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
在人的一生中,也許你循規(guī)蹈矩,夾著尾巴生存,處處小心謹慎,從不越雷池半步,因而與“囚”無緣。
但人生中的許多事情,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自己可以掌握的。有時身在屋中坐,禍從天上來,想躲也躲不過去。這只是對那老實本分、唯求平安的人而言。對于那些胸中懷有野心與壯志,不甘平庸,總想要改變點什么、發(fā)現(xiàn)點什么、創(chuàng)造點什么的人,成為囚中之人,就沒有什么好說或大驚小怪的了。
另一個與“因”極為相近的字是“困”。這個字卻是一切在人世間生存的人,都不能逃避的。困難、困惑、困境……許許多多因“困”而生的情狀,擺在你面前,讓你在困字中走出來又走進去,要擺脫,實在很難。
囚字從字的結(jié)構(gòu)上看,是把一個人給嚴嚴實實地圍了起來。人被囚住,卻不見得就會死。但“困”就不一樣了,困從字面上看是一棵樹木被圍了起來。如果只是前后左右的四面墻,上可以接天,下可以著地,上接天采雨露陽光,下著地汲養(yǎng)料水分,那就實在不是困了,而是保護。當然,這被圍起來的“木”,也并非實際意義上的綠色植物,也還是指的人,只是說明困比囚更其兇險罷了。
人在被囚的時候,是最能平靜心情和看破世事的時候。因為在囚之中,你一切都是被動的,一切都不由你自己去做主了,你面對的除了審判,就是墻壁。你只能靜靜地等待,無論善兇,你都得去等待一個結(jié)局。
而困卻不同。人在困中,是必須主動的,是無時無刻不在做著突圍出去的努力的。所謂的“困獸猶斗”,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所以被困的人,在掙扎的過程中,希望離得很近,又很遠。這時的人,就很容易浮躁、絕望甚或被毀滅。
這或者就是囚與困的根本不同處。前者是不敢再有什么求取之后的看破和平靜;而后者卻是在不甘心的努力中躁動、不安與掙扎,為了突破和求取而累而傷,最后不得不以生命作代價。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自由都是有限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都是我們不可擺脫的束縛。
有時我想,若以斗室為天地,就不免感到時時處處被圍困,雖終日左沖右突,卻難以尋到出路;反之,若以天地為斗室,自覺為囚,便可以沉心靜氣,從容行居了。
摒棄妄念和貪欲,在圍困中超越圍困,在囚禁中突破囚禁,這也許是抵達生命真正意義上自由和解脫的一條道路吧。
摘自《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