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慧的鮮花永遠開放在兒童的手指尖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寫的訓練,既是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的重要途徑,又是各種語文能力的良好實踐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在教學中。我們一般是在教學即將結束時,讓學生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寫下來,或沿著文章的思路進行延伸、續(xù)寫,或是借鑒文章的寫法模仿創(chuàng)作等等,而不是將寫貫穿于教學的過程中。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天鵝的故事》(蘇教版第八冊)的過程中,卻巧妙地設計了三次“寫”的學習方式,將寫有機地滲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這三次“寫”。不是簡單的讀寫結合式的小練筆,而是把讀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寫”中走進文本,與文本展開心靈的對話,提升精神素養(yǎng),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教學智慧。
第一次在寫中感知文本
師:剛才同學們自學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讀通讀順了課文,很了不起!一個故事,一般都有起因、經過、結果。斯杰潘老人給我們講的這個關于天鵝的故事,你能不能用兩三句話簡要地寫出來呢?(學生靜靜地閱讀、概括。教師巡視,發(fā)現典型)
師:同學們寫得很投入!現在誰愿意來讀一讀自己概括的故事?
(教師將學生寫的內容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起因——有一天,突然寒潮降臨。經過——老天鵝和一群天鵝破冰的事情。結果——斯杰潘老人背著槍走了。
師:(邊點評邊幫學生修改)你寫了三句話,把起因、經過、結果交代得很清楚。老師也有三句話:一是刪去“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詞。三句話就連貫了。二是“寒潮”與“突然”調換一下位子,刪去“的事情”。三是故事還沒結果:老人走了,天鵝呢?不見了!(生笑)再聽聽別人的概括,把結果改一改,好嗎?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被凍住了。一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終,它們成功了。
師:這是結了冰的湖面,改成“敲打冰面、冰面破裂”更恰當些,你贊成嗎?(生點頭)
生:老師,我覺得“敲打冰面”不恰當,天鵝是用身體撲打冰面的。
師:你比老師用詞更準確!改!
生:老師,天鵝是一次又一次用身體撲打冰面的。師:多重要啊!加!生:不是一只天鵝撲打冰面,有很多天鵝一起撲打。
師:多好的建議啊!這句話添在哪兒呢?
生:添在使湖面……使冰面破裂前面。改成:后來,一群天鵝齊心協(xié)力來破冰。
師:“齊心協(xié)力”用得妙!請你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被凍住了,一只老天鵝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撲打冰面,后來一群天鵝齊心協(xié)力來破冰。最終,它們成功了。
師:你看,這樣一修改,故事就清楚、明白了。誰還想來交流?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結了冰天鵝沒有吃的了。一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身體破冰,后來其他天鵝一起破冰找吃的。最后,它們有吃的了。
師:沒吃的,找吃的,有吃的。(生笑)這就是起因、經過、結果!“沒吃的”才破冰!你抓得準!當然,最好不要老想著用這個“吃的”。(生大笑)現在,老師建議大家把自己概括的內容仔細讀一讀、改一改,注意:要學會吸取別人的長處,把好詞好句“偷過來”!
(學生快速進行修改,教師巡視并指導個別學生修改)
賞析學生的原始初讀是珍貴的,因為這時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最具個性的。而讓學生將這種感受表述出來,能激起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提煉和概括語言的能力,也有利于彰顯其閱讀潛力。薛老師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讓他們用兩三句話簡要地寫出故事內容,實際上是為了讓學生自由地投入閱讀,走進文本。感知文本內容。這次設計的寫,是教者的一次精心預設,是借寫話的練習,幫助理解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現了理解與表達的有機統(tǒng)一。這時的寫是一個切入點,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深入理解文本的大門,為學生與文本展開進一步的對話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在師生開放坦誠的對話交流中,教師從容而大度地聆聽。精細而智慧地甄別。通過靈活、隨機的點撥引領,寫話內容不斷得到修正。同時又催生了新觀點,激活了自主學習的潛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漸漸深入文本,潛移默化中習得了語言表達的方法。
第二次在寫中展開對話
師:剛才同學們朗讀了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段落,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的確,一只老天鵝破冰、一群天鵝破冰這三個段落寫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靜心體會,尤其是對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動的詞句,最好靜下來,想一想:這個詞、甸表達了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這三個段落,將自己的感受寫在詞句邊上。
(學生潛心讀書、寫感受,教師巡視并作個別點撥)
師:同學們學得這樣專心,老師很感動。誰愿意第一個交流?
生:我讀到老天鵝“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這一句時,感受到老天鵝很堅強,有一種奮不顧身的精神。
師:你能從中讀出老天鵝的精神來,了不起!對這個句子。你們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我讀到這里,心想:老天鵝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長的。砸在這堅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會受內傷。但是,為了找到食物,為了能夠活下去。老天鵝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這多么偉大啊!
師:你是用自己的心來體會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覺得“像石頭似的”這個比喻寫得好,讓人感受到了老天鵝很硬。
師:“硬”在哪里?再往深處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鵝很有勇氣。很勇敢。
師:所以,老人稱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鵝有頑強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撲打,不停不歇。
師:說得好!所以,老人又稱它是“頑強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講,我們總是將靜態(tài)的比喻成動態(tài)的,平凡的比喻成美麗的。這么美麗的天鵝,卻比喻成了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這個比方打得好嗎?
生:老天鵝從空中筆直地撲下來,就像石頭一樣。
生:石頭不會感覺疼痛的,老天鵝是不怕痛,不怕受傷,連吭都不吭一聲。
生:像石頭一樣落下來。表示力量大。
生:這樣一比喻。讓人更加敬佩老天鵝了。
師:同學們這樣說,這個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現在再來朗讀,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學生繼續(xù)交流……)
賞析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發(fā)現、體驗、探究和感悟。真正的自主閱讀是需要學生潛心會文的,也就是通過“含英咀華,涵泳真
情”,投入地傾聽文本的聲音,真摯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一種被吸引的創(chuàng)造”。這一次的寫,是讓學生與文本展開心靈對話的過程,讓學生抓住“那些令你心中一動的詞句,最好靜下來,想一想:這個詞、句表達了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寫?”并把感受寫下來。這時候的寫,是一種理解感悟,是讓學生將閱讀后內心的感受、想法轉化為外顯的語言,有利于生成具有個體色彩的語言和思想,形成敏銳發(fā)現的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潛心品讀、賞析文本中精彩的語句,自得自悟。課文中的語言、情感會在學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礎、思想意識,增加文化底蘊,增強敏銳的語感能力。再通過師生有效的對話交流,實現閱讀過程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加速,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能力。
這種讀后感式的寫,不僅檢驗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意蘊和情感內涵的領悟程度,還可以總結、梳理其閱讀的體會和收獲: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果,增強學習動力,還能有效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第三次在寫中提升精神
師:(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學生先默讀,在文中標出自己想問的問題、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斯杰潘老人?
生:你離天鵝這么近,為什么沒有開槍,卻把槍掛在肩頭走了?
生:你為什么悄悄地離開了?
生: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把槍一直掛在墻上,再也沒有動過?
生:老人說到這里為什么停住了?
師:你往下再讀一句話,這個問題可以提得更深刻些。
生:老人為什么深情地說?
師:這個問題就有價值了!
生:課文中老人贊嘆天鵝是勇敢的鳥兒,為什么卻說它們是“多么可愛的鳥兒”?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哪個問題最重要,是核心問題?
生: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把槍掛在肩頭,而且一直掛在墻上?
師:好!我們就來思考這個問題。請你再仔細讀一讀課文,深入地想一想。然后寫下來??凑l思考得深刻。
(學生潛心思考、書寫答案,然后進行交流)
賞析語文,是精神的家園。語文教育不僅僅要訓練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陶冶人性,建構人格,唉醒學生的生命意識,提升他們的精神世界,促進精神發(fā)展。語文課要關心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使學生享受到美的陶,臺、精神的歷險,實現精神的發(fā)展。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將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文本的精神進行融合,從而獲得精神的生長,這個片斷中,薛老師引導學生先默讀課文,在文中標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由“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把槍掛在肩頭,而且一直掛在墻上”這個問題指引學生重新潛入文本揣摩、感悟。再寫下來,實際上教師是在將學生的思路由感性的理解引向理性的感悟,由語言文字的賞析品悟轉到精神世界的提升。這時的寫,不僅是學生經歷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感悟、內化、生成的過程。也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悟人物形象的過程。在寫中。學生會經受一次精神的洗禮,得到一種精神熏陶,在心中真正播下真善關的種子,再通過交流爭辨,完成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升華,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