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
平時,我們聽到過不少這樣的對話:
“你的語文老師怎么樣?”
“好哇!”
“好在哪里?”
“講課好,還有,對我們同學好?!?/p>
如果再問講課好在哪里,對同學又是怎么好的,往往就支支吾吾說不出來了;即使說,也常常說得含含糊糊。
有些同學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是籠統(tǒng)地寫某一個人怎么樣,卻讓人看不出這個人到底怎么樣。
有一位同學這樣寫教他數(shù)學的林老師:
林老師是一位十分負責的老師。他不允許任何人不做作業(yè)。平時作業(yè)中和考試時做錯的題,如果是不理解題意做錯的,他都當面講解。林老師才教我們一年,我們班的數(shù)學成績便大幅度提高了。
我對他說,這不是作文,倒像是你給老師寫的評語。林老師怎么認真負責的?要讓事實說話!一定要有事例,否則就空洞了,就沒有說服力了。他撓撓頭說:“找不著事例呀!”我說:“多著呢!怎么能找不著呢?”接著我給他講了劉紹棠先生是怎樣寫他的田老師的。在《師恩難忘》這篇文章里,劉紹棠主要寫了田老師上課時的情景。田老師把課文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劉紹棠對這件事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對他說:“類似的事,哪個老師沒做過?只要眼睛向下,關注小事,關注細節(jié),可寫的實在太多?!?/p>
一句話使他開了竅。他略加思考,提起筆一連寫了好幾件事,下面是其中的一件:
期中考數(shù)學時,我竟錯了一道應用題!其實那道題并不難,是因為我只讀了一遍,就以為懂了,結(jié)果因理解出了問題而做錯了。林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把試卷給了我,說:“最后一道應用題你看看哪里錯了?”我沒有看,因為一下課我就知道錯在哪里了?!霸蹅兘裉炀蛯iT研究一下怎樣治粗心大意這個毛病?!绷掷蠋熣f。說完,問我最近讀了什么書,看過什么電視節(jié)目。當林老師知道我讀了《遇見一個好老師》這本書時,高興地問:“怎么想讀這本書?書里有許多文章,哪篇感動了你?”我說:“《好老師終身不忘》?!蔽也坏敱M地說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還把文中的張老師和任老師作了比較。林老師聽了,高興地說:“看來你讀書很仔細嘛,理解力蠻好嘛!今天用不著討論了,不用給你開藥方了,今后讀應用題就像讀《遇見一個好老師》就行了?!?/p>
大家看,這件事多好哇!事實才有說服力呀!寫出這么一件事,勝過說一萬遍“林老師工作認真負責”呀!
事,實在太多!人就是做事的嘛。一個人每天不知要做多少事。有些事,往往就是幾個動作,幾句話,甚至就是一個表情,一種眼神。作文時,怎么能說無事可寫呢?
一定要讓事實說話。寫人如此,描景狀物也是如此。寫一處景物,只是說“這里的景物美極了”,而沒有具體的描寫和介紹,如山怎么樣,花草樹木怎么樣,水怎么樣,小鳥怎么樣……那“美極了”就是一句空話,等于沒說。因為讀者連那里有什么景物都不知道,怎么能讓人感受到美呢?
總之,寫人,要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寫景,要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物。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只要牢記讓“事實”說話就行?!笆聦崱本驮谘矍?,只要眼睛向下,看得細一點、聽得細一點、想得細一點,就會有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