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從一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調動學生表達的欲望,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能大膽地生成和發(fā)揮,從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話習慣。
一、 憑借“三個依托”,抓語言積累
1. 以識字教學為依托。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在了解生字的意思后,讓學生進行口頭擴詞訓練,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思路,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理解,還可以拓展生字的意義外延,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如教學“滿”字時,學生就組了很多詞語,如“滿意、滿足、飽滿、充滿、漲滿、心滿意足、滿心歡喜……”
2. 以閱讀教學為依托。一年級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精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短文、詩歌,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去閱讀和背誦。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還要積累一些句式。如《小池塘》這課有很多形象生動的打比方句子,教師可讓學生感悟句子的美,再把這樣美的句子背下來,內化成自己的?!妒澜缍嗝姥健愤@課有個重要的句式就是“天空是——,樹木是——,小河是——”,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抓住這個句式進行理解和記憶,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段的概念。
3. 以課外閱讀為依托。“長成需讀五車書”是近年來許多教育專家提出的關于課外閱讀的口號。課外閱讀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知能力的重要渠道。為此,我和學生一起將每周六、周日定為“讀書日”,閱讀一些注音版的中外經典名著,《愛的教育》《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都是學生們愛讀的書籍。每周三有一節(jié)“班級讀書會”,學生將雙休日閱讀的書籍帶來,共同交流討論。有時舉行小型的競賽,評選出“最佳小讀者”,給學生們的閱讀增加一股動力。同時,班級設立了圖書角,學生自捐書籍,統(tǒng)一編號,利用課間互相借閱,在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風氣。課外閱讀需日積月累、持之以恒,不是短期突擊、一勞永逸的事情。我經常引導學生,必須把讀書當作自己終身的習慣,因為讀得久了,語言感悟和表達能力才能逐漸增強,見識才能不斷增長,認識才能不斷提高,文化底蘊才能越積越厚。
二、 進行“四步訓練”,抓寫話指導
1. 一句話訓練。作為寫話起步教學,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先解決“誰在那兒?”“他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樣?”讓學生能寫包含句子主要成分的一句話,進而讓學生練習寫一句“四要素俱全”的話,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在一年級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在給生字擴詞后,自己選擇一個詞語來寫一句話。課文中有些重要的詞語,我也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句子來仿造,既加深了他們對生字、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他們寫一句話的能力。
2. 段落訓練。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寫“一段話”的確要求過高。但教師如能以課文為載體,讓學生抓課文中的句式來仿寫,就巧妙地降低了難度,讓學生“有樣可依”了。在教學《司馬光》時,我讓學生用文中的“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說課間同學們的活動、大掃除時同學們的表現,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他們很快由校園內聯想到了菜市場、醫(yī)院、文化廣場等等,寫出了許多精彩的句段。學習《鮮花和星星》后,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我最喜歡,這里,那里,真比還。”要求寫幾句話,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寫出的句子如詩一般:“我最喜歡天上的白云,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草原上的綿羊還多?!薄拔易钕矚g秋天飛落的黃葉,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黃蝴蝶還多?!?/p>
3. “口述作文”訓練。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和家長達成共識,結合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讓學生嘗試作“口頭作文”。課本上的“口語交際”圖文并茂,內容貼近低年級兒童生活,富有童趣,有關于學習習慣的,有開展游戲的,有生活情境的……一年級的學生愿意去說、樂意去說。另外,教師和家長應蹲下來看孩子,開始不要求他們說得很多、很生動,只要把句子說通順,把大意表達清楚即可,至于“準確性”“條理性”則是進一步的要求了。
4. “漢字夾拼音”日記訓練。在學生們學完漢語拼音,開始利用漢語拼音來識字時,為了鞏固所學漢字,并同時鞏固漢語拼音,我鼓勵他們用“漢字夾拼音”的方式寫日記。這時教師要有敏銳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素材,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身邊的突發(fā)事件等來布置寫話任務。當然,這樣的日記依然本著“自主表達”的理念,讓學生做到“我以我筆寫我口,我以我筆寫我心”,可以是寫高興的、難忘的、遺憾的、難過的事,也可以寫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同時養(yǎng)成“寫前想一想”“認真寫一寫”,“寫后讀一讀、改一改”,“最后評一評”的寫作習慣。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東風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