句好似不經(jīng)意的介紹,就包蘊了方文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方文雖然在游泳館里宣泄完了自身的苦悶,看起來方文苦悶的問題應該得到解決了。如果我們要這樣想,那就大大地錯了。方文自身的苦悶通過游泳運動只能得到暫時的緩解。方文因為高考落榜的苦悶,還有一個社會的延宕。這樣說,聽起來有點玄奧,但確實如此。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方文的自我理想是建立在普世性的大多數(shù)人的期望的基礎之上的。那么,當下普世性的大多數(shù)人的期望是什么呢?擁有財富,擁有權(quán)力,擁有地位、名聲。而對一個年輕人來說考上大學,意味著離財富、權(quán)力、地位和名聲只有一步之遙了。如果說方文的自我理想是建立在社會普世性話語基礎上的話,那么,社會現(xiàn)實進一步逼迫方文的自我理想偏向普世性話語方面。方文非常愛李米,和李米的戀情是方文最感幸福的一件事,兩人相戀四年,可是,最后卻遭到李米父母的強烈反對,兩人被迫分手。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李米的父母為什么反對兩人的戀愛呢?如果方文有錢有學歷有地位,那么李米的父母能反對么?當然不會。說明李米父母對方文的認同也是用的當下社會中的普世性話語。方文的自我理想的確立基點是社會的普世話語,而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進一步擠壓方文偏向社會的普世性話語,這最后的結(jié)果必將導致方文的人格的分裂。方文錯將周遭的普世性話語的生活世界認為是本來如此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可是,他并不知道,這個以人的功利生活為存在核心的世俗世界其實只不過是真實存在的某種不成功的復制品。或者說,方文自以為合理的自身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建立在外在功利目的之上的假象罷了。方文制造出各式各樣的目標,希望借由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帶來生命的意義,甚至不惜以販毒賺錢來顯示自己的成功?!俺晒刮腋杏X很好,更有價值感?!狈轿南M麘{著自己的成功為自己帶來意義和重要感,這是他背后的內(nèi)驅(qū)力。當然,方文也知道自己干的發(fā)財?shù)墓串斒且姴坏萌说模运荒芡媸й?,偷偷地發(fā)財。片中的方文不同于別人的地方在于他不完全地沉溺在金錢之中。他一方面拼命地販毒賺錢滿足自身的欲望;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純潔的愛情,四年間為心愛的李米寫了54封信。神性和人性的沖突折磨著方文,他是戴著欲望的枷鎖跳著神性的舞蹈。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浮士德的身影。浮士德說:“我的胸中,唉!藏著兩個靈魂,一個要與另一個各奔東西;一個要沉溺于粗鄙的愛欲里,用吸盤把塵世緊緊地抱住,另一個卻拼命地想掙脫凡塵,飛升到崇高的凈土。哦,要是在天地之間的空中,有精靈在進行統(tǒng)治和操縱;那就請從金色暮云里降落,帶我去開始絢麗的新生活!”浮士德有強烈的自然欲望,使他禁不住魔鬼的誘惑,不顧一切地追求塵世的享樂。但是,浮士德在擁有魔性的同時又擁有神性,這就構(gòu)成了浮士德心靈深處兩股“各奔東西”的牽引力,也播下了他永難排解的心靈沖突的種子。浮士德的心靈沖突就是人類的心靈沖突,當然也是方文的心靈沖突。欲望的魔鬼牽引著方文走上一條不歸路,在對物的占有和物化中,方文的真正的生命活動被壓抑和延遲了,方文認為已經(jīng)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東西,他抓住的僅僅是一個物,僅僅是一個剩下的餐具而已。方文的悲劇就在于鏡像化的生存方式,他不是為自己而活,他是為別人而活。
二、線性化的欲望敘事
第二段蒙太奇敘述的是裘火貴和裘水天的故事。裘水天是農(nóng)村中非常純潔、質(zhì)樸的男青年,他愛上了同村的一個女孩子叫小香。小香的媽媽說,小香的學習不好不能上學了,不如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樣去賣身掙錢。小香的媽媽逼迫小香去賣淫,小香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小香的媽媽說,只要裘水天有一萬元錢就可以娶小香回家。裘水天很喜歡小香,他要把小香找回來。裘水天進了城,蹲在用工市場找活干,別人跟他說只要把毒品從云南帶到廣州就可以掙到一萬元錢了,裘水天高興極了,娶小香的夢想似乎就在眼前了。裘水天和在城里苦干三年一分未拿到的裘火貴一起踏上了去往廣州的發(fā)財路。兩人帶著毒品先到昆明,沒想到到了接頭的地點,接頭的人卻跳橋身亡。兩個身無分文的人想完成販毒的使命,最后搶劫了出租車。這段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完全是直線式的,好像是自然而然,似乎就應該如此。我們看到裘水天和裘火貴的行為完全受欲望的推動,在欲望與行為之間沒有任何的自律和約束在起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的理論把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認為本我必須受到自我和超我的管束和控制。在《精神分析新論》中他曾這樣描述了本我的形態(tài):“我們生命的核心是由混沌的本我構(gòu)成的,它與外部世界沒有直接的交往,甚至只有通過其他作用的媒介,才會為我們自己的知識所理解。在本我中,肌體的各種本能在起作用,它們本身是兩種原始力量(愛欲與破壞)以各種比例相融合的混合物,并且它們通過與不同器官或器官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而彼此分化開來。這些本能的惟一驅(qū)力是獲取滿足,這被認為是出自器官借助外部世界的對象而發(fā)生于其中的某種變化。但是,像本我的愿望這樣的本能,其
直接的和肆意的滿足經(jīng)常會導致與外部世界的危險沖突和引來滅頂之災?!?/p>
本我是以快樂原則的實現(xiàn)為目的的,但是它也是非常危險的。正因為如此,自我的建構(gòu)功能就在于把思想活動引進到本能的要求和滿足本能的行動之間,思想活動在確定了當前的方向和估價了先前的經(jīng)驗之后,就努力利用試探性行動去預測所規(guī)劃的行動過程的結(jié)果。自我對本我的行為起到監(jiān)督和控制作用。我們看到在影片中自我的控制作用是乏力的。欲望滿足的快感像魔鬼一樣誘惑著裘水天和裘火貴去行動。我們不禁想知道推動和迫使他們行動的深層動機。我們知道改革開放30年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劃經(jīng)濟變?yōu)槭袌鼋?jīng)濟,理想主義淡化為消費主義。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變動與世界潮流逐漸同步??煽诳蓸?、麥當勞,或者是阿迪達斯運動服、迪奧牌香水,這些淺層的物質(zhì)文化符號,隨著媒體的鼓動,傳遍了中國的各個角落。過去那種享樂羞恥的罪惡感,已經(jīng)隨著政治的、倫理的限制的松動而消失,富裕光榮、享樂無罪的邏輯在喚起傳統(tǒng)社會的享樂文化的同時,又把西方社會的新的消費方式帶入生活。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和軀體的解放,快樂原則和市場化在欲望心理學方面的結(jié)合,把新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當做正當?shù)倪x擇廣泛傳播開來。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厚的農(nóng)村,人們一貫遵守的道德倫理原則在消費主義的背景下在逐漸瓦解,人們的行為公約第一道防線面臨崩潰,正常行為的標尺在喪失鉗制的作用。其次,我們國家目前的改革正處在逐步的完善階段,在這樣的形勢下,難免社會的管理機制存在著不健全的問題,惟利是圖者在管理的盲點中擠壓、克扣農(nóng)民工工資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不幸裘火貴就是其中之一,在城市干了三年沒拿到一分錢。農(nóng)民工帶著淘金的夢想來到城市,而城市對他們來說,是新鮮和陌生的,沒有特殊技能與知識的他們是城市的“他者”,生存的焦慮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當這種生存的焦慮達到一定極限時,他們將失去理性,鋌而走險。消費社會美好夢想的蠱惑,道德規(guī)約的放松,生存的焦慮,這種混合的動力最后使得裘水天和裘火貴走向本我的狂歡。
三、行進中的迷惘
片中有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印象深刻,李米問裘水天為什么喜歡小香,裘水天說,小香說話的港臺腔特別可愛,不土氣。那么,裘水天一定是不喜歡本地土氣的女孩子了?這個細節(jié)說明了實際上裘水天喜歡的是小香身上的那種外來的氣息,這種外來的氣息讓裘水天感到清新和向往,小香在影片中是不在場者,她是否喜歡裘水天我們不得而知,這也是影片不想去關注的東西。影片只是一味地灌輸給我們這樣的信息,裘水天喜歡那個不在場的、說話有點港臺腔的小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瑪斯說:“如果愛就是我們的存在、我們靈魂的精髓,那么只有在某種關系之中才能體認到愛,又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你只有在那個特定的關系里才能做自己。如果你說我只能愛某個特定的人,那就等于在說:只有跟這個人相處,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之下,我才能做我自己?!睆哪撤N程度上說,愛別人就是愛自己,那么就是說裘水天的愛,體現(xiàn)了對外面光怪陸離的世界的渴望,體現(xiàn)了他對用物質(zhì)的花環(huán)編織起來的表層世界的貼近,當然從人的生存的本真意義上說,裘水天所向往的是一個空幻的存在,正如同小香是一個空幻的存在一樣。
方文和裘水天們的故事多少讓人感到沉重,李米的形象好像一道陽光照亮了觀眾心中的陰霾。李米清純、可愛、善良,對愛情有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她不理解方文內(nèi)心復雜的矛盾,她認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應該跨越所有的障礙,物質(zhì)的富有與貧乏不應該成為兩人相愛的標準。應該說,這是一個靈肉統(tǒng)一的人物。她不能理解那么愛她的方文怎么會突然的離開,她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方文的尋找,出租車里掛著方文的照片,到處打聽方文的行蹤,整整四年。面對著變成了馬冰的方文,她大聲地復述著方文的話,企圖喚醒方文的內(nèi)心。這是一種對真正的愛情的等待和堅守,可是,這種等待和堅守,卻以方文的跳橋自殺而結(jié)束,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悵惘和遺憾。李米的善良也沒有得到好的回報,面對貧窮的裘火貴和裘水天,跑了很遠去找零錢,回來時兩人已經(jīng)離開;好心送兩人買飛機票,結(jié)果遭到兩人的搶劫,差一點送了命。李米的結(jié)局,讓我們想起了農(nóng)夫和蛇的故事,李米的未來是惆悵的、迷惘的,她將往何處去?影片的結(jié)局沒有告訴我們,把深深的思考留給了觀眾。作為觀眾的我們,常常的不滿足于此,我們總希望有答案,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藝術(shù)是對真理的一種揭示和追問,《李米的猜想》已經(jīng)把社會現(xiàn)實中不被關注的小人物的辛酸帶入了敞開的領域之中,并引起了我們的一系列的思索,這不就是它的最大的貢獻么?藝術(shù)的可貴之處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