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蓮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支撐下,傳統(tǒng)的教師面面俱到的灌輸式復習和學生大容量訓練已不適應新課程理念的需要,改變高三生物復習課的模式成為必然。在試卷講評課中,通過教師指導下學生“說題”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試卷講評;主體性;說題
高三生物復習階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課型就是試卷講評,它是復習課的繼續(xù)和深化,是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試卷講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彌補缺陷;加深理解,強化鞏固;拓展思維,揭示規(guī)律;總結經驗,樹立信心;提高能力,促進發(fā)展。然而,如何講評試卷,不同的教師會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不同,效果當然也不盡相同。筆者曾嘗試上試卷講評課時,通過指導學生“說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一、 找準試卷講評重點,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1. 試卷講評應找準重點
試卷講評是高三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程理念支撐下,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復習習慣,尋找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缺漏并及時加以彌補,配合教師的課堂指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高考復習的大勢所趨。當然,高三生物試卷講評應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一道題一道題講的方式容易讓學生厭煩,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師在閱完卷后,首先要知道學生錯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只有找出錯誤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讓學生在上完一堂試卷講評課后,明顯感到對某某問題,或某一規(guī)律、概念有進一步清晰認識,而不僅僅是“知道做某個題”了。其次,抓“通病”和典型錯誤。教師應把學生試卷中的錯誤歸納、概括,找到 “通病”和典型錯誤,找準其思維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辨析,找準錯因、錯源,探究正確思路,做到糾正一例,預防一片,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其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的訓練。
2. 試卷講評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尤其重要?!睂W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其主體是學生,教學效果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操作實踐才是最有效的。而傳統(tǒng)的學生做題、老師講題的教學方式,雖然能鞏固知識,讓學生掌握一些解題方法,但學生間缺乏討論和交流,部分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枯燥、無趣,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出現(xiàn)同樣的題目講了很多次,但部分學生依然無法掌握它的正確解法的現(xiàn)象。為改變這種狀況,我曾經嘗試把相近知識的題目歸類,并適當拓展,給學生一些規(guī)律和解題方法和技巧。這樣做,也收到了一些效果,學生也比較愛聽。但是由于整個思維和歸納過程的主體還是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的總結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知識框架也沒有得到充實,只是教師本身感覺特別好而已。因此,試卷講評課同樣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聯(lián)想、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參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在試卷講評中作了這樣的嘗試:在試卷中找些典型、易錯的題目讓學生“說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補充,去偽存真,系統(tǒng)解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知識的掌握和解題技巧的提高。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選好典型錯題。在統(tǒng)計學生錯誤的基礎上,找出錯誤率較高而本身又是主干知識的幾個典型題。如在一次考試后,我選擇了以下若干題:
題1.有一條多肽鏈由12個氨基酸組成,分子式為CXHYNzOWS(Z>12、W>13),這條多肽鏈經過水解后的產物中有5種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7NO2)、天冬氨酸(C4H7NO4)、賴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水解產物中天冬氨酸的數目是:( )
A.(y+12)個B.(z+12)個 C.(w+13)個D.(w-13)/2個
題2.甲生物核酸的堿基組成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遺傳物質的堿基比例為:嘌呤占34%、嘧啶占66%。以下分別表示甲、乙生物正確的是:( )
A.藍藻、變形蟲B.T2噬菌體、豌豆
C.硝化細菌、綿羊D.肺炎雙球菌、煙草花葉病毒
題3.對某植物作如下處理:甲持續(xù)光照20分鐘,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處理5秒,連續(xù)40分鐘,若其他條件不變,則在甲、乙兩種情況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O2和合成有機物總量符合下列哪項:( )
A.O2:甲<乙,有機物,甲=乙B.O2:甲=乙,有機物,甲=乙C.O2:甲<乙,有機物,甲<乙D.O2:甲=乙,有機物,甲<乙
題4.果蠅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現(xiàn)將純種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雜交,產生的F1代再自交產生F2代,將F2代中所有黑身果蠅除去,讓灰身果蠅自由交配,產生F3代。問F3代中灰身與黑身果蠅的比例是:( )
A.3∶1B.5∶1C.8∶1D.9∶1
第二步:分組討論。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6人為宜,每個小組以一道題為討論重點,在分組時注意層次不同的學生的搭配,確保各個小組均有能起到組織和帶頭作用的學生。
第三步:學生“說題”。由各組推舉代表“說題”?!罢f題”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方法、步驟,討論容易出錯的原因和防止出錯的辦法,還可以尋求優(yōu)化的解法。代表說完,組員可以自由補充。
第四步:學生點評。學生“說題”后,其他組的學生進行點評,可以補充說明,也可以提出疑問。
第五步:教師點評。在學生點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啟發(fā)學生思考,有的放矢地加以指點。
從反饋情況看,大多數同學喜歡這種試卷講評方式的課型,課堂氣氛極為活躍,有時不同組之間還存在競爭和辯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發(fā)揮。從后期檢測看,通過學生“說題”方式討論過的題目,學生再次出錯率明顯低于教師講評的題目,可以說,以學生為主體的試卷講評課效果明顯好于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當然,學生“說題”最大的弊病是耽誤課時,教師講題只需二十多分鐘的內容,現(xiàn)在由學生來總結,可能會占用一個課時;另外,老師只選擇了錯誤率高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說題”。因此,對有些學生個體來說,仍有一些錯題需要自己去總結、歸納和改進。
二、 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1. 注重思路,提高辨別分析能力
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說題”的試卷講評,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對考點進行分析,思考試題涉及了哪些知識點,要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的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
2. 注重思維發(fā)散,拓展了思維
很多試題都源于書本,只是命題人在題設條件、問題情境和設問方式上作了適當變換。這樣的試題給人一種似曾相識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覺,學生由于思維定式而造成失分。因此,在學生“說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化習題、挖掘習題的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再者可以把原題加以變化,進行“變式練習”,如改變題設部分的某一條件、變化問題情境、變化設問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再練習”“再提高”的機會。如此對某些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進行合理的思維發(fā)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3. 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解題速度
巧解問題應對概念、規(guī)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對問題情境能分析透徹,能對知識綜合、靈活運用。教師要善于將題型分類,讓學生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并進行小結歸納,注重領會解法和技巧,這樣日積月累就能提高解題速度。
4. 注重專業(yè)術語,提高表達能力
很多學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不會解題,而是表達含糊不清,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在“說題”過程中,力爭要求學生用專業(yè)術語進行規(guī)范化表達,表述應準確、精煉,有高度的概括性、嚴密的邏輯性,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最有效的訓練。
總之,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說題”試卷講評課,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辨析能力;對解題策略、技巧和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考應試的背景下,成功地貫穿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寧化職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