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
譯文:
孔子說:“面對仁德,就算是老師,也不應(yīng)該謙讓?!?/p>
賞析:
眾所周知,孔子是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特別重視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道尊嚴,強調(diào)學生不可違抗老師。但是他還有一句名言:“當仁,不讓于師?!币馑际钦f,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能謙讓。
可能有的同學會說,老師和書本上說的永遠都是對的,老師的話不容置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本退闶抢蠋?,考慮問題也會有不周全的時候。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堅持真理,禮貌地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老師交流討論。只有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盲信盲從。
范縝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敢于堅持真理,以宣揚“無神論”為己任。與范縝同時代的竟陵王蕭子良是皇帝的二兒子,很有權(quán)勢,他對范縝的“無神論”很反感,想找個機會讓他難堪。
一天,范縝接到蕭子良的邀請,去他家做客。范縝剛坐下,蕭子良就開口了:“范先生一直不相信因果報應(yīng)。那么,我請教一下,為什么人世間有的人富貴,有的人貧賤,有的人享福,有的人受苦呢?”
“是啊,是啊,范先生說說吧!”其他人也附和著。
范縝這才明白,原來這位竟陵王是要和自己辯論呀。他想,面對真理,我誰都不謙讓!
他不慌不忙地說:“請大家看看窗外那棵大樹吧!樹上的花兒凋謝時,有些花瓣被門窗簾子帶動,吹到大廳堂屋里,飄落在席子上、坐墊上。也有些花瓣被籬笆短墻擋住,飄進茅廁,掉進糞坑。這完全是偶然的,根本不是誰事先安排好的。”
說到這里,范縝站起來笑著對蕭子良說:“殿下,您生在皇室,享受榮華富貴,就好比飄落在席子上、坐墊上的花瓣;像我,一生貧寒,正像那掉進糞坑中的花瓣。如果這是前生的因果報應(yīng),那誰知道自己上輩子干了什么好事,干了什么壞事呢?”
范縝的話,一板一眼,輕松自如,誰也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一個叫王琰的人怕蕭子良下不了臺,就故意吃驚地說:“哎呀,范先生,你連自己祖宗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是大不孝啊!”
范縝朝王琰瞥了一眼,也學著他的腔調(diào)說:“哎呀,王先生,你這個孝子,既然知道祖宗的神靈在什么地方,為什么不立即自殺跟了去呢?”
一句話說得王琰滿臉通紅。
這場辯論,范縝取得了勝利。后來,范縝把自己的觀點寫成了一本書,叫《神滅論》。這本書對后代人的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試想,假如當時范縝畏懼蕭子良的權(quán)勢,而置真理于不顧,那么《神滅論》也就無從產(chǎn)生了,范縝的大名更不會流傳至今。
悠悠歷史長河中,堅持真理的人何止范縝一人,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也是一位堅持真理的典范。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有一次,師徒二人就一個問題產(chǎn)生了分歧。亞里士多德認為老師的觀點不正確,他沒有因為柏拉圖是自己的老師而屈從。相反,亞里士多德堅持自己的看法,最終通過具體的事例證明自己的推斷是正確的。被自己的學生反駁后,柏拉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喜歡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意思是說,我很敬重自己的老師,但我更熱愛真理。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亞里士多德最終成為了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和科學家。
無論是孔子的“當仁,不讓于師”,還是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都是在告訴我們堅持真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學們,當你認為老師或者家長的觀點存在偏差時,一定要勇敢且禮貌地提出來,因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