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繁華的香港鬧市,通過深圳皇崗口岸,穿越茂密的鋼筋叢林,一輛美國GMC房車開上了通往惠州的高速公路。兩個多小時之后,房車轉上顛簸的鄉(xiāng)村公路,最后開進黃土鋪成的田間小路。
當汽車最終停在幾百座白色蔬菜大棚前時,車上下來的是一個干凈整潔的精瘦男人。上身穿一件藏藍色的長袖休閑T恤,雙臂自然下垂的時候,袖口會蓋住多半個手掌,自然得有一點懶散。他就是馬承榕,利農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會種菜的福州人。
剛剛從加拿大休假回國的馬承榕最近正在忙著公司的第三輪融資,超過30%的凈利率讓他成為紅杉、華登資本、海納國際等各大機構青睞的對象。帶領投資人參觀農場,在他看來這是一項痛苦的工作,因為讓投資人理解利農的模式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昂芏嗳四憬o他說半天他也聽不懂?!?/p>
在利農惠州農場的5個小時里,記者也體會到了投資人的迷惑。在這片1800畝的農田里,種植的全部都是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甜椒、大白菜這些最普通不過的菜品。而且,利農從不打“有機”的概念,它的菜品價格也僅比市場上普通蔬菜高出10%左右。那么利農高利潤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在馬承榕的引領下,我們從上海青(北方稱油菜)看起,然后是西紅柿、甜椒……在這個需要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環(huán)繞的現(xiàn)代農場里,馬承榕像繡花匠一樣精致地營造著他的“植物工廠”:把美國的效益農業(yè)和日本的精細農業(yè)結合在一起,像造汽車一樣種蔬菜。直到我們的褲腳和鞋面都已經沾滿了泥土,馬承榕才笑著說:“你們入門了。”
“農業(yè)要想獲得好的利潤,最關鍵的是制定種植計劃?!瘪R承榕有說不完的秘訣,但他最為看重的是種植計劃。
看似普通的種植結構,其實背后有著精心的策劃。在利農的福州總部設有專門的信息部。他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不同時間蔬菜價格的變化,以制定最合理的種植計劃,保證每種蔬菜批量上市的時候是市場價格最好的時候。利農的情報人員遍布全國主要的蔬菜批發(fā)市場和蔬菜主產區(qū),同時利農還要通過種子公司搜集不同時間不同種子的出售量,來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向。
惠州基地的產品主要面向香港、深圳和東莞等東南沿海城市。當?shù)氐臍夂蛱攸c決定了當?shù)厥卟藘r格的變動軌跡?!跋奶熘灰芯G葉的菜價格就非常貴,到冬天茄果類的價格就很好。同類蔬菜在不同季節(jié)的價格能差10倍?!彼栽?2月中旬,我們在農場中看到的大量都是茄子、西紅柿和辣椒。
在采訪中,我們遇到一個前來拉貨的東莞批發(fā)商,他告訴馬承榕這周價格最好的菜是甜椒,而西紅柿的價格最近上漲勢頭最猛。馬微微一笑:“我這周主產的就是甜椒,下周你來拿西紅柿吧,到時候就批量上了?!?/p>
事實上,馬承榕的計劃不僅僅體現(xiàn)在種植安排上,他的農場本身也都是計劃出來的?!拔覀兪紫却_定目標城市,之后在調研的基礎上做出這個市場每年單價比較高的蔬菜品種列表?!崩r的技術人員會根據技術的可行性對列表中的品種進行挑選,確定種植品種后再確定預期占有的市場份額,根據這個份額確定種植數(shù)量,根據種植數(shù)量最后確定需要建設的農場規(guī)模。這樣的倒推法保證了利農每個農場的蔬菜都供不應求,從來不愁銷路。
“可你怎么能預知產量呢?”我問馬承榕。馬亮出了他的第二大法寶:模塊化生產。如果把利農比作一臺電腦,模塊化就是這臺電腦的CPU。
“把不同的種植流程通過技術研發(fā)固定成模塊?!瘪R承榕不希望我們把模塊化理解成標準化,因為標準還需要操作者去學習,而模塊化則是把農業(yè)種植簡化成一個“傻瓜程序”。傳統(tǒng)蔬菜種植的方式,從播種到收割,需要農民在田間完成12個程序。而在利農,通過模塊化程序的開發(fā),一線農工要操作的步驟被壓縮到了3個:播種、收割和剪枝。中間的其他步驟都通過科研量化下來,利用設施去實現(xiàn),每個基地只需要一個過硬的技術總監(jiān)就能搞定。
在利農農場的5個小時時間里,記者在農田里只看到了不足10個工人,其中大部分都在試驗田中進行嫁接操作,真正在農田中收割的只有兩個人。
這些工人大都來自貴州、云南、廣西等西部省份的貧困鄉(xiāng)村,大部分人不會講普通話,甚至還有殘疾人?!拔蚁M痪€員工的素質越低越好,管理和科研人員的素質越高越好?!瘪R承榕說。模塊化使得他對農工的要求降低到了“會干最簡單的體力活”。在福建一個臨公路的農場,馬承榕甚至不敢開基地的正門,因為怕西部山區(qū)來的工人不會過馬路,被車撞到。大量使用低素質員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既能降低工資成本,又保證了員工隊伍的穩(wěn)定。
模塊化的功效當然不僅限于節(jié)省人力。統(tǒng)一的技術方案使得利農的農田中生長的蔬菜都像同胞兄弟一樣整齊。一樣的植株個頭兒,基本相同的結果數(shù)量,每個果實基本相同的品質。在每一個菜種的暖棚前,馬承榕都能說出一串數(shù)字:這一棚有多少棵植株、每棵上面能坐多少果、每個果有多重、這一棚能有多少收成、上市時能賣多少錢……眼前的這個人就像一個IT高手,把數(shù)字把玩于自己的股掌之間。
模塊化的工業(yè)生產方式也決定了利農的用工模式。在這里,只有農業(yè)工人,沒有傳統(tǒng)農民。他們住集體宿舍,吃集體食堂,領取計件工資,還會按照公司的生產計劃奔走于不同省份的基地。每月平均1000多塊錢工資對于來自貧困山區(qū)的他們來說是一筆相當不錯的收入。
周密的種植計劃,工業(yè)化的生產方式并不是成功的全部,要成為一座真正賺錢的現(xiàn)代化“工廠”,還需要資本的投入。
在利農的土地上遍布著整齊的鋼架蔬菜大棚,它們都能抗12級臺風。按照1畝土地3個半大棚的標準計算,1800畝的農場上至少應該有3000個以上同樣的“蔬菜小屋”。每個小屋的四周都有一條“護城河”,所有河渠又都相互連通,這是一套完整的進水和排水系統(tǒng)。小屋間的交通非常便利,既有平坦的鄉(xiāng)間小路,也有足夠房車暢行的“主干道”。小屋里的配套設施也很豪華,全部都是以色列最好的滴灌設施。
大棚讓蔬菜不再擔心風雨,并能享受最愜意的溫度和濕度。進、排水系統(tǒng)使得農場即使在暴雨的日子里也不至于泛濫成災,水淹七軍。滴灌系統(tǒng)更是能夠直接把營養(yǎng)輸送到植物的根部,既避免浪費。又能夠根據蔬菜成長的需要提供個性化“套餐”。
“未來的農業(yè)一定是以設施為主的農業(yè)。這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在惠州,馬承榕正在建設他的第二塊基地,面積700畝。從去年5月進場施工,到12月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整整7個月的時間。工程量只完成了40%?!敖ㄔO一個農場工程量非常之大?!瘪R承榕說。
在這里,我們看到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完成了平整,建起了大棚,更多的土地還保持著農戶種植時高低不平的狀態(tài)。而那些剛剛完成平整的土地都被深翻30厘米,這樣以前被農民化肥污染過的土壤就會被埋到種植層以下。新翻上來的生土就像巨大的石塊,插立在農田中,將來還要將它們打碎,再鋪上10厘米厚的有機肥,這樣的土地才適于種植。新農場的進、排水系統(tǒng)還沒建立起來,農場中一個巨大的水坑據說是未來的蓄水池。這里的一切都呈現(xiàn)出草創(chuàng)期的雜亂與荒涼。但即便如此,這塊土地已經花費了馬承榕1400萬元,未來的滴灌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化設施將是一筆更大的投資。
資本是利農模式背后不可缺少的推手。供不應求的市場正在推動馬承榕進行又一輪的融資。在他的規(guī)劃中,利農將在現(xiàn)有的1.8萬畝基地的基礎上,每年增加3000畝規(guī)模?!拔疫€希望利農能夠成為中國蔬菜行業(yè)里第一個全國性消費品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