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老、關愛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朵絢麗的花朵。作為傳承文明的使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使這朵文明之花在老師精心澆灌下開得更加艷麗,永不凋謝。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途徑,改變以往的教育模式,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實踐,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用各種有效的教育理念、新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搭建有效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平臺,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課。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要從他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里悉心播撒文明的種子,并讓這些種子生根發(fā)芽,這將影響他們的一生。于是,在孩子們剛入學的第一個中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堂特別的思想品德教育課。
我一走進教室就向孩子們提出問題:“小朋友,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是八月十五。今天阿媽做了月餅,讓我們吃。”
“噢,小朋友們真聰明,一吃月餅就知道是八月十五。這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我們大家都有媽媽和親人給我們做好吃的大月餅,花前月下,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墒俏覀冦笙柽€有幾戶無兒無女、更無親人的‘五保戶’老人呢,他們無依無靠,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手腳不靈便,還患有疾病。他們不要說吃月餅,就連燒一壺茶水都非常不便。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想法?”
沉默了片刻,一個平時就顯得非常機靈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們給他們送月餅!”全班三十多個同學立即響應,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但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愿——“對,送月餅!”這是多么簡單而又純真的話語啊。
下午,同學們比往常來得更早,手里提著各色的塑料袋,而且鼓鼓囊囊的,顯得格外神氣。小朋友們同我們教師一起從學校來到了東頂村的一位老人家。街道上村民們用好奇的目光看著我們,有的跟隨我們也來到了“五保戶”老人家。當看到同學們掏出月餅和水果放在桌子上時,他們才明白我們是來送月餅的。他們都用藏語不停地夸獎著這孩子們,村支書還說我們藏族的好習慣終于又回來了。
緊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河西村的“五保戶”老人家里。他們是一對老夫妻,老阿爸正在打吊針,老阿媽坐在墻根下曬太陽。當看到孩子們進來,艱難地站了起來。看到孩子們掏出月餅和水果放在炕頭的方桌上時,老阿媽淚如泉涌,激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老阿爸看到了,慢慢地爬起來連聲說:“好,好……”這時我看到孩子們沒說一句話,表情都是一樣的,可以想象到他們的內心一定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這時,我看到這些稚嫩的孩子感到欣慰,可以看出孩子們就像春天里的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我相信他們一定感受到“愛”的偉大,懂得了“愛”的真諦。
就這樣,我們班連續(xù)六年,每逢八月十五,孩子們早已提前做好準備,還提醒老師,生怕老師忘了。師生們帶上好吃的月餅和新鮮的瓜果去慰問“五保戶”老人,這已在我們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習慣。
六年的思想品德實踐課證明,這朵燦爛的文明之花已經在他們的心田里扎下了根,結出累累碩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肅南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