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煜程
情境作文教學,是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為了達到作文教學目的,從作文指導課堂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作文內(nèi)容和諧共生的具體場景和輕松快樂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情感體驗,從而生成習作的教學。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實際,在情境作文教學方面作一些探討。
生活情境——儲存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蔽覀兊纳钬S富多彩,為什么不充分利用這豐盛的資源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使他們自主地投入到寫作當中來呢?置身生活情境是讓學生置身于大自然或社會生活的某個場景之中,利用真實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迅速捕捉瞬間靈感和內(nèi)心因外界刺激而產(chǎn)生的強烈感受,從而寫出富有特色的生動的文章。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經(jīng)常有意識有計劃地為學生組織一些活動,指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從這塊生活的土壤上吸取知識經(jīng)驗,從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比如,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前夕,分別給學生一周時間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在班級有目的地開展“獻愛心”活動,開辦賽詩會、演講比賽等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春游、運動會、參觀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儲存作文的素材,激發(fā)寫作的愿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钡拇_,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老師要善于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引導學生作文。這樣不僅讓學生有話可寫,寫好學習和生活中的“現(xiàn)在進行時”,還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仔細觀察生活、細心積累素材的好習慣,提高學生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作文是生活的一種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筆寫誠實的話,寫真實的生活。
文本情境——遷移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重在“工具性”操練——析詞解字、分析段落、理解中心……常常將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解讀成一個個語文技能、技巧練習的“例子”。其實,就其課文而言,它既是傳播知識的工具,也是傳播思想的工具。每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們總有一些話兒想說,總有一點想法要抒。隨文練筆便是給學生暢所欲言、“表情達意”、充分展示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小天地。
因此,每上完一篇課文,我便來個趁熱打鐵讓孩子們乘興涂鴉:寫下自己的一點認識或想法。如學完《師恩難忘》后,老師對自己的教誨之恩歷歷在目,學生的心情都隨著作者一起激蕩,久久不能平靜。我便結合文本布置了三個練筆內(nèi)容:1.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仿寫一篇老師教導的文章,字數(shù)不限;2.寫一段感謝老師的教導并祝福老師節(jié)日快樂的話,體裁不限;3.自擬題目,寫一篇與老師有關的小文章(三題任選一題)。我的目的很明確——只要孩子們肯將心里的話寫下來就行了。多寫多練之后,你就不用擔心學生們的寫作技巧不會提高。
小語教材為我們提供的知識非常寬泛,不僅有豐富的語言材料,還有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有意識地結合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讀寫結合。在平時的練筆中,我布置的內(nèi)容很廣泛,從不加約束。如《濫竽充數(shù)》的續(xù)寫、改寫古詩《游園不值》、學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寫一篇新聞報道、為《諾貝爾》中的主人公寫自傳等等。因為花樣常新,“要求”不高,學生們總樂于接受,并認真對待這項任務,因此取得的效果也就較為顯著。
模擬情境——體驗
模擬情境是根據(jù)作文教學的實際需要,抓住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再現(xiàn),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特點的目的,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人或物的特點,為寫作積累生動的習作素材和情感體驗。如角色扮演、音樂渲染、游戲表演,都屬于模擬情境。
一次作文課前,我創(chuàng)設了現(xiàn)場演示情境:1.教師身穿西服并系上平時不太用的領帶,態(tài)度嚴肅地走進教室。2.在講臺上放下文件夾,準備拿出鋼筆,然而左找右找就是沒有,一會兒摸摸口袋,一會兒翻翻抽屜,一會兒抓抓腦袋,一會兒唉聲嘆氣,滿臉的著急相……3.“唉,到底放哪兒去了?瞧我這記性……”4.開始點名。面對老師的表演,學生驚奇萬分,紛紛議論,伴隨著師生間簡短的對話之后,學生便動筆寫了起來,《模特兒老師》、《一次表演》、《老師今天怎么了》、《找筆》一篇篇精彩的佳作出現(xiàn)在孩子的筆下。
一個好的模擬情境可以吸引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可以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在模擬表演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是沉浸于愉快的玩樂之中,沒有做到認真觀察、仔細聆聽,之后無從下筆。因此,在模擬表演時,教師一定要有目的地對學生提出要求:一邊玩,一邊用眼睛看、用腦子想、用嘴巴描述,還可以穿插安排學生或教師的采訪,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所見所聞所感,
從而做到用詞準確、語言規(guī)范,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
想象情境——創(chuàng)造
錢鐘書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沒有什么本事,只不過善于想象而已?!毕胂笞魑氖切W生作文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想象情境,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生成想象習作的快樂。這種新鮮靈活的情境式習作喚醒了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意識,是教師智慧的靈光在學生身上的投影。
例如寫作《假如我是……》,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課前,同學們都想知道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其實我是個特別愛幻想的人。(放課件)請看,假如我是神筆馬良,我要畫出堅固的大堤,讓洪水不再泛濫;假如我是市長,我要讓城市所有住房困難的人住上新房……(板書:假如我是……)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心愿聊天室”。1.假如你就是童話世界和魔幻世界的人物,具有神奇的本領,你想實現(xiàn)怎樣的心愿呢?2.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棵特別神奇的樹,它是由一位園藝師根據(jù)自己的大膽想象培育而成的。假如你是那位園藝師,你想做什么呢?3.下面我們放松一下,欣賞兩段歌曲《我是一片云》、《我是一只小小鳥》,假如你是一種動物、一種植物或是一件物品,你想實現(xiàn)什么心愿呢?
通過想象情境,學生能想象到很多有趣的情景,寫好想象作文也就不成問題了。想象作文的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學生的童真童趣,學生也從想象訓練中得到想象習作的素材,提高了想象作文的能力。語文教師的最大本事就是能把一個學生本身潛在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誘發(fā)出來,并在這個過程中與被教育者相互滲透,使雙方得到升華。
“偶發(fā)”情境——生成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生成的教學資源具有不可確定性,常常會出現(xiàn)與教前預設不相一致的情景、因素或事件,我們稱之為“偶發(fā)事件”。如果教者具有比較敏銳的課程意識,就會從這些偶發(fā)事件中提煉和生成正面的、有價值的教學信息,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巧于利用,善于開掘,偶發(fā)事件就會成為訓練學生寫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充滿活力的平臺。
“三八”節(jié)那天的語文課上,我想讓學生說說在這個節(jié)日里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讓他們寫一則關于“三八”節(jié)的日記。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今天是他的同桌李亮的生日。我聽了,心里咯噔了一下:這和我的課前預設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吹饺鄬W生滿臉驚訝的樣子,我以最快的速度調(diào)整了教學方案:我?guī)е嗤瑢W齊聲祝賀李亮的生日;接著讓全班同學把最真誠的祝福寫在紙上,親手送給這位同學;最后,我從口袋里掏出兩個棒棒糖(本想獎給考試進步最大的學生的),送給他作為生日禮物。此時班上掌聲四起,李亮同學感動的向大家頻頻鞠躬。
看著孩子們沉浸在這美好的情感世界里,我趁機引導他們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特殊事件》、《祝你生日快樂》、《雙喜臨門》、《意外的驚喜》等各具特色的文章在學生們的筆下誕生了。偶發(fā)事件是學生眼之所見到、耳之所聞到、心之所感受到的,巧用偶發(fā)事件指導學生習作,學生寫起來就不會覺得無從下筆,自然成了學生習作中的美味佳肴。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學前創(chuàng)設情境,并不是為了適應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學生的作文訓練回歸到正常的程序中來,讓學生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寫作情境,縮短寫作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激發(fā)思維潛能,提高寫作效率和作品質(zhì)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