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云
【摘要】 在藝術專業(yè)測試中,應關注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性的完善,把激烈的升學競爭、不當?shù)脑u價消除,讓學生學會生存,在和諧、快樂,充滿尊嚴的環(huán)境中,自由幸福快樂的成長,切實把素質教育與全面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藝術專業(yè)測試; 素質教育
Shallow talk a skill to test with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Zhang Xian-yun
【Abstract】In the art the profession the test, should concern the person's life, person of value, human nature of perfect, vehemence of enter higher school competition, not appropriate of evaluation cancellation, let student academic association existence, at harmony, happiness, be full of dignity of in the environment, freedom happiness happiness of growth,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with overall teach a person organic knot put together.
【Key words】Art profession tes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以往,每年的春節(jié)一過,伴隨著一年一度的藝術專業(yè)測試開始,我省十幾萬的壯觀隊伍經過多個考點的激烈拼殺,最后邁著疲憊的身軀和忐忑的心情,踏上返校的歸程。作為一名帶考教師,在經歷了幾年的酸楚后,心情不能平靜,充滿了惆悵,今年是教育質量提升年,又是素質教育落實年,面對這一切,我淺談一下藝考與素質教育。
曾幾何時,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對本校的學生進行大規(guī)模的“文轉藝、理轉藝”的動員,給學生灌輸藝考的好處,使得許多徘徊在一本以下或考入二本以上沒有多大希望的學生,拿起畫筆,彈起了鋼琴,做了一名藝術學生,于是相應的訓練計劃應運而生,學生在文化課能開全的前提下,把多余的時間給了專業(yè)訓練,每天的課外活動、晚自習、雙休日全都對他們進行專業(yè)課的強化,目的是能提高升學率。本來藝術教育是學生自身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但專業(yè)化的訓練是應付考試的訓練,學生只是一味模仿、臨摹,無能力體現(xiàn),這種技能的強化并沒有使學生的素質提高,有的學生學三年專業(yè),卻沒有空間感、節(jié)奏感,感悟能力極差。學生在沒有興趣的強化訓練中,表現(xiàn)得是消極怠慢,只是時間上應付,……面對這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覺得寒心。即使他們如愿以償?shù)剡~進大學的門檻,而畢業(yè)之后,他們又能干什么呢?社會需要的是全面高素質的人才,僅憑一種模式灌注的速成之材,怎能立足社會?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缺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不能算為合格人才。
在藝考中苦的不只是學生,還有教師!作為教師應該是輕松愉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如今在教學成績相互攀比的情況下,為了完成升學指標,一月僅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即使假期,也是對學生強化的最佳時機。三年的高中生活使得人人身心疲憊,學生厭學,教師對職業(yè)倦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以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苦于社會壓力,教師只能拼命傳授,考什么,教什么,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怎能去培養(yǎng)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另一個群體,那就是學生家長。從孩子成為一名藝術生,也成為父母財源流向的目的地。在每年的藝術考試中,80%以上的學生都到校外的高考輔導班鍍金。每個輔導班的收費在八百元至三千元不等,昂貴的輔導費,數(shù)十個學校的報名費,車票、住宿費……這些都是家長用血汗換的,這還不包含那些隱性的操作費。而大學畢業(yè)后,所學專業(yè)與現(xiàn)實相差太遠,找工作難。
當前,社會上改革高考呼聲很高,但是,經過歷史的、現(xiàn)實的比較分析和思考之后,公眾的普遍認識是:高考改革是其自我完善和進步,而不是對它的否定;公平正義這面旗幟決不能丟,離開公平正義的任何做法都不是改革而是倒退,也不會成功;在無法控制不正當權力干擾的情況下,只有嚴格考試才最為公平,也才能于國于民有利,為大家所接受。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正如我們的廳長說的,孩子苦的、累的沒有道理,素質教育到了非落實不可的地步,這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整個民族的復興有著密切關系。
我們在回頭看看那些沒什么興趣,而又被迫學習藝術的學生,是如何對待考試,對待家長的辛勤勞作的呢?省內省外考試地點較多,學生每到一處,都要逛逛,隨便應付一兩場考試便換地方,要不找個網(wǎng)吧,聊天,游戲,……把父母的心血丟到腦后。正規(guī)的考試地點有政府出面出臺政策,要求網(wǎng)吧關閉,而那些小考點,有多少學生迷于網(wǎng)吧?他們不積極備考,而是欺騙家長,要不幾個人在一起玩撲克。面對如此場面,能不令人痛心?孩子不喜歡學習藝術,何必苦苦強求。
素質教育會議強調,把時間、能力、健康還給孩子,真是雪中送炭,升學率不再是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的法寶,在題海中掙扎的學子,有了盼望已久的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找回了失去的星期天。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修模塊,干自己喜歡的事。
本來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磨練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審美的情趣,應使學生保持和增強足以承受得住未來生活和學習變化所需要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知識和技能的貧乏,情感的淡漠,情操的低下,都會給終身學習帶來麻煩。
眾所周知,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應是全面的,教育必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素質教育真正堅持以人為本,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聯(lián)系起來,和人的終極價值聯(lián)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獲得生存技能的一種途徑,而且還能成為提升人的需求層次,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
由于藝術考試場次較多,每個學生在抓住了一次次機會的同時,也在嘗試數(shù)次的失敗。2003年6月,某省一名具有藝術天賦的趙慧慧,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在文化課高考中因為一科發(fā)揮失誤便跳樓自殺身亡。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社會在進步,各行各業(yè)都在發(fā)展,在全面落實科學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今天,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關注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性的完善,把激烈的升學競爭、不當?shù)脑u價消除,讓學生學會生存,在和諧、快樂,充滿尊嚴的環(huán)境中,自由幸福快樂的成長,切實把素質教育與全面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收稿日期:200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