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銘鑒
漢語如魔方,單是詞序的變化,便有無窮奧妙。記得還是上小學時,在老師辦公室里,見到一把茶壺,上面刻有五個字:“可以清心也”。老師讓我們從其中任何一個字讀起,結果全都可以讀通: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變化如此豐富,讓我們大感驚奇。
這位老師后來端著這把茶壺,到我們班上了一堂語言課。他一連給我們講了幾個關于詞序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是于右任寫告示,現(xiàn)在已是流傳甚廣的名人軼事。于右任是大書法家,一日他在墻角貼出告示:“不可隨處小便”。誰知剛貼出不久,便被一年輕人揭走,他把它剪裁成“小處不可隨便”。你看,本是一句尋常告白,竟成了大可玩味的人生格言。
詞序,或者說是語序,是一種語法手段。不同的詞序,可以構成不同的語義關系。唐代詩人孟浩然屢試不第,《新唐書》上有一段記載,說他一日應王維邀入內署,恰巧碰到玄宗,嚇得躲到床下。王維如實奏明圣上,皇帝說“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孟浩然鉆出來后,皇帝問他有什么大作,他便吟誦了自己的《歲暮歸南山》,當讀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時,皇帝大為不快,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孟浩然就此失去了做官的機會。也許因為有這段掌故吧,“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成了名句。清代鐵嘴銅牙的紀曉嵐,不知怎么心血來潮,把它改為“不明才主棄,多故病人疏”,分明成了諷刺庸醫(yī)的一副對聯(lián)。
詞序的巧妙變化,如今已是宣傳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走進教學大樓,常??煽吹竭@條標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绷鶄€字循環(huán)往復,讓人感受到了學校對學生的一片愛心。第一句話揭示學校工作的出發(fā)點,不是某些方面為了學生,而是一切為了學生;第二句話強調自己的服務對象,不是少數(shù)學生,而是全體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第三句話表明服務的徹底性,對學生的一切負責,不作任何推諉。面對學校這樣的承諾,作為學生,作為家長,能不感動嗎?
詞序變化關鍵是要自然、貼切,不留刀痕斧跡。某些刊物的廣告,在這方面作了成功的嘗試。比如湖北的《今古傳奇》:“今古傳奇,奇?zhèn)鞴沤??!鼻耙痪涫强?,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無縫。又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理財周刊》,其廣告詞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蓖瑯邮羌丫涮斐?,妙手偶得。本是尋??谡Z,一經倒置以后,頓時魅力四射。五分說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讀到這樣的廣告語,編者和讀者的心是會貼近的。
有些詞序變化,不但變得恰到好處,而且變得恰逢其時,讓你不得不驚嘆創(chuàng)作者的智慧。1999年在長沙參加全國書市,只見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掛出了一副醒目的對聯(lián):“讀東財大書;圓大財東夢?!薄皷|財大”對“大財東”,一個簡稱,一個俗稱,妙不可言。而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又折射出了時代的變化,觀念的變化,耐人尋味。不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能掛出這樣的對聯(lián)嗎?還有一次,正要休息,聽見中央電視臺某農村欄目播出了一句廣告語:“聽您想說的,說您想聽的?!币粋€“聽”字,一個“說”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傾聽意見的虛心,后一句則表明了辦好節(jié)目的決心。就因為這句廣告語,竟激發(fā)了我接下去觀看這檔節(jié)目的興趣。這樣一句廣告語也是精神文明建設中新聞媒體精神面貌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