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有其美妙動人的意境。特別是詩歌,它的意境就是作者所描繪的景象與作品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和諧結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舒婷是20世紀70年代末“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在朦朧詩派中,舒婷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擁有大量讀者。舒婷的詩復活了中國新詩中表達個人內(nèi)心情感的那一條線索。它或借助內(nèi)心來映照外部世界的音影,或捕捉生活現(xiàn)象所激起的情感反應,而其中最優(yōu)美的表現(xiàn)是內(nèi)心情愫的抒發(fā)和感傷與激越情調的共鳴。正是由于這種“共鳴”,這種用心的抒情方式,舒婷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她那個時代的青年從迷惘到沉思到沸騰的心理歷程,并能夠超越對一代人生活軌跡的記載,折射出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苦悶和歡樂。正如同她的詩中所寫到的:“深入所有心靈/進入所有年代。”
在舒婷的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以充滿對立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展示著悲歡交融的自我。從最初的《致大海》,到社會意識不斷增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再到帶有明顯自白色彩的《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詩歌的抒情情調強烈地表現(xiàn)著感傷與激越共鳴的特點。當她對社會現(xiàn)實作出反應時,她既是“迷惘的我”,又是“沉思的我”和“沸騰的我”。迷惘,是因為悲壯。多少詩人懷想多少英雄贊嘆的大海曾把無數(shù)“沙灘上留下的足跡”和“向天邊揚起的風帆”埋葬,但作為“海的忠實的女兒”,她在狂濤中不會后退,而是感奮、歡樂和沸騰。“這個世界,有沉淪的痛苦,也有蘇醒的歡欣?!碑斔伎甲约旱娜松恢脮r,她的內(nèi)心交織著孤寂的痛苦和驕傲:“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驕傲我的心”。寂寞是一種被社會“遺棄”的感覺,驕傲,則來自對不肯茍同時潮的自我肯定。
在《落葉》中,作者寫道:
“我突然覺得:我是一片落葉/躺在黑暗的泥土里/風在為我舉行葬儀/我安詳?shù)氐却蔷G茸茸的夢/從我身上取得了第一線生機”;“瞬間的感覺往往是跳躍,是閃動,是觸發(fā),只有在最有效的那一瞬間,才是屬于詩的?!?作者抓住了瞬間的感受,把落葉的傷感最終轉化成了“生機”,顯示了心理矛盾的激越斗爭。
在舒婷的詩歌中,《致橡樹》個性鮮明地表達了對愛情的獨到理解,令人耳目一新。這首詩是一篇表達詩人愛情觀的宣言。詩人通過象征的手法,用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展示了富有時代氣息的愛情追求。詩中用比喻的手法,否定了庸俗的愛情觀。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p>
在詩人看來,愛情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攀附,不是單方面的依戀,甚至不僅僅在于奉獻。詩人通過象征手法傳達心聲的抒情方式,用熾烈的語言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愛情觀:相愛的雙方應該既平等、獨立,又緊密結合,相互依存。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精神、人格尊嚴和對真正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詩中以橡樹的“銅枝鐵干”象征男性的陽剛氣概,以木棉“紅碩的花朵”象征女性的柔美氣質,意象十分優(yōu)美。詩人以特有的細膩筆觸,通過獨特的構思,用一連串精妙的比喻構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對愛情的深刻感悟和理想思考巧妙地編織在一起。
閱讀和欣賞詩歌,要注意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寫作的具體情境,充分調動想象和聯(lián)想來體味彼情彼景;要注意體會作品的構思和語言的妙處,理解比喻、象征等藝術手法的深刻寓意;要反復吟誦,細細品味作品的情思和韻味。這樣才能在領會詩歌獨特的內(nèi)涵和意境。
語文教學應始終努力追求美的境界,提高學生的感受、欣賞和評價能力,從而不斷地充實知識,提高素養(yǎng),完美人格,最終達到教學中育人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