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學軍
弗洛伊德把人們的心理層次劃分為意識與潛意識,并將它們的關系作了一個比喻:潛意識系統(tǒng)是一個門廳,各種心理沖動像許多個體,相互擁擠在一起。與門廳相連的第二個房間像一個接待室,意識就停留于此。門廳和接待室之間的門口有一個守位,他檢查著各種心理沖動,對于那些不贊同的沖動,他就不允許它們進入接待室。被允許進入了接待室的沖動,就進入了潛意識的系統(tǒng),一旦它們引起意識的注意,就成為意識。與此相聯(lián)系,我們可以把語言劃分為意識狀態(tài)下的語言和潛意識狀態(tài)下的語言(簡稱意識語言和潛意識語言)。
意識語言由于受到理智的控制和約束,常常顯得完整規(guī)范、合乎邏輯、條理清楚;而潛意識語言,則不受理智的控制和約束,它直接與人的動機、意向、欲望相聯(lián)系,與一般的日常語言、書面語言、文學語言相比,常常顯得零亂、松散、結構殘缺、沒有條理,但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內(nèi)容。
潛意識語言在哪些情況下能夠越過理智的控制而表現(xiàn)出來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以魯迅作品為例,逐一進行分析):
夢幻中的所思所想所言
在夢幻中,人的理智處于休眠狀態(tài),但潛意識仍在活動。人物此時的所思所想所言,皆處于潛意識的支配之下。魯迅在《阿Q正傳》的第七章,寫阿Q參加革命以后,喝了酒回到土谷祠時的表現(xiàn),就屬于這種情況:
造反?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走過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這時未莊的一伙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么?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腳太大。阿Q沒有想得十分停當,已經(jīng)發(fā)出了奸聲……
由于困乏和酒精的作用,阿Q的精神處于恍惚狀態(tài),此時,他的思緒、意識完全失去了理智的控制,想到哪里是哪里。正是這段暴露其真實心態(tài)的無意識語言的運用,使我們看到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必然。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崇高的革命思想沒有深入人心,沒有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理解。
精神病患者的所思所想所言
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失常,他們的動機、愿望、意識、思想和語言顯然是非理智的。魯迅的《狂人日記》就是一篇以精神病患者的妄言為內(nèi)容,來鞭撻社會弊病的成功范例。
不能想了。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里,暗暗給我們吃。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xiàn)在也輪到我自己……
正是狂人的這些“混亂”的潛意識語言,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虛偽、殘酷的吃人本質(zhì)。
潛意識的自言自語
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過分激動,以至于失去了理智的控制時,他的語言也是潛意識形態(tài)的。這種語言的恰當使用,可以使作家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更為生動、豐滿和真實。魯迅在《祝福》中寫祥林嫂失去兒子以后,逢人便說兒子被狼吃掉情景的描寫,就恰當?shù)剡\用了這種語言。
她就只是反復地向人說悲慘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個人來聽她。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zhèn)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厭煩得頭痛。
“我真傻,真的?!彼_口說。
“是的,你是單知道雪天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才會到林里來的?!彼麄兞⒓创驍嗨脑?,走開去了。
祥林嫂明知人們早已聽厭了她的故事,但失子的巨大悲痛使她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時不時就潛意識地給人們講述了。作家對祥林嫂潛意識語言的描寫,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失子對祥林嫂的精神打擊是如何的沉重!
面對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的提問,人們語無倫次的語言表述
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人們一般來不及對自己所表述的語言進行加工和修飾,語言往往顯得雜亂無章。而通過這樣的語言,人們往往能夠看出對方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在《祝?!分校拔摇泵鎸ο榱稚┩蝗缙鋪淼摹耙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提問,由于來不及細細思考,回答得語無倫次。
“也許有罷——我想?!蔽矣谑峭掏掏峦碌卣f。
“那么,也就有地獄了。”
“啊!地獄?”我很吃驚,只得支格著,“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件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唉唉,見面不見面呢?……”這時我已知道自己也還是完全一個愚人,什么躊躇,什么計劃,都擋不住三句問。我即刻膽怯起來了,便想全翻過先前的話來,“那是,……實在,我說不清……其實,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p>
正是這語無倫次的回答,使讀者看到了“我”圓滑、世故和不負責任的內(nèi)心世界。
此外,當人們獨自一人沉思默想的時候,由于他暫時遠離了紛雜的世界,他的所思所想基本上被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所控制,應當說,他此時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潛意識的。日記體小說以及一般小說中的內(nèi)心獨白、內(nèi)心默語基本上也屬于這種情況。這種類型,在魯迅小說中運用得更多。如《傷逝》、《狂人日記》、《祝福》等都是運用得非常成功的作品。
總之,潛意識語言與一般日常語言、書面語言、文學語言相比,無論是表現(xiàn)形式,還是審美功能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如果作家能運用好潛意識語言,可以大大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真實性、藝術表現(xiàn)力和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