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棟,小說家、詩人、評論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現(xiàn)為《人民文學》雜志社編輯部主任。20年來,寫作有長篇小說《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躁動》、《正午的供詞》、《花兒花》、《騎飛魚的人》、《單筒望遠鏡》、《教授》等8部。獲得上海文學獎、山花雜志文學獎、老舍長篇小說獎提名獎等10多次。
行動的人
厄內斯特·海明威首先是一個行動的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其次,他才是一個杰出的作家。因此,我對某個中國作家說“海明威身上貼著假胸毛”這句話耿耿于懷,感到不滿,因為害怕別人雄壯的人,自己恰恰是虛弱的,不過,也許他對海明威過于外在于文學本身的行動哲學不能接受,那么,這句諷刺還多少可以理解。海明威是最近50年來對中國作家和讀者影響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作品的銷量,一定也是美國作家在中國最多的,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傳奇經(jīng)歷和人格魅力。
從某種程度上說,海明威是擋在自己作品前面的人,他以自身的傳奇性和行動性,將小說寫作第一次變成了行為藝術,他的行動和小說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這在小說史上是一個奇觀。而且,海明威寫的還是地地道道的美國小說,他以其文本上的風格化敘述,將小說的敘述帶到了一個新高度,拓展了美國文學的疆界,與威廉·??思{一起將二戰(zhàn)之后的美國文學提升了一大截,將小說發(fā)展的中心強有力地從歐洲帶到了美國大陸,改變了世界文學的版圖,尤其是在短篇小說的寫作上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成就,昭示了小說的發(fā)展方向,這些都是他留給我們的財富。
厄內斯特·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斯州的大都市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小村鎮(zhèn)奧克帕克村,父親是醫(yī)生,母親愛好文學和藝術,他們一共生育了6個孩子,海明威是第二個。厄內斯特·海明威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讓他拉大提琴,教他欣賞美術作品,而父親則教他釣魚和打拳擊,教他體育上的各種本領。這在海明威后來的發(fā)展中,奇妙地統(tǒng)一在一起,成為海明威一生受用的兩個方面。按說,這行動性非常強的體育和偏向內向式的藝術審美活動恰恰是相反的,但是海明威在性格相反或者說互補的父母親的影響下,吸收到了他們各自的長處和優(yōu)點。中學時代里,海明威的體育成績就非常好,游泳、足球、射擊、拳擊都是他擅長的運動,他還參加學校里的樂隊,拉大提琴,并且很聰慧,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寫短篇小說,并且向學校里的刊物投稿。1917年,在他中學畢業(yè)之后,他去堪薩斯市《星報》擔任記者,開始了自己的文字生涯。在早期的新聞寫作當中,由于新聞稿件對簡潔和準確、生動和具體、短句與活潑的文風的要求,使他積累了很特殊的寫作經(jīng)驗,日后他創(chuàng)造出電報式的寫作風格,與這個時期擔任記者是不無關系的。
1918年,19歲的海明威參加了美國在一戰(zhàn)中的部隊,擔任紅十字會車隊司機,主要在歐洲南部、特別是意大利的后方醫(yī)院服務,在一次遭受襲擊中身受重傷,經(jīng)過治療,次年回到美國,在家中繼續(xù)寫作。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他擔任《星報》駐歐洲的記者,在巴黎、日內瓦等地活動,并且在美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紹下,認識了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shù)隆に固挂?,和詩人龐德等,在他們的影響下,在寫作上進步神速。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三個短篇和十首詩》,次年在巴黎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這個集子收錄了18個以尼克、實際上是海明威自己的化身為主角的短篇小說。1926年,他還出版了中篇小說《春潮》。《春潮》是對他的文學啟蒙老師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說《黑色的笑聲》帶有惡作劇性質的戲謔模仿。這三本書可以說是海明威初露頭角的作品,雖然在銷量上很小,但是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海明威獨特的語言和敘事風格,引起了作家同行、評論家們的注意。
海明威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的作品是他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小說出版于1926年,小說的主人公是一群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歐洲居留的美國青年,他們的生活面臨危機,殘缺不全又找不到方向,描繪了一代青年的迷惘和幻滅的感覺。這可以說是一部藝術家小說,書中刻畫了想當作家和藝術家的青年在巴黎的困頓、探求和失落,充滿了后期印象派式樣的光影感,死亡、疾病、傷殘和心理問題籠罩在小說主人公的身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巴黎的五光十色和藝術氣質并沒有撫平這些青年心靈的失落感,反而使他們找不到出路,更加迷惘。美國僑居巴黎的女作家斯坦因對海明威說過,“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這句話作為小說的題詞,放在了扉頁上,可見他對這句評語的滿意和欣賞?!短栒粘I稹芬惨虼顺蔀榱恕懊糟囊淮边@個短暫和影響不大的文學流派的代表作。這本書的出版,使海明威看到了自己的真正前途不是在歐洲,而是在美國大陸。于是,1927年他回到了美國。
海明威逐步地確立了自己的“硬漢”文學風格,是以1927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為起點。這部短篇小說集題材廣泛,描繪了拳擊手、西班牙斗牛士等硬漢形象,他們在面臨人生困境和抉擇當中,顯示了男人的力量。尤其是死亡的威脅來臨的時候,男人們竟然直接面對,毫不退縮,呈現(xiàn)出美國精神的一面。美國精神帶有拓荒者的創(chuàng)造性和冒險性,這些品質在海明威的筆下,都有呈現(xiàn),可以說海明威逐漸地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和寫作題材,找到了能夠引領美國文學向前走的方向。
行動的小說
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影響最大的幾部作品之一,我覺得也是他少數(shù)幾部最好的小說,帶有一定的自傳性,描繪了一個年輕的美國軍官,在意大利前線負傷,住進醫(yī)院之后和一個英國護士的悲劇愛情故事——女護士難產(chǎn)死亡,年輕的軍官帶著悲情離開了歐洲。小說從主題上是反對戰(zhàn)爭的,情節(jié)上帶有通俗愛情悲劇小說的影子,隱含著大男子主義的觀念——女護士的死解決了他們之間的一個即將面臨世俗生活的難題,使小說帶有了希臘悲劇的壯美色彩。小說的語言干凈利落,敘述扎實簡潔,細節(jié)生動具體,沒有廢話,沒有多余的描寫,人物的性格也比較生動,但是稍顯得平面。小說里有很多警句一樣的議論,是對那個時代非常有力的批判和判斷。今天看來也非常有力量。從小說的形式上來講,這是一部多少有些中規(guī)中矩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但是海明威還是在語言和句子上,打上了他自己的烙印,這個烙印非常鮮明,就像美國西部的牛仔給自己的牛打上一個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牲畜的符號一樣,這個烙印就是精湛的敘事藝術,是屬于海明威自己的,以精練、簡潔、生動和省略為特點。尤其是小說的開頭和結尾兩個部分,幾乎可以和《百年孤獨》的開頭部分媲美,特別值得分析。開頭部分確立了整部小說的敘述語言風格和語調:
“那年深夏我們住在村里的一所房子里,越過河和平原可以望見群山。河床里盡是卵石和大圓石,在陽光下顯得又干又
自,河水清澈,流得很快,而在水深的地方卻是藍幽幽的。部隊行經(jīng)我們的房子朝大路走去,揚起的塵土把樹葉染成了灰蒙蒙的。樹干也蒙上了塵土。那年樹葉落得早,我們看到部隊不斷沿著大路行進,塵土飛揚,樹葉被微風吹動,紛紛飄落……”在寫景的文字中蘊涵著戰(zhàn)爭即將摧毀這一切的擔憂,簡潔、具體和生動的句子立即把我們帶到了現(xiàn)場。而小說的結尾則更加出色,是小說史上最值得分析的結尾之一。據(jù)說海明威改寫了39遍,才感到最終滿意。在這里我引文如下:
“我走到房間的門口?!悻F(xiàn)在不能進去,一個護士說。
‘不,我能。我說。
‘你還不能進去。
‘你給我走開,我說?!硪粋€也走開。
但是等我把她們趕走以后,關上房門,擰熄了電燈,并沒有絲毫用處。這好像是在向一尊塑像告別。過了一會兒,我走出房間,離開醫(yī)院,冒著大雨回旅館去。”
和《百年孤獨》開頭那句繞口的、包含了時間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時間不一樣,《永別了,武器》的開頭和結尾則是現(xiàn)在時間的。結尾是對一種情景的描繪:男主人公要去向戀人的遺體告別,兩個護士在場,他把她們趕開了。然后,他默默地舉行了一次告別儀式,沒有悲痛欲絕,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大聲哭泣,他坐了一會兒,就離開了那里。強烈的感情,恰恰全部隱藏在簡約的文字背后,但是效果卻特別巨大。用動作和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動,用精粹的句子描述主人公的內心活動,用簡練的對話來呈現(xiàn)人物的性格,達到了超凡的效果,這就是海明威的敘事藝術的魅力。
1930年代前期,海明威居住在佛羅里達,后來又遷到了古巴,這和他喜歡大海有關。他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捕魚、打獵和讀書。1932,他出版了關于西班牙斗牛士的長篇專著《午后之死》,這本書將斗牛上升到雕塑藝術和死亡美學的高度。它本身并無離奇之處,但是,里面有從斗牛引申開來的他對文學寫作的一個著名的論斷,就是后來被稱為是“冰山理論”的一段話:“冰山在海里移動是很莊嚴宏偉的,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焙C魍髞碓谛≌f的敘事藝術上所努力實踐、并且?guī)缀踹_到了完美境地的文學理念,就是這個冰山理論。在他簡約的敘事語言背后,讀者仍舊可以感覺到、乃至閱讀到他沒有寫出來的東西。這就是海明威在敘事藝術上的巨大貢獻。1933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到》,1935年出版了他在非洲狩獵的筆記《非洲的青山》,描繪了一年前他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及好朋友卡爾一起去非洲打獵,共打了三頭獅子、一頭水牛、二十七只各種稍微小一點的動物,書中描繪了打獵的驚險和非洲奇特的自然,還有他對好朋友卡爾的爭強好勝以及與妻子的和諧恩愛,可見這段時間里,他過著多么逍遙自在的生活。
1937年,海明威出版了長篇小說《有的和沒有的》,這是一部中等水平的小說,描繪了在美國社會里單槍匹馬闖蕩的哈里的一生,他在古巴和美國之間走私,最后丟掉了性命,成為了一個悲劇英雄。小說的結論是:這個社會,一個人闖蕩根本不行,是海明威對自己硬漢哲學、行動哲學的一種悲觀的反思,體現(xiàn)出冒險和硬漢的精神,帶有悲劇的震撼力量,但是同時也顯得單薄。
同一年,西班牙反法西斯內戰(zhàn)爆發(fā),他作為記者籌集了幾萬美元和幾輛汽車趕到了那里,去支持共和政府,反對佛朗哥的法西斯軍政權,次年就發(fā)表了他一生中惟一的劇本《第五縱隊》。劇本共分三幕,題材是關于西班牙內戰(zhàn)的,以馬德里保衛(wèi)戰(zhàn)為背景,粉碎了馬德里城中的一個間諜網(wǎng)的故事——盡管這場內戰(zhàn)最終以佛朗哥的軍政權上臺結束。近距離地觀察西班牙內戰(zhàn),帶給他創(chuàng)作激情,荷蘭導演伊文斯執(zhí)導的紀錄片《西班牙大地》的解說詞也是海明威寫的,并且最終由他自己操著美國中西部口音來配音。1940年,他出版了以這場內戰(zhàn)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描繪了一個美國支援戰(zhàn)士喬頓參加了西班牙游擊隊,奉命去炸掉~座橋梁,最后孤獨地壯烈犧牲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在三天的時間里,十分緊湊。在小說的輔線中,穿插了愛情故事以及游擊隊員內部的矛盾和分歧,小說的篇幅翻譯成中文有40萬字,是海明威所有生前出版的小說里最長的,因為有大段的內心獨自和回憶,使小說顯得有些拖沓和冗長,而他的“冰山理論”在這部小說里盡管有所體現(xiàn),但是卻不明顯??梢姟氨嚼碚摗备m合短篇小說的寫作。海明威參與政治的熱情掩蓋了藝術上的精湛表達,而且,內部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命運有些拼湊和硬性虛構的痕跡,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在小說藝術上很一般的作品。不過,它作為反映如今早就被人們忘記的西班牙內戰(zhàn)的小說,倒留存了下來。
行動的哲學
海明威一直信奉一種行動的哲學,他不是一個書齋里的作家,盡管他博覽群書。他是一個行動的人,只有在行動中,他才可以寫出他的小說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他最為令人稱道的就是,改裝他的那艘名字叫“皮拉爾號”的游艇,使之變成了可以反潛艇的炮艇,在大海上尋找德國潛艇。不過,沒有關于他和德國潛艇遭遇的任何記錄。在二戰(zhàn)快結束的時候,他率領一支游擊隊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最后戰(zhàn)斗,因為他的身份是必須保持中立身份的記者,戰(zhàn)后他被審訊,結果無罪釋放。
海明威在小說寫作上的高峰是《老人與?!返某霭?,這部篇幅只能算是一個中篇的小說出版于1952年。此前的1950年,他還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過河入林》,描繪了一個參加了戰(zhàn)斗的上校前往自己過去戰(zhàn)斗過的地區(qū),回憶當年的戰(zhàn)爭的故事,有大量的心理描寫,但是故事和敘述都缺乏有力的支撐,顯得蒼白貧乏。但是,篇幅不大的《老人與?!穭t相反,描繪了一個古巴老漁民桑地亞哥,在出海之后打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但是當他想盡辦法、費盡力氣與周折,把大魚拖回港口的時候,那條大魚已經(jīng)被鯊魚啃得只剩下了骨頭架子。這部小說以一個老漁民的命運,上升到了象征的高度,將老漁民幻化成可以以耐力和信心抵抗任何人生挑戰(zhàn)的符號?!耙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毙≌f塑造了一個硬漢,一個老年的漁民,但是和他以往所塑造的那些硬漢,比如斗牛士、戰(zhàn)士、打獵者、偷渡和走私者不一樣,這個老年漁民的經(jīng)歷不僅和古代希臘悲劇中的一些角色有呼應的關系,還成為了一個寓言,一個現(xiàn)代基督;一個巨大的人類命運的象征,同時,他的“冰山理論”在小說的敘述中運用得非常成功,簡潔的敘事和純粹的動作描寫,反而使得小說有著硬朗的骨架和密度,掩蓋了長度和難度的匱乏,以自身的強大力量,征服了所有的讀者。這部小說本來是一部長篇小說的結尾部分,結果海明威把前面幾個部分全部刪掉了,只保留了有26531個詞的這個結尾——這是他自己統(tǒng)計得出的數(shù)字。評論家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毫不吝惜的贊美,還給予了各種各樣的分析。但是他
卻說:“沒有什么象征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魚就是魚。鯊魚就是鯊魚。”盡管他試圖抵擋別人對他作品的有趣分析,這部小說也是他自己覺得最滿意的。因為該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當年的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并且,由于這本書的出版,兩年之后的195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授獎詞中有這樣的評語:“和他的任何一位美國同行相比,海明威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正在尋求準確方式來表達自己意見的朝氣蓬勃的民族……作為這個時代偉大風格的締造者,海明威在25年來的歐美敘事藝術中有著重大的意義,這種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對話的生動和語言的交鋒。”
海明威喜歡參加各種冒險的活動,包括戰(zhàn)爭、打獵、捕魚、觀看斗牛等等,還有酗酒和兩次非洲打獵中的小飛機失事,實際上都給他的身體帶來了損害。在他的體內,一直留著一些彈片,這些彈片總是帶給他神經(jīng)上的痛苦,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勝利之后,海明威就離開了古巴,回到了美國,居住在愛達荷州,還去西班牙看斗牛。他對斗牛有著深刻的體會和研究,從中可以發(fā)掘出他一以貫之的硬漢美學和人生哲學。1960年,他出版了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描繪斗牛的專著《危險的夏天》。因為身體的病痛,加上還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他于1961年7月2日用自己的獵槍轟掉了自己的腦袋的方式自殺。海明威連死亡的方式都是那么具有行動感,那么的主動,那么的熱烈而又讓人佩服。他以自身的實踐來證明了自己的行動哲學。這個方面,他從來都是一以貫之的。
在他的身后,留下的遺作還有不少,由他的遺孀整理出版,包括長篇回憶錄《流動的盛宴》(1964)、長篇小說《海流中的島嶼》(1970)、《海明威書簡》(1981)、長篇小說《伊甸園》(1986)、《曙光示真》(1999)等等,這些作品在藝術上并沒有超過他最好的幾部小說。《流動的盛宴》回憶了當年海明威在巴黎流浪和闖蕩的經(jīng)歷,其中,對很多同代作家、尤其是對菲茨杰拉德的描繪最為逼真。小說《海流中的島嶼》分成三個部分,描繪一個畫家一生中的三個片段,畫家的三個兒子分別死于車禍和戰(zhàn)爭之后,畫家自己決定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戰(zhàn)爭中去。小說的主人公帶有海明威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第三個部分中,畫家在海上執(zhí)行巡邏任務,和海明威自己改裝游艇成為一艘小兵艦的經(jīng)歷一樣。畫家硬漢形象仍舊是他塑造的典型人物,畫家怎么遭受生活的打擊都沒有倒下去,所以這部小說在主題上是重復的,由于是遺孀整理的,篇幅達中文42萬字,可以說行文的剪裁也并不出色,不能像海明威自己那樣痛下板斧,是一部很一般的作品。
《伊甸園》也是海明威的遺作之一,小說的原稿有1500頁,在出版社編輯的多次刪節(jié)之下出版了,翻譯成中文在17萬字。好像海明威不寫他自己就不行一樣,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一看就是作者的化身。小說的時間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人物有三個,青年作家大衛(wèi)、他的新婚妻子和妻子的女友,他們三個人形成了一種多少有些畸形的戀愛關系。小說的題目叫伊甸園,顯然就是為了描述亞當和夏娃當年吃禁果的感受,小說的主題就是情愛和性,帶有變態(tài)性愛的場景是小說的特色,也是海明威多年都沒有修改并出版這部小說的原因,小說的三個主人公完全可以從海明威和他的第一第二任妻子身上找到原型,從小說的情節(jié)上可以看出海明威某些生活的真相和隱衷。
小說《曙光示真》則以他和第四任妻子瑪麗前往非洲打獵的經(jīng)歷作為背景,其中刻畫了海明威自己在當?shù)亟Y識的一個黑皮膚的女友黛芭和他們夫婦的關系,隱含了一種三角的微妙關系,但是這種三角的男女關系卻處理得相當好。經(jīng)過了出版社編輯的削刪面世的小說只是手稿的一半篇幅,其力度和藝術水平都無法和他的那幾部杰作相比。
海明威以他簡潔如同電報電文一樣的語言風格,引發(fā)了一次文體上的創(chuàng)新革命,這一點后來在世界上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影響的痕跡。因此,我覺得他的長篇小說不如他的短篇小說好。在他的十多部中長篇小說中,《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和《老人與?!肥亲詈玫模謩e展示了他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符號價值和文學階段:《太陽照常升起》是他早年開創(chuàng)出“迷惘的一代”文學風格的代表作,《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則分別描繪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帶給他的印記;《老人與?!穭t代表了他的“硬漢文學”的高峰,并且具有著古希臘悲劇和圣經(jīng)故事的動人力量。
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則是非常風格化的,無與倫比的,開創(chuàng)出了短篇小說寫作的一個新天地。這方面的代表作是《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白象似的群山》、《殺手》、《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就像拿著一把斧頭的人,砍掉了整座森林里的枝枝蔓蔓,省略和空白恰恰豐滿了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這種省略之后的滿溢,也實現(xiàn)了他要“寫出一句真實的句子”(見回憶錄《流動的盛宴》),以及以八分之一的顯露來展現(xiàn)八分之七的隱含內容的冰山理論的文學理想,對話往往是他的短篇小說里最精彩的部分。他一共寫了70多個短篇小說。1972年,紐約一家出版公司編輯出版了收有24個短篇小說的《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這是從海明威生前發(fā)表的三個短篇小說集和一些未發(fā)表的小說手稿中挑選的,主人公都是尼克·亞當斯,這個連貫在小說中的人物像是一個旁觀者,主要經(jīng)驗取材自海明威的青少年成長的經(jīng)歷,以及對這種經(jīng)驗的挖掘和超越。
海明威是一個敢于挑戰(zhàn)前輩和同輩的作家,他的自我感覺一向特別好,幾乎是一個自大狂。他曾經(jīng)和??思{、菲茨杰拉德打過筆仗,互相較勁,吹牛說自己更熱愛大海,而不愿意憋屈在??思{的那個小縣城里,但是,實際上,??思{卻比他更加的具有深度和厚度。他痛恨批評家,罵他們是“呆在文學身上的虱子”,這恰巧地妨害了他自身的完善。因為評論家在他的創(chuàng)作后期,對他的寫作提出了很多的批評和指點,他全聽不進去,以硬漢式的粗暴作風,猛烈攻擊善意批評他的人,這顯示了他性格上的剛愎自用和目中無人。他經(jīng)歷了4次婚姻,這也成了美國報刊上的花絮,也許,從心理學和人格病理學上來分析海明威,會得出更加有趣的東西。
對海明威的總體評價上,我覺得,他的長篇小說有很多都是不成功的,重復和過于風格化、外在化是通病,小說的主人公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化身,他通過塑造那些硬漢來重新塑造自我的形象。但是,他卻是20世紀少數(shù)幾個最杰出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在20世紀的美國文學歷史上,我把他排在福克納和索爾·貝婁之后。他接近了文學的峰巔,但是,就像他的短篇小說《乞力馬扎羅山的雪》里開頭一段文字,描繪在乞力馬扎羅山雪峰的旁邊有著一頭風干了的雪豹的尸體沒有人知道它怎么會在那里一樣,我覺得,那頭雪豹就象征著海明威自己,他是在努力地攀登文學顛峰的時候,最終功虧一簣,后繼乏力,英勇地死在了半山腰,獲得了一種永恒的遺憾和孤獨。