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銀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去,自主學習,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有利于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筆者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以下從3個方面來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運用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情景,讓學生從所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在教學“百分比的應用”時,選取商品打折、銀行計息、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信息來創(chuàng)設一系列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如,東安商場在“十一黃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優(yōu)惠,付現金滿200元返20元”的促銷活動,小明的媽媽買了原價240元的商品,小杰的媽媽買了原價250元的商品。兩位媽媽各應付款多少元?該問題讓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學習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展開交流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新課內容的理解,掌握知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
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的演示情境
在幾何教學中,特別是幾何圖形運動的講授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筆者設計用幾何畫板演示:上下拖動點A時,屏幕a的值(點A的縱坐標)隨之改變,相應地,拋物線的開口大小、方向都在改變。學生經過觀察,就能發(fā)現:當a>0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上;當a<0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下;a的絕對值越大,拋物線開口越小。通過這樣的演示,學生很容易得到拋物線的性質,激發(fā)學習興趣。
運用設“疑”置“錯”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設“找錯”的問題情境
設“疑”置“錯”,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有意識地將“疑”“錯”設在學習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之中,使學生在“疑中生趣”“錯中生奇”。如在教學“整式的加減”時,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教師在復習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后,提問:5x2y和1-3x2y是同類項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同類項。
教師:為什么不是同類項?
學生:因為同類項是一項的,而1-3x2y是兩項的差,所以5x2y與1-3x2y不是同類項。
教師:不是同類項,不能直接合并,你有辦法計算5x2y+(1-3x2y)。
學生:去括號可以計算?
教師:你是怎樣想到去括號的?
學生:(思考)
學生甲:前面已經學過,有括號的要先去括號。
學生乙:因為5x2y與1-3x2y不是同類項,去掉括號就可合并了。
教師:你們想法都有道理,但不要忘記,前面學過的去括號法則是有理數運算,而現在是整式加減運算,去括號法則可以用嗎?
學生:可以用。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字母表示數。
教師:講得好!因為字母表示數,故可以把數運算的去括號法則推廣到整式的加減運算。
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同類項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教師抓住5x2y與1-3x2y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不是同類項,怎樣計算5x2y+(1-3x2y),為什么可以去括號等疑問,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他們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心理,驅動思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巧妙的設“疑”和置“錯”,教給學生的思維方法,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這對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以上列舉的各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教師還可以借助游戲競賽情景,讓一些枯燥的計算課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最終目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只是一個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也決不僅這幾種,它需要不斷地探索,需要教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教育的熱情。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五重安鄉(xiāng)旭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