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榮 曲 燕
摘要:培育高校網絡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是新時期高校建設和發(fā)展的主旋律。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huán)境”。高校和諧的網絡文化作為當前我國網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試圖從和諧的理念出發(fā),分析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探究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創(chuàng)新對策。
關鍵詞:網絡;和諧;信息;教育
中圖分類號:G30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2-0225-01
1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有效延展
1.1網絡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新方向
由于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快,各民族、各類別和層次的文化聯系將更為緊密。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必將在高等教育領域里得到充分發(fā)展,特別是使得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得到無限擴大。校園文化已經走向全面開放。大學校園網絡的日益普及,使得網絡與大學校園教學、學習和生活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并積極從事有關研究。所謂網絡文化,是指在兼有技術和社會文化雙重內涵的同時,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載體,而形成的一種以現代技術、文化、教育、價值為核心內容的理性化的數字文化。而校園文化,是一種在大學特定區(qū)域中生活的每個成員所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和這些價值在物質意識形態(tài)上具體化的文化形態(tài)。網絡文化這一數字文化,提高了校園文化的科技含量,極大地豐富了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形態(tài)和表現方式,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校園文化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意義。
1.2網絡文化對大學校園的全面滲透
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改變著大學傳統(tǒng)的辦學理念,改變著以紙質傳送為主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改變著校園的學習和教學環(huán)境及手段,尤其是使廣大師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世界認知、精神境界正以令人驚奇的速度改變著。網絡開放式的參與方式,使廣大師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能動性和自主性空前提高,參與方式逐步大眾化,使廣大學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主體。網絡文化已滲透進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校園物態(tài)文化、校園制度文化,以及校園精神文化,都打上了網絡文化這一時代烙印。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只有充分認識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及其作用,才能使網絡文化成為校園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2目前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構建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給人類帶來了文明與進步,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和沖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
首先,對大學生政治觀念的影響和沖擊為構建和諧校園增添了不和諧的政治因素。當前,大學生政治觀教育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等內容。然而,網絡全球性、開放性的特征模糊了國界與時空,網絡強勢文化之“新霸權主義”的滲透、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以及網絡信息接受的自主性等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導致其理想信念的偏差。如果這種形勢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必將淡化大學生的國家意識,動搖其愛國主義信念,甚至懷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添極大的不和諧因素,這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政治新課題。
其次,對大學生精神生活的影響和沖擊為構建和諧校園增添了不和諧的精神因素。網絡的互動性和直接性在調動和刺激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也弱化了高校德育的功能,導致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缺失、自我約束力的降低以及自由意識的泛濫。同時,網絡的虛擬性和多邊形也明顯削弱了傳統(tǒng)非強制性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力,從而使建立在社會現實基礎上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形同虛設。網絡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更多的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知識。然而,伴隨多元文化的不斷傳播,反主流道德觀念的信息傳播和影響不斷加深,這勢必造成道德評價失范,導致大學生道德選擇迷茫和價值取向紊亂。這種心理意識和精神狀態(tài)必然為構建和諧校園增添不和諧因素。
最后,對大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和沖擊為構建和諧校園增添了不和諧的人際因素。網絡文化多姿多彩、獨具魅力的特點極大地吸引著好奇心極強的大學生。由于部分大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等,從而導致其自控力下降,影響了其正常的學習和人際交往活動。也有人利用網絡的隱蔽性肆意散布垃圾信息,沖擊并誤導大學生傳統(tǒng)的道德行為,網上豐富的資料也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抄襲行為。網絡的虛擬性更容易使大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當現實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他們更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找慰藉。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逃避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從而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銳減和人際關系的冷漠,為構建和諧社會增添不和諧的人際因素。
3和諧視野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創(chuàng)新構建的對策
3.1加強網絡物質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構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物質和諧
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校園網絡文明建設,給校園網絡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上的支持,改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網絡科學技術。我國一般高校的校園網硬件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校園網不僅覆蓋面廣,而且實現高質量運行。多數高校已實現網絡進辦公室、進圖書館、進宿舍,信息交換速度可達百兆以上。信息網絡中心不但努力做好電子郵件、FTP、WWW等基本服務,校園信息化建設已經起步。目前大學網絡文化在軟件開發(fā)制作方面仍然處于弱勢,多數尚屬空白。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大力開發(fā)有利網絡文化健康發(fā)展的中文軟件是刻不容緩的事。
3.2加強網絡管理機制與規(guī)范建設。構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制度和諧
校園網絡是學校未來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文化價值的體現,更是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根本保證,所以要加快建立與完善相應的校園網絡文化管理機制。如日常聯系協(xié)調機制、輿情匯集和研判機制、快速反應機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網絡監(jiān)管機制、屏蔽機制建設等,為規(guī)范網上行為實行高校BBS、博客、播客等的實名制;為加強校園及周邊網絡環(huán)境綜合治理,高校與當地宣傳文化管理部門、互聯網行業(yè)主管和監(jiān)管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工作體制、專業(yè)培訓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積極探索建立法律規(guī)范、行政管理、師生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等。
3.3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豐富校園網絡文化活動,構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精神和諧
加強網絡道德規(guī)范建設。高校要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學生上網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如不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活動;不瀏覽、傳播、下載、復制、制作各種色情淫穢的文章和圖片等等。加強對校園網民的網絡教育,建立網絡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網絡道德的高度自律。建立學生網絡道德評價制度,增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網上網下臺力打造“綠色網絡校園”。21創(chuàng)新網絡服務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和諧校園網絡文化活動。鼓勵高校不同的院、系、部乃至班級建立自己不同風格的網站、網頁,倡導自己院、系、專業(yè)、班級的特色文化;開展優(yōu)秀網站評選活動;創(chuàng)辦網絡文化月、網絡文化主題系列活動;在網上開展網絡文化教育專題,號召大學生文明上網;高校之間聯辦網絡文化節(jié),開展各種活動:如網絡辯論賽、校園網絡DV大賽、網絡知識系列講座等,吸引教師和學生參與,共創(chuàng)和諧文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