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靜
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的《孤獨之旅》屬于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是一部反映少年成長的小說。我想讓初中畢業(yè)班的“小大人”們通過欣賞《孤獨之旅》,以文觀己,對自己來一次深刻的反省,進而加強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
現(xiàn)在的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偶爾的一次考試失誤,可能就會有人抓狂“我不想活了!”甚至有的同學選擇了跳樓輕生;老師的一次批評可能會讓一些學生覺得永遠抬不起頭。他們的口頭禪是:“郁悶!”“無聊?!薄拔乙偭?”等等。這就說明,如今的學生承受不了打擊,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生活應該是超自由:快樂和精彩的。但實際上,人生道路極不平坦。作為教師,如何讓他們認識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并嘗試自己去調整心態(tài),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孤獨之旅》的主人公杜小康與九年級的孩子年齡相當,因此也容易讓學生融入故事情節(jié)當中,去深刻體會作者的感受。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杜小康與命運不屈斗爭的堅強和勇敢頗有感觸。我鼓勵學生將感受直接寫在課本上,讓他們大膽地說出內心的想法,同時為課堂上的暢所欲言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些簡潔但又能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的自己生活的問題進行討論。
A:杜小康的孤獨來自哪些方面,他可以選擇逃避么?同學們有過孤獨的感受么,在什么時候呢?除了孤獨,有過其他的不良情緒出現(xiàn)沒?比如挫敗感、灰心喪氣、失落、寂寞、傷感。
這組問題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明白,有太多的情緒伴隨著我們,我們無法選擇或是逃避這些情緒,就應該坦然面對它。
B:杜小康最初面對孤獨時的表現(xiàn)如何?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么?你曾有過類似的表現(xiàn)么?
在學生回答B(yǎng)組的第二個問題前,我會講一個自己成長歷程中的故事,為學生敞開心扉打下基礎。讓學生正視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負面情緒,知道它的存在是客觀而普遍的,并不是因個人的懦弱所至,這樣的情緒并不可怕。
c:杜小康和孤獨的較量結果如何?大聲地念出你最有感觸的句子。杜小康是怎樣戰(zhàn)勝孤獨的?
讓學生大聲地念句子,宣泄他們的情緒,體會戰(zhàn)勝自己的快樂,領略到成長中的艱辛。同時也啟發(fā)他們,困難是可以戰(zhàn)勝的,關鍵在于如何去付諸行動。
D:你是否有過戰(zhàn)勝自我的經(jīng)歷?請說出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如果面臨挫折,你會要求自己怎么去做?
這一問題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想要戰(zhàn)勝挫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將勇敢和堅強培養(yǎng)成為自己思想品格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面對挫折時,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像杜小康那樣,在挫折中成熟起來,收獲人生中最為絢爛的彩虹。
不能忽略的是,由于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時也需要從多個方面加以注意。首先,我們必須通過學生的習作與之溝通,并適當了解家庭背景,即時予以指導。只有關心學生的一舉一動,才能將挫折教育融入到教學中;其次,要特別注意那些性格極端的學生。
有些學生表面上樂觀,成績優(yōu)秀,與同學關系融洽,活潑好動,但恰恰是這些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甚至老師的批評也不能接受。這就必須引導他們把批評與表揚、成功與失敗放在同一個層面上來看待。另外還有一些學生,他們話不多,對老師、同學或是家長的一切評價都好像無所謂,對班級的事情也漠不關心。這些孩子往往不受關注,心理健康更讓人擔憂。他們容易消沉,怯懦,甚至自暴自棄。所以我們在課堂里,應該給他們安排機會表現(xiàn)自己,適當宣泄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找回自信。
另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突擊性的活動,所以我們要抓住機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只有堅持,才會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